王雅民 管雪峰
【摘要】當前民營企業普遍存在過度投資、過度擔保、過度負債、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的信貸風險。而民營企業授信申報普遍存在信息失真現象,如何管理民營企業授信材料的真實性,防范信用風險成為當前商業銀行授信申報與審批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民營企業 商業銀行 授信申報 真實性
一、民營企業的主要信貸風險特征
(一)過度擴張風險
主要是通過產業鏈延伸快速做大規模,或者跨界經營擴張,進入房地產、光伏、礦山等不熟悉領域,導致經營失敗、資金鏈斷裂,引發信貸風險。
(二)過度負債風險
體現在通過大量舉借債務來維持企業經營和投資,財務杠桿過高,資產負債率超過70%以上,部分民營企業除了銀行負債外還有非金融機構負債,甚至民間集資。
(三)過度擔保風險
體現在對外擔保的或有負債率超過40%,甚至超過100%,有的企業自身經營尚可,但受累于擔保代償而導致自身經營難以為繼。
(四)違規改變信貸資金用途風險
主要是將流動資金貸款投入固定資產建設,或將貸款資金進行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將貸款資金投入到房地產開發經營等,或將信貸資金轉移到股市、期市,甚至用于企業間資金拆借或民間借貸等。
(五)抵押物瑕疵風險
一些民營企業或者缺乏抵押物,或者自有廠房權證不齊難以有效抵押,或者抵押物價值不高,為獲得銀行貸款不惜造假,通過各種手段虛設抵押騙取銀行貸款,或嚴重高估抵押物價值以獲取更多銀行貸款。
(六)多頭授信風險
為規避集團客戶統一授信管理,不少民營企業通過采取虛假驗資、循環驗資、虛假股權轉讓等手段,集中注冊成立多個新的關聯公司作為承貸主體,獲得多家銀行貸款后再由控股的民營企業集中使用貸款資金,一些成員企業流離在集團授信之外,出現各家銀行多頭授信,擴大風險敞口的問題。
(七)財務規范性風險
民營企業提供給銀行的財務報表普遍存在財務數據不真實情況,如通過關聯交易、虛假應收賬款等手段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通過少提或不提折舊增加利潤,通過改變費用攤銷期限來改變當期利潤,通過虛假存貨、應收賬款來增加資產并降低資產負債率,通過個人賬戶體外結算來逃稅避稅等。
二、民營企業授信申報材料真實性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貿易背景不真實
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存在銀票業務缺乏真實交易背景、貿易融資業務未能體現其自償性特征、國內保理業務的應收賬款真實性不足等現象,以此套取授信額度。
(二)關聯關系不真實
不少民營企業通過采取虛假驗資和循環驗資等虛假注資手段,在各地注冊成立多個新的關聯公司,成員結構非常復雜,難以識別企業全面的關聯關系,以規避銀行集團客戶統一授信管理。
(三)信貸資金用途不真實
不少民營企業貸款資金支付依據不實,變相將流動資金貸款用于固定資產投資、股本投資,房地產項目開發;表外產品如貿易融資產品被用于套現,轉而投入股市、期市、房地產等非經營周轉用途。
(四)企業財務報表不真實
不少企業存在隱瞞對外擔保、虛增長期投資,報表年度間數據不平衡,關聯企業的交易信息不能相互驗證、隱瞞真實或有負債等現象,以致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及風險事項,影響審批人對借款人實際償債能力的評估以及信貸準入控制。
(五)企業真實經營信息不真實
從實際情況看,銀行部分經營機構疏于貸后管理,沒有深入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有些企業實際開工嚴重不足,人員流失嚴重,用水用電量持續下降,倉庫積壓嚴重,但申報材料反映企業經營情況良好,沒有揭示企業風險,也沒有對信貸策略進行審慎調整。
三、民營企業授信申報真實性管理對策
(一)清晰界定前后臺真實性管理責任
1.在授信發起階段。業務發起端的客戶經理、經營主責任人要對業務真實性負責。客戶經理要從客戶維度、債項維度、擔保維度、條件落實維度進行進行現場與非現場的調查,如實反映客戶信息和項目信息;經營主責任人要負責督導客戶經理全面、客觀地開展真實性核查工作,并負責審核申報材料,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規性負責。
2.在授信審查階段。授信審查主要是合規性審查和對業務發起材料的完整性審查,并對一些合規性審查中發現的問題或疑點進行提示,以備審批人參考,授信審查階段不對材料真實性負責。
3.在授信審批階段。審批環節職責是根據授信申報材料來判斷授信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判斷風險的可控性、收益的平衡性,并獨立做出審批決策,審批環節無法對申報信息真實性負責,但應本著審慎性原則,對申報信息真實性做出審慎判斷和審慎決策,對在審批過程中發現的重大申報信息疑點、或明顯不符合邏輯的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問題,負有及時提醒前臺經營條線進行核實的義務。
(二)深入貸前調查,消除材料真實性隱患
1.明確授信真實性核查的范圍。一是項目真實性核查,包括項目材料真實性和項目資本金真實性的核查,確保項目真實可靠而非造假包裝,確保項目資本金來源合法合規。二是重點信貸產品真實性核查,包括貿易融資類信貸產品、票據業務、國內保理業務、網絡信貸業務,以及個人住房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真實性核查。三是業務真實性核查,包括企業的主體資格、產權構成、財務狀況、經營者基本素質、經營狀況、員工情況、經營場所、抵質押的狀況等真實性信息。
2.授信業務真實性核查的要求。一是依法合規、充分質疑,結合客戶經營信息、市場信息、行業信息、產品信息等,判斷授信業務真實性。二是深入調查,識別風險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
(三)借助多種工具,進一步豐富和整合真實性管理手段
1.構建多維度的授信真實性管理信息系統。一是整合銀行內部現有各類信息系統,實現風險信息智能化統計、授信風險管理全流程控制,以方便從前臺客戶經理到后臺審批人員的全流程真實性管理。二是引入大數據工具,推進線上與線下核查渠道互補,解決數據來源單一問題,可借助外部數據系統加強對行業、企業、市場、產品的數據分析,以豐富真實性核查手段。
2.借助外部資源,驗證核實申報信息真實性。一是借助工商、稅務、海關、國土、環保、法院、各類事務所等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中介機構,查閱企業的相關經營與管理信息。二是通過咨詢客戶上下游企業和競爭對手,了解客戶生產、經營、信用、行業地位等情況。三是通過收集整理報刊、雜志、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有關客戶的報道,獲取相關信息。四是加強同業合作,共同應對客戶信息真實性管理。
(四)加強行業研究,以行業平均水平和行業標桿水平樹立真實性管理參照
1.以行業平均水平為參照,判斷企業經營數據的可靠性和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主要是通過行業統計年鑒以及銀行信貸客戶按行業的平均統計數據為參照,對申報企業的經營數據進行比對,判斷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和邏輯性。
2.以行業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為標桿,判斷企業經營數據的可靠性和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進行統計,得到盈利能力指標、成長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長期償債能力指標的分布區間與中位值,再把客戶申報信息所反映的經營數據與行業內上市公司平均數據指標進行比對,以把握申報信息的真實性。
(五)解決內部信息不對稱問題
1.前臺經營條線與后臺風控審批條線做好相互補位。基層經營人員與后臺審批風控人員對企業風險與收益的判斷視角是不同的,前者更側重于收益,后者更側重風險,只有兩者信息共享、相互補位、有效溝通才能把握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2.上下級行要統一風險偏好。審批條線和經營條線的利益是一致的,是共同授信流程的前后不同環節,上下級行要統一風險偏好,強化信貸審批與市場營銷的合力,提高授信申報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高申報材料的質量。
3.鼓勵審批人員深入客戶、深入市場、多做調查研究。一是要加強行業研究、市場研究、產品與客戶研究,這樣才能對授信申報材料的真實性進行有效甄別,做出正確的審批決策;二是開展審批回頭看和貸后回訪工作,對當前大量風險暴露的企業要系統分析其授信申報材料存在的真實性問題及審批缺陷,對一些重大項目以及當時審批比較糾結的項目進行回訪,并將回訪成果應用于審批實踐。
(六)建立管理監督和約束激勵機制
1.對客戶經理和經營部門申報材料真實性水平進行打分和定期通報制度。對于在審批中發現前臺故意造假或故意重大隱瞞等違規行為的,要及時予以全行通報并責令整改,以督促經營部門加強貸前調查,真實、準確地進行信貸申報,客觀、全面地披露客戶和項目信息。
2.嚴肅責任追究,防范道德風險。樹立穩健、合規經營的理念,從信貸資產質量和長期經營效益的角度出發,明確經營部門、授信審查部門、后臺支撐服務部門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貸前調查不實、惡意隱瞞事實、故意弄虛作假以誤導審批,以及不落實審批條件或擅自變更審批條件等造成風險損失的責任人,要進行嚴肅的責任追究和處罰,以切實防范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3.完善優化考核政策。對各類內、外部審計檢查發現的與貸前盡職調查有關的真實性問題,各級分支機構應嚴肅對待、及時整改。經有關部門進行責任認定后,應視情節和后果輕重對存在違規行為的人員進行處理;對于形成案件的,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涉案人員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于符合盡職免責有關規定的,可按實際情形對相關責任人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理。
參考文獻
[1]李亞.民營企業融資運作實務與案例[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2]吳文軍.民營企業融資理論與實務指南[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3]袁春振.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預警研究[M].金融研究,2009.
[4]楊淑娟,韋巍.關于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幾點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2.
作者簡介:王雅民,男,碩士學歷,中級經濟師,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高級專職貸款審批人;管雪峰,男,中級經濟師,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高級專職貸款審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