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內部審計理念的不斷提升,增值功能異軍突起并逐漸被人接受,同時引發了各行業內部審計的轉型及提升。本文以商業銀行內審信息化為論述點,概述內審增值功能的提出及特點,分析內審增值功能發揮對商業銀行審計信息化的要求,探討商業銀行內審信息化現狀及轉型的可行維度。
【關鍵詞】價值增值 內審信息化 商業銀行
一、內審增值功能的提出及特點
2013年,中國內審協會修訂發布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將內部審計界定為“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
在這個界定中,最引人關注的地方在于明確提出“增加價值”,即將價值增值確定為內部審計的功能之一。這可以認為是國內對這種理念的認同和吸納,需要包括商業銀行等組織正視和推進。
籠統的地,肯定和強化價值增值功能的內部審計和傳統審計的區別在于,后者以糾錯督查或者說對以財務管理為主要事宜的組織錯誤、違規或失誤等方面的確認為主要行為模式,為“糾錯”提供參考,重點是避免組織發生額外損失,保護邏輯層面上的既有價值;而后者則在肯定前者主要行為模式的基礎上,強化對組織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事項適當性與優化肯定性的審視和分析,通過提升效率、控制成本、重塑流程、評估風險、擴大外延產品等方式為系列層面事項“改進”或“改善”提供參考,以推增加組織價值或為創造未來價值奠定必要條件。
二、內審增值功能發揮對商業銀行審計信息化的要求
在增值型內部審計境遇下,面對特定的審計對象,內審人員不僅要識別確認錯弊違法等方面的風險,還要分析、確認組織風險管理、流程控制、組織治理乃至微觀各層面的適當性及改進可能性。與前者相比,后者的實現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前者完成及后者本身推進的高效率,因為只有在完成了前者這個基礎職能的基礎上后者才有意義和可能,后者在工作量及深度方面的任務實際上比前者要大得多,同樣需要高效推進;二是需要比前者更多而駁雜的信息,而且必須確保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確保審計人員及被審計對象之間的信息對稱;三是需要對相關領域的事項有到位而科學的分析審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表現在專業方面,還表現在效率和廣度等方面。這三個條件的具備和形成,需要信息化從如下三方面進行有效支撐:
一是技術支撐。首先要有具有一定水準的硬件設備,這既是審計信息化的基礎,也是內審推動組織增值功能發揮的基礎;其次要具有一定水準的軟件系統,這是審計信息技術支撐的主要表現。充足而到位的軟硬件及其附帶的系列信息技術,可利于審計人員高效獲取可信信息、快速整合海量信息,并為內審人員分析目標信息提供切實的輔助。
二是管理支撐。傳統審計向增值型審計的轉型本身就是對現有或者過去審計管理的一種挑戰和否定,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推進本身又是信息系統管理的衍變,二者的變化同時又勢必影響審計對象即組織治理及管理的方方面面,這樣需要一個能有效將三個維度事宜的管理綜合起來推進的管理體系進行有效支撐。高效而到位的綜合管理體系支撐,能推動技術方面軟硬件潛能的充分發揮,進而利于上述所言的三個前提條件的實現和具備。
三是主體支撐。與時俱進的軟硬件,及涵蓋內部審計、組織各層面管理及治理及信息系統運用三個方面內容的管理系統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內審人員、信息技術人員、職能及業務部門的系列人員、高級管理層及治理層在實務層面的切實推進,這需要他們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要有正視內審增值功能的意識,這應該確保在整個商業銀行內部形成一致的認同,各涉及崗位人員借此形成在主動推進其所涉及工作變遷轉型的動力,進而打造適當的審計信息文化氛圍;二是要有掌控特定信息技術或在新境遇下推進相關工作轉型變遷的技能,要有具有充分勝任能力的團隊。
三、商業銀行內審信息化現狀及轉型的可行維度
目前,基于風險管理等相關事宜的需要,商業銀行比較重視信息化建設,內審信息化建設也有其他行業企業一般難以企及的成果。不過,相對于審計增值功能的發揮,依舊存在系列局限,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內審信息系統及其特定模版設置以服務完成單個審計項目為中心,具體的管理模式也是以審計項目的推進需要為核心,而增值功能的發揮單靠某一個審計項目是難以實現的,需要系列審計項目集群發力,二者之間在接軌方面存在偏差;二是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因為銀行與客戶、銀行海量信息碎片化及特定在用信息系統權限及模塊設置問題,商業銀行內審人員往往無法獲得其需要的充足可信信息。另外,上部分所言的技術及主體支撐等方面也存在程度不一的問題,尤其是在主體素質方面,由于審計人員及信息技術人員的分工和分流讓部分及特定審計人員過往負責審計項目的局限,使得相當一部分一線審計人員在技能掌握方面的深度和廣度嚴重不足,無法勝任系列審計項目的推進工作。
基于傳統審計向增值型審計轉型的龐雜性和綜合性,商業銀行一般都是規模性企業的特征,試圖一蹴而就地以價值增值為導向推動內審增值不具有現實可能性,目前比較可能的路徑是在如下幾個層面優先試水推進突破策略。對此,主要應該從如下三個層面推進
首先,優先推動實施技術和人才兩個方面的突破策略。在技術方面,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內審及其他系列的工作的需要購置或者更新盡量先進的硬件設備,為內審信息化推動組織增值提供基礎,同時還應該在定期購置或更新選擇審計軟件系統的同時注意打造自身的研發能力,以對外部公司提供的模式化軟件系統能夠進行趨于銀行審計工作具體需要的調整和完善。在人才或者主體素質方面,在初始階段強化應用導向,在中觀階段應該強調梯隊建設,形成團隊的最大合力及后續推動力;在長期階段應該構建穩定的人才引進、更迭及培養機制。
其次,優先推動實施信息突破策略。在技術和人才或者主體素質兩個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可以考慮以增值型內部審計對相關信息的實際需要為目標,試水構建信息化境遇下的信息數據獲取、分析及質量管控機制,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
最后,推動踐行管理及檢測等兩個方面的優先突破策略。在某種程度上說,信息數據獲取及分析機制本身也是管理層面的內容,在這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后,可以逐漸向信息管理的其他方面拓展,對此最關鍵的是要革新審計管理模式,并使之與審計信息化盡量實現無間隔地鏈接。另外,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管理,均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局限性風險點,這在依靠外部監督力量的同時,也應該利用信息化的優勢打造自身監督力量,對此構建跟進系列審計項目進行持續性檢測的檢測系統及管理中心是需要優先突破試水的維度之一。
參考文獻
[1]虞偉健.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價值增值視角下咨詢服務功能探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3(01).
[2]中國工商銀行內部審計局上海分局課題組.以增值型審計為目標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4(02).
[3]頓巧玲.關于我國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的初探[J].電子世界. 2014(14).
[4]婁以奎.基于價值增值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職能研究[J].現代商業.2014(14).
[5]馬彬.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應用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22).
作者簡介:陳柄先(1978-),男,漢族,四川平昌人,大學本科學歷,中級金融經濟師,現在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成都分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