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我們考核一個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前考核的是收入利潤,未來是什么?一是你有多少用戶,你有多少活躍用戶,你的用戶在線時長,用戶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用戶的體驗怎么樣;二是觸點的多元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去資產負債表的發展階段。
中國民生銀行黨委委員、香港分行行長林志宏:“互聯網+”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因為現在的信息太多,所以最重要的是一個注意力,關注注意力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怎樣在無限信息中獲得有限的注意力,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命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香港股市的大幅波動不能與18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相提并論,目前亞洲經濟體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能力已大大提高,并汲取了1997年金融危機的教訓。
如果銀行資本金充足,有關欺詐的法律法規也能得到更嚴格的執行,那么,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本很有可能轉瞬即逝。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一直是充滿爭議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過多年的改革,國有企業的生存狀態已經多元化了。若以管理市場化和產權現代化為橫縱軸,可以把國有企業分為“雙高”的“全新型國企”、“一高一低”的“半新型國企”和“雙低”的“改革滯后型國企”。這些不同類別的企業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而對國有企業的爭議往往不是指的同一類國有企業。
國際著名投資家、金融學家吉姆·羅杰斯:我其實持有中國股票很多年了,從沒有賣過,上星期又購進了一些中國的股票。中國將會是世界上下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希望我現在手上的中國股票能夠傳給我的子女。中國的股市現在還沒有形成泡沫,但是它已經是泡沫形成的初期了。泡沫一旦破裂,對任何人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它對我們的傷害是巨大的。我是希望市場出現一些調整,對中國來說更有利,會吸引更多的資金為中國的建設服務。
經濟學家劉世錦:中國經濟現在還有比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們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這個過程,現在還沒有結束。簡單地說,這個底還沒有探到,中高度增長的這個平衡點現在還沒有找到。我們要平穩地觸底,并轉入一個新的增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