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
肺功能檢查的必要性
40歲的中年婦女吳某,出現進行性喘息加重4年,最初是當作哮喘來治療的,剛開始療效還不錯,但后來癥狀越來越重,藥物的效果也越來越差,就來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發現不管是呼氣還是吸氣都是一個“平臺樣改變”,醫生考慮患者存在上氣道固定性阻塞,給予三維CT重建發現在上氣道有固定性狹窄,手術切除后證實為腺樣囊性癌。
張女士連續咳嗽9個月、喘息3個月,在其他醫院看病醫生聽到肺部有哮鳴音,診斷哮喘予以相應治療,但效果不好,后來還出現了肺炎。張女士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肺功能檢查時,醫生發現在她吸氣末期和呼氣末期氣流突然下降,呈現雙蝶型樣改變,以此判斷存在主支氣管不完全堵塞。醫生認真研讀張女士的肺部CT,發現在其左主支氣管內有個高密度影,經過支氣管鏡檢查發現了一小塊骨頭。
70多歲的萬大伯,使用呼吸機已經1年了,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史,但以前沒有咳嗽、咳痰,也沒有吸煙史。他最大的特點是一分鐘都離不開呼吸機,只要離開就有吸不到氣的感覺,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可以在一天之內由正常值升高一倍,反復觀察CT未發現異常表現。醫生爭取患者的配合在床邊給他做了一個肺功能檢查,發現患者存在重度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這與前面提到慢性阻礙性肺氣腫的肺功能表現完全不一樣,所以推翻原有的診斷,考慮呼吸肌功能障礙,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外周神經沖動釋放功能障礙。
57歲的孫阿姨,“反復胸悶2年”就診。因為胸悶不適,孫阿姨之前就診過多家醫院,查動態心電圖顯示頻發室性早搏,診斷為“冠心病”,用倍他樂克、阿司匹林、萬力爽等藥物治療,但是癥狀似乎改善不明顯。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她告訴醫生自己走樓梯會氣急。2012年和2013年兩次血常規單上的嗜酸細胞分別是10.1%和8.3%,而胸部CT是正常的。醫生給她做肺功能檢查后發現孫阿姨患有中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診斷哮喘。這幾個例子比較特殊,但也體現了肺功能檢查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特殊價值。
肺功能檢查的意義
首先是明確診斷。在日常工作中,醫生發現有不少胸悶氣急的患者可能首診心內科,有些考慮心功能不全,但經過積極的抗心衰治療下仍無改善;有的考慮冠心病,通過相應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后來找到呼吸科,通過簡單的肺功能檢查,可以發現患者存在氣流阻塞的改變,因此最終診斷哮喘或者慢性阻礙性肺氣腫,明確診斷給予相應的藥物后明顯好轉。
其次是鑒別診斷。通過檢查能幫助醫生有效地定位從而進行相應檢查,也能幫助醫生鑒別診斷尋找到真正的病因。
評估病情和療效。對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定期的肺功能檢查對于病情的評估和藥物的療效都很有價值,建議每3個月最好能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什么樣的人群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
通常來說,有以下幾類:
只要涉及到慢性咳嗽以及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或者胸悶的患者,肺功能檢查是一項基本的檢查,有些慢性阻礙性肺氣腫患者可能處于疾病的早期,并不知道如何評估自己的病情,可以先評估自己走四層樓會不會比其他人走的慢或者吃力來初步判斷。
有長期吸煙史或者在家中長期用柴火燒飯的女性建議體檢中選擇這一項檢查以早期診斷采取干預措施。
慢性氣道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礙性肺氣的病情評估和治療療效評價。
外科大手術患者的術前評估。
肺功能檢查的注意事項
肺功能檢查是一個簡單方便的檢查,不需要空腹也不需要預約,當天就能得出結果,但是要注意,如果你有癥狀請不要急于用藥,先通過肺功能檢查明確診斷。另外肺功能檢查結果的好壞與病友本人的配合密切相關,所以希望病友要配合工作人員的指示,盡自己的最大力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