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春江 郝光燦 周立瑜
好的體制機制帶動了團隊和個人能動性的發揮,員工愿意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創新創效的事情就活起來了。
“轉型發展優化的空間大,提質增效挖潛空間更大,團隊創新創效的力量被有效激活,效益提升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更堅實。”在西北油田分公司舉辦的創新創效交流活動現場,采油二廠黨委書記潘從文感慨地說。
近年來,該廠建立創新創效長效機制,培養創新人才,搭建創新平臺,創新創效步入快車道。2013年以來累計創造經濟效益6.53億元,榮獲中國石化創新創效項目先進革新與改造獎20余項,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李新,好久沒見,休假了嗎?”8月6日,李新剛到餐廳就有幾個人問道。
“哪能休假啊,去勝利東營培訓了,剛拿到高級技師證。”李新說,“廠里為我們技師培訓真是舍得,學到了真本事,見了大世面,以后處理技術難題思路更新、更寬了。”
“今年我們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技師團隊的整體技術素質,讓他們成為創新創效的帶頭人。”該廠人力資源科副科長田多龍說,“這叫好鋼用在刀刃上。”
講師庫、高技能人才庫、培訓教材庫,花大力氣推進“三庫建設”成為該廠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亮點。該廠在高級技師、技師等高技能人才培養上進行集中投入,有計劃送外培養,涌現了一批高技能、高水平人才,擴大了高技能人才庫隊伍。經過外出培訓取得各種國家資質的高技能人才組成講師團隊,專門從事培訓工作,授課內容、技巧、方式、方法等得到全面提高。組織技術人員和技師編寫比武培訓教材,建成了門類齊全、橫跨多個專業的培訓教材庫。
同時,該廠著力打造“工廠+學校”的培訓培養機制。通過開展“中層干部大講堂”“師說講堂”“輪崗培訓”“導師帶徒”等活動,建立基本功訓練的長效機制。各站隊強化崗位練兵,將課堂設在生產、維修和改造的現場,通過每天一次的“班會講評”、每周一次的“班組小課堂”、每月一次的現場模擬演練,“缺什么補什么、學什么練什么”,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提高了員工的現場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職工群眾是創新的骨干力量。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積極開展創新創效才能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廠長梁尚斌說,“創新創效工作要著力頂層設計,建立長效體制機制。”
2013年以來,該廠先后下發《職工合理化建議管理辦法》《關于開展技師工作室“三比一提高”競賽活動的通知》等方案,建立起完善的閉環管理模式。本著“專業人員解決專業問題、本職崗位解決難點問題、普通問題共同獻計獻策”的指導思想,“立項—實施—建檔—總結驗收—評比獎勵”的創新創效工作程序運行流暢。
“好的體制機制帶動了團隊和個人能動性的發揮,有人愿意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創新創效的事情就活起來了。”廠工會主席呂圣仕說,“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每天心里琢磨的就是發現創新的小竅門,然后立項帶著大伙兒干。”
該廠還大力推動考核與競賽平臺建設。成立創新創效項目組,專項推動創新創效工作。各單位制定新創效具體硬性指標,明確具體措施,細化量化指標;認真落實創效增效方案,突出全員、全過程、全價值鏈的優化。定期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考核,通報考核結果,全面推動創新創效活動的開展。
該廠以各類勞動競賽為載體,整合各部門優勢資源,整體推進創新創效各項工作。黨委開展“六比六賽”“四項創爭”等活動,把黨員創新創效納入季度黨建可視化考核體系;工會實施“金點子”工程,擴大“六小”活動在合理化建議中的參評數量;團委把分解指標納入“青年文明號”的創建和“青年崗位能手”的評選中。
“創新平臺我們搭,創效的大戲你們唱,個人出了成績就是我們二廠的效益。”潘從文說。
“吳大師創新研發摻稀流量在線快速標定技術,看似簡單,其實里面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使用后單座計轉站可增效1287萬元,目前已經在全廠26座計轉站推廣使用,安全,可靠,實用,省錢。”這是一名技術人員對“登亮工作室”的技術發明的評價。
“登亮工作室”成為該廠推動創新的“領頭羊”,已經獲得國家專利5項。在他的帶動下,“開心工作室”“杜林輝電泵工作室”“洪云工作室”等多個創新平臺,引領著采油廠創新腳步。
兩年來,該廠職工團隊開展創新立項15余項,獲得國家專利6項,收集“金點子”200多個,大排量抽稠泵、自主潤滑光桿盤根盒、高壓自控流量計閥座取出器等數個專利技術和工具應運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