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萬選 廖建茂 徐曉峰
改制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真正完成體制、觀念、模式的轉換這“三項基本任務”。
河南油田從2004年開始實施改制分流,以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為宗旨,以改制分流為突破口,以產權多元化、用工社會化為目標,實現核心業務、主營業務、改制企業、社會服務單位的共同發展。10多年來,河南油田改制企業整體上規模持續擴大,能力不斷增強,但個別改制企業還存有各種問題,對油田的發展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到2014年底,河南油田改制企業的資產穩步增長,保值增值能力逐步增強;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逐年提高,呈現出穩步發展的態勢。它們在立足油田內部市場,為油田勘探開發生產建設提供產品、勞務和服務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已成為油田礦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制后,企業外闖市場能力不斷增強,過度依賴油田市場的情況有所改觀。改制企業油田內部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從改制前的58%下降到40.8%。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健全,股東和員工合法權益基本得到保障。改制企業在安置職工子女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較好地履行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為油田礦區和諧發展做出了貢獻。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南陽二機集團成功入選首批“河南省級創新方法示范企業”。

□ 河南油田改制企業遠征公司承擔春光油田生活后勤、生產和維修業務。 章錚 攝
與條件相當的民營企業相比,脫胎于國企的改制企業在舊體制下養成的思維慣性和行為慣性,對母體企業的依賴性,時至今日依然十分嚴重。這種慣性和依賴性,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油田生產經營遭遇“寒冬期”的新環境下更加凸顯和暴露。
一是管理體制“換湯不換藥”。一些企業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對公司中長期的市場定位、發展方向、企業文化、主營業務、隊伍規模、技術創新、人才支撐、目標愿景,缺乏戰略層面的思考謀劃。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一方面丟掉了嚴格管理的傳統,另一方面又沒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場競爭要求的管理方式。
二是思想觀念未“斷奶”。首先是“攀比”思想嚴重。企業員工不管企業是否有效益,收入上向油田職工“看齊”,福利與油田職工“攀比”。其次是“依賴”觀念大有市場。一些改制企業從上到下普遍存在依賴思想,產品和服務依賴油田內部市場。再次是法治觀念淡薄。部分改制企業面對生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正確看待,不通過正常渠道反映,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采取過激和非法舉動給油田施壓,在職工群眾中造成很壞的影響。
三是企業經營模式陳舊而落后。大部分改制企業屬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種較為單一;既缺乏科研人才,又缺少研發實力,無法進軍高端市場,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部分改制企業雖然在體制上早已與油田分離,但其思想觀念還留在舊體制中,其管理方式還在慣性十足地走老路,其生產經營還離不開油田的“保護”。這種脫胎不換骨、分離不“斷奶”的狀況,已經成為阻礙改制企業發展的瓶頸。
改制企業轉型之路依然漫長,徹底解決自身的問題任重而道遠;改制企業必須從永遠依賴母體的“美夢”中醒來,積極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謀求新發展,矢志開創新局面。
改制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真正完成體制、觀念、模式的轉換這“三項基本任務”。其中體制轉換是前提、基礎,觀念轉換是靈魂、關鍵,模式轉換是目標、結果。只有真正完成了這“改制三部曲”,才可以說實現了真改制、真“斷奶”。
改制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適應當前新常態、低油價,堅持質量永遠領先一步,靠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贏得市場。油田內部市場是改制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外部市場是改制企業效益的重要來源,改制企業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把準行業關鍵技術發展方向,充分挖掘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科學優化論證,謹慎投資決策,搶占市場先機,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
對改制企業,必須堅持依法治企、合規經營的原則和要求,既不能“改”,也不能含糊。
一是中央、集團公司和油田對規范母體企業與改制企業經營行為的要求不能“改”。二是“市場化運作、合同化管理、同等優先”的原則不能改。三是“依法治企、合規經營、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不能改。四是改制企業的黨性不能淡化。
面對當前的“寒冬期”,改制企業必須增強危機感,把困難看得更嚴重一些,把應對措施想得更充分一些,做好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快轉變觀念,痛下決心轉方式、調結構,在投資優化、效益開發、市場開拓、成本管控等方面創新求變,扎實做好優化挖潛、保效創效工作,練內功,促轉型,努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主動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闖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
改制企業的發展希望,在于體制、觀念、模式的真正轉變,在于依法經營的堅守,在于黨組織堅強有力的保障,而不能寄希望于無條件的保護、無原則的扶持、無底線的鬧訪。改制企業要“長大”,必須作出義無返顧的選擇:真“斷奶”、闖市場。當前,河南油田與改制企業一起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期”,需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大局觀,需要自強不息、勇于挑戰的氣勢,需要打贏“戰寒冬、創效益”攻堅戰的智慧,唯此,方能砥礪前行,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