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麒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是主要任務,而對于課文的閱讀與理解,可以說是放在了第二位。低年級的語文課,雖然是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但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儲備的知識、生活常識還很有限,理解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有的課文是要求學生背得記住,甚至要會默寫原文,但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理解這些課文的詳細內容及內涵。例如,古詩的學習。那么,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抓好抓實識字教學呢?
一、打牢拼音基礎
拼音的學習和掌握,是學好漢字、學好語言,也是學好漢語的基礎。要學好拼音,我認為應該做好:一是音節組成內容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這主要是:聲母、韻母、聲調符號。在這里,關鍵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掌握每一個聲母、韻母的讀法、寫法以及拼讀、拼寫規則。二是音節的構成,要能分析、掌握音節的每一個組成部分,有的音節,在拆分后會發生變化,要讓學生懂得變化的規則及方法,如“ju”拆分后,變應該寫為:“j—€保獾閔希茄耙艚謐罾選⒆畛粵Φ牡胤???
二、做好漢字構成方面的學習和掌握
漢字的構成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應做好:一是實驗漢字間架結構教學,這是讓學生對漢字的組成形式、構成類型有認識,會分析,能掌握,做到見字就知道其結構形式。其次是偏傍部首的學習,這也是漢字的間架結構的組成部分,但它更是為以后用部首查字法進行查字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里,要做好部首名稱、書寫方法的教學和學習。三是漢字的書寫順序(筆順)的教學,這是作為漢字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書寫習慣,在這方面的教學時,關鍵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為,當一個漢字寫好了之后,再去了解其書寫順序,是無法從字形上完全辨別出來的,只有在其書寫過程中才能看出來,這就是為何好多學生寫字時常出現倒筆順的原因了。教師應該留意學生書寫漢字時的書寫筆順,一定要讓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四是辨字組詞,這讓學生從字形的分析、比較、區別上對漢字作進一步的認知、理解和掌握,是使學生在使用漢字中減少錯別字的好方法。
三、字意的理解與分析
字意的掌握,是學習漢字的又一重要任務,它是合理、恰當運用漢字、組成詞語的基礎。對一個字的字意的理解和掌握,是識字教學的難點,其中,用字組詞是理解字意的一種較為貼切的方法,離開了詞語,單獨去記憶一個漢字的字意,其難度就會增大。同時,堅持做到:一字組多詞,用組成的詞語再造句,是對漢字的運用作了綜合的訓練。對字的詞性的分析與應用,也助于漢字的學習和應用,如“的”與“地”的運用,是根據句子中所修飾的詞語的詞性來確定的。
四、漢字書法的訓練教學
在漢字的學習中,除了會讀、會寫、會用之外,寫好漢字,又是學習漢字的一項基本功。學生作業書寫差,這是每一位小學老師在批改作業、試卷時的第一感覺,這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我們也一直在強調,可就是一層不變,收效甚微。于是我們就會時時去責罵學生:書寫為何這么差?其實,這個責任還得由我們教學漢字的老師來承擔。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重視漢字的意、形、義的學習和掌握,書寫得工整、規范、清秀、端莊是漢字教學的審美要求。“文章隨心,字像人”,這種說法雖不全對,但也說明了書寫美麗漢字的必要。于是,我們從一年級起,就要抓好漢字書寫訓練,做好鉛筆書法練習和教學,在漢字的書法教學中,也不能放棄拼音書法的訓練,使得拼音、漢字有機的組合成一個整體。因為,在部分高年級中,還出現了“D”與“0”不分、“D”寫為“€%Z”形,“C”與”G”不分。說明了漢語拼音和字母的書寫,同漢字書寫一樣,規范書寫是很重要的。
總之,漢語的學習,漢字和拼音是基礎,而就漢字的學習來說,是一個綜合的教和學的活動,要從低年級起,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學習漢字、語言的習慣。對于漢字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會讀、會寫的層面上,更應該注重在此基礎上,將漢字寫好、寫規范,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