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居德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機械的、被動的接受知識,他們的潛能沒有充分的挖掘出來。而新的教育體制下,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需要喚醒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并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認知探索。因為數學是一門應用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全面參與到課堂的各項實踐活動中來,以求達到最佳效果。下面是我對學生資源的粗淺的認識。
一 、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為新知識的呈現做鋪墊
初中學生坐在課堂上,他們不是一張白紙,由于他們善于閱讀,注重知識的積累,所以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他們有著許多老師未必知道的知識,所以有經驗的老師會在新課開始時,選取一、兩個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發揮想象的翅膀,這樣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思維敏捷,常會奇思妙想,然后老師在適當的時機導入新課,這不僅顯示新課的構思巧妙,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 、利用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構建有效課堂
興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原動力,也是創造發明精神的源泉。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把興趣轉為樂趣,進而轉化為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所以,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認真研讀教材,創設教學情境,以濃烈的感情和藝術氛圍感染熏陶,靈活變換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喜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不斷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這樣,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數學成績就會較好。
三 、利用學生情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作為個體的人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有時是潛意識的,我們很多言行舉止都受到情況的支配。對于學習者來說,情感也支配著他們的學習,那些焦慮、自卑、膽怯等消極情感會影響學習效率。作為教師應該對數學學習中的情感有相當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觀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消極情感,最大限度地降低他們的影響,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各項活動。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以充分尊重學生一個生命體的存在為基礎的,學生雖然知識、能力有差異,家庭社會背景不同,但是,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渴望得到自始至終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則信其道而樂其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輕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應以多表揚為主。多看學生的長處,一句得體的贊揚往往會激發出學生巨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對學生產生終生的影響。贊揚就像一種奇妙的催化劑,使學生能夠重新對待教師和自己。一旦教師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達到最佳學習狀態。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不僅要愛優等生,也要愛中下等生。重要的是對學習差或調皮不聽話的學生不能表示任何厭惡的情緒,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教師對學生應滿腔熱情,不僅要關心他們的數學學習,也要關心其它學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家庭情況,幫助他們克服一些困難。做到時時處處都體現出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尤其體現出對他們自尊心的愛護,因此我們無論在上課、輔導、考查、批改或評講總結等工作中都要注意貫徹“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做到:凡會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話不說,凡會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不做。這樣,師生關系融洽,教學效果就更好。
四 、 利用小組合作,使學生資源得到交流并共享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認為學生的自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初始表現,小組合作則是自主學習的升級版,實際上是學生個體發現問題,小組互助解決問題。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完成。理解能力強的同學講給小組成員聽也加深了理解;理解能力差的同學通過小組長的講解也加快了理解,促進了整體成績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要突出合作,讓每個都感到在小組中有作用,有地位,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發揮特長,看到成功的喜悅,嘗到豐收的樂趣。這樣不僅讓學生的個體資源和集體資源得到充分地展示,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