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溪
低年級朗讀目標是讓學生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低年級語文課中,我經常發現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聲音響亮、但語氣拖長、語調一致,而且一句緊跟一句,沒有停頓喘氣的機會。有時一篇課文下來,學生們都會長吸一口氣。這樣的朗讀,雖流利通順,但純屬應付了事,根本談不上有感情的朗讀。怎樣讓學生喜歡朗讀,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做到有感而發,入情入境。
一、情景演示、誘讀激趣
興趣是學習求知的內驅力,是接近知識的一種自然要求。兒童的學習與活動易受興趣所支配,兒童對某一方面的喜好是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教師如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充分利用多媒體聲形、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的情感,當學生把朗讀作為自主學習需要的時候,他就會把有感情朗讀當作一種美的享受,一種高境界的學習方式。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申奧這件事是一知半解的,申奧成功對我們北京乃至全中國有什么重大意義,申奧成功后舉國上下如何慶?!撚迷鯓拥募で閬砝首x《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單憑文中的一幅插圖,還不夠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致,更別說用激動、興奮和自豪的情感去朗讀。在指導朗讀時,我借助課件播放北京申奧的場景,并向學生介紹申奧背景:1993年北京在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最終投票中,以兩票之差輸給悉尼。4年后,北京以多票的優勢取得了2008年的申辦權。申奧成功標志著中國的體育實力、經濟實力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隨著錄像中人們一聲高過一聲的歡呼“我們成功了!”“北京萬歲!”,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申奧成功后的激動自豪感也隨之涌起,這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再出示重點句段朗讀,在朗讀中體現真情。
二、教師范讀、感染激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如能示范朗讀,不僅給學生美的熏陶,還給學生朗讀樹立一個榜樣,起到示范作用。
詩歌的朗讀講究節奏、韻律的變化,隨著情感的變化起伏,朗讀的語氣、語速、輕重、緩急都不同《假如》這首詩歌中,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朗讀時卻不能一樣,應該有一定的變化,而且每段描繪的對象不同,朗讀時應該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掌握詩歌的朗讀。如“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詩在詩中出現了四次,我們可以通過范讀引導學生進行朗讀。
讀第一次時,起音應舒緩一些,停頓長一點,造成一定的懸念。
讀第二次時,因為小鳥餓得發慌,在焦急等待尋食的鳥媽媽,因此朗讀時語速加快,形成一種關注急切的心情。
讀第三次時,為了“還西西一個健康的身體”,“馬良的神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要重讀“馬良的神筆”。
讀第四次時,這句是詩歌的結尾和延伸,所以讀時聲音由重到輕,語速由快到慢,給聽者無限遐想的空間。
三、扮演角色、動情激趣
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完課文后,通過分角色表演,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自己的表演表達出來。
在《自己去吧》這篇課文中,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富有童趣。學生分別戴上“小鴨”和“小鷹”要求“媽媽”帶它們去的時候,學生一定要讀出懇求、商量的語氣:“鴨媽媽”和“鷹媽媽”知道不帶“小鴨”去游泳,不帶“小鷹”去飛翔,不是不愛它們,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由此學生們聯想到平時父母親對自己的關愛疼愛,學著大人的語氣讀出了親切、和藹、鼓勵的語氣來。
扮演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更好地把握角色的身份和語氣,也讓學生增強了朗讀的信心,更加喜歡朗讀。
四、借助插圖、抒發激趣
課文插圖能生動形象地反映文章的內容,鮮活地塑造文中角色的個性。借助插圖感知課文內容,把握個性特點,使得朗讀畫龍點睛,情感直抒胸臆。
《丑小鴨》這篇文章中有三幅圖,借助一、二幅插圖可以感知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圖中丑小鴨聳拉著腦袋,倉惶而逃的情景,使學生了解到“丑小鴨”名字的由來以及它在家中遭譏諷,受欺負的悲涼處境,使人不由產生同情憐憫之心。朗讀二、三自然段時要讀出丑小鴨孤單、難過的語氣。從一、二幅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丑小鴨離家后的種種不幸場景,帶著害怕、可憐的語調朗讀第四自然段。第三幅插圖中,美麗的畫面把天鵝那高貴優雅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成漂亮的天鵝后它多么的驚喜,激動呀,于是帶著這樣的心情朗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低年級的朗讀教學,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朗讀情境,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掌握課文內容,而且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無疑,這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