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翔 河北經貿大學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結構性失衡及其原因分析
■宋飛翔 河北經貿大學
當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達到6043.4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服務貿易逆差卻不斷擴大,至2014年已達到1599.3億美元,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出口的結構性失衡所造成。而結構性失衡造成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體競爭力偏低、技術含量不高,這些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本文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性失衡的表現進行相關研究,對其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應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性失衡的相關策略。
(一)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行業結構嚴重失衡
按照國際收支服務分類(EBOPS),可將服務貿易行業分為12大類(具體見表1)。目前從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統計的數據來看,服務貿易出口呈現出持續上升的格局,在2007-2014年平均增長率為10%。其中,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達到了2222.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從服務貿易的分類行業來看,旅游、運輸、咨詢服務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2014年分別達到了23.67%、21.06%、19.31%,合計達到64%以上,而其余九個行業出口比重合計不足四成。進一步按照服務貿易行業的特點、要素密集度,可分為三大類,即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由表2可以看到,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產業中,資本密集型僅有運輸服務產業,出口占比23.67%;勞動密集型包括旅游、建筑服務產業,出口占比30.78%;知識、技術密集型包括金融、保險、專利、通信等在內的九項服務產業,出口占比45.55%。可見,資本、勞動密集型出口占據了主導力量,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存在著技術含量、附加值偏低的問題,行業結構發展嚴重失衡。
(二)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由順差轉為逆差

表1 2007-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分行業出口額(單位:億美元)
目前從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逆差(即出口貿易總值小于進口貿易總值)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從2007年的78億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00億美元,八年間出口逆差增長了20.5倍(見表2)。2011-2014年間,中國服務貿易逆差上升速度迅猛,分別達到了148.4%、63.4%、32.1%和35%。進一步分析,主要緣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近幾年由順差轉為逆差,且來勢猛烈。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包括旅游、建筑服務,其中建筑服務一直保持順差(即進口貿易總值小于出口貿易總值),而具有中國傳統優勢的旅游服務則由順差轉為逆差。2009年是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分水嶺,首次出現了40億美元的逆差,此后連續六年均未扭轉這一格局,且呈現出逆差持續擴大的趨勢。尤其是在2011-2014年間,逆差趨勢更是愈演愈烈,2014年已達到了1079億美元,占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逆差的51.73%。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居民出境旅游的熱度更是空前高漲??梢哉f,自2011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逆差格局不斷擴大,旅游服務所造成的逆差在其中成為“罪魁禍首”。
(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長年處于逆差
事實上,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差額情況,能夠直觀地反映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國際競爭實力。由此,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服務貿易時,都致力于保持順差,以提升綜合國力。而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領域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長年也處于逆差:2007-2014年間,屬于資本密集型的運輸服務,其貿易出口表現持續逆差,且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由2007年的120億美元的逆差上升至2014年的579億美元逆差,八年間增長了4.8倍,2014年占到逆差總額的27.76%;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中,保險、專利、電影服務行業長年保持逆差,2014年占到逆差總額的20.51%,其他服務行業出口占據比重相對較低??梢?,盡管中國是服務貿易出口大國,出口額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然而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均為逆差,且這一格局直至2014年也未有好轉。綜合來看,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按要素密集度所劃分的類型,均呈現出逆差,說明中國服務貿易處于“大而不強”的格局,且出口結構不均衡的特征明顯。
(一)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較低
長期以來,中國都將服務行業看作是制造行業的附屬品,不重視其向生產性方向發展,表現在引進跨國公司時,更傾向于制造業,忽略了服務行業,因此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較低。此外,中國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長期在6%-7%徘徊,2014年達到了8.1%。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超過10%的服務貿易開放度,還顯得較低。2014年,英國、意大利、法國的開放程度分別為13%、12.3%和11.6%,即使是處于亞洲的韓國也達到了12.9%。正是由于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低,導致服務質量差,阻礙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甚至造成結構性失衡。
(二)國際服務貿易壁壘隱蔽而盛行
盡管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來看,貿易自由化與經濟全球化是總體趨勢,然而國際服務貿易壁壘也變得更為隱蔽與盛行。中國目前在服務貿易方面的相對優勢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以中、低技術勞動力作為中間投入,往往需要大量人員的流動,如旅游、建筑、運輸等服務領域。但目前發達國家僅對少數高級管理、技術人員的流動作出承諾,而其他人員提供的服務僅是“商業存在”的補充。如美國迫于就業壓力與社會矛盾,自2014年起對自然人流動方面管理更為嚴苛,種種繁瑣的出入境手續等,造成長時間的等待,構成了人員流動壁壘。又如在保險服務業上,美國各州立法不統一,構成了嚴重的開業權壁壘。事實上,美國在保險業務上存在非國民待遇,如注冊資金稅收等??梢?,由于國際服務貿易壁壘呈現出隱蔽而盛行的趨勢,造成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受到阻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結構性失衡。
(三)中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偏低
為衡量中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選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 index,簡稱RCA),即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的比率,通常RCA<0.8時,競爭力較弱;0.8<RCA<1.25時,中度競爭力;1.25<RCA<2.5,競爭力較強;RCA>2.5,競爭力極強。表2的數據顯示,中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始終在0.5上下徘徊,競爭力比較弱。在2005年,RCA指數達到了0.62,是近十年來的峰值,隨后持續下降。2010年以前,RCA指數還維持在0.5以上,而自2010年之后,RCA指數降至0.5以下??傮w而言,中國服務貿易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國際競爭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長期以來對服務行業的不重視,進而造成出口結構性失衡。
(四)壟斷勢力的存在加劇了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不平衡

表2 2005-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目前中國有部分服務貿易還處于壟斷地位,如電信、郵政、民航、鐵路等行業。而長期壟斷地位,造成企業競爭意識不強,服務水平較低,在國際上整體競爭實力不足,由此,也加劇了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不平衡。如電信業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目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移動市場中國移動一家獨大,固定電話、寬帶市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雙寡頭”壟斷。但這一格局的成因并非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電信企業的利潤超過20%,而美國還不到1%,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而反觀在利潤率超過美國20倍的背景下,中國電信企業無論是管理水平、經營水平,還是服務質量都遠比不上美國。事實上,由于中國部分服務貿易處于壟斷地位,造成競爭力不足,難以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
(一)優化服務貿易的內部結構,推進服務貿易出口的均衡發展
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著產業亟待優化,產品質量、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的尷尬局面。要從根本上解決服務貿易出口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必須從優化服務貿易的內部結構入手:第一,保持旅游、建筑服務的相對優勢。中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人文古跡,加之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為發展旅游服務貿易奠定了基礎。通過擴大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加強旅游營銷,設計與打造自然景觀時融入現代元素等,從而保持并提升旅游的相對優勢。第二,促進保險、金融、專利等服務貿易的全面發展。中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滯后,主要緣于創新人才不足。由此,必須設計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從而為促進服務貿易轉型、升級及均衡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環境,提升整體競爭力
要改變現有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性失衡的格局,必須要轉變思維模式,著力于提升外貿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且均衡發展。當前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服務貿易水平差距較大,由此,必須大力引進外資,吸收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營造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環境。新形勢下必須將服務貿易行業的發展提高到經濟現代化的高度,促進與國際市場的交流、合作、分工,提升整體競爭實力。同時,應建立與完善產業政策,如政府增加對服務業的投入,打破壟斷與地區封鎖,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機制。在發展服務業的進程中,應將三個領域作為當前重點:第一,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如商業、金融、文化等。投資少、收效快;增加就業容量;又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穩步前行。第二,與知識、技術密切相關的產業,如信息業、咨詢業等。第三,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如科學文化、教育等。在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環境時,還要出臺稅收、貸款等優惠扶持措施,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三)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
當前,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甚至導致出口的結構性失衡。由此,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需要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質量,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理念,促進出口結構的均衡發展。第一,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程度。從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提高質量入手,吸引并利用外資規模。尤其是擴大在通信、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外資規模,引入新技術、新理念,從而提升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國際競爭力。第二,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如擴大設計咨詢、教育培訓等行業出口規模。同時,積極推進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如依托于“一路一帶”發展戰略,創新旅游產品、路線,與韓國、日本聯合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等。促進服務貿易出口齊頭并進,從而實現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均衡發展。第三,加快并提升國際服務外包基地的建設,發揮集聚與帶動效應,從而促進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均衡性發展。第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中國服務貿易與國際市場的合作、交流。
(四)提高解決爭端的能力,積極應對服務貿易壁壘
在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中,貿易壁壘呈現出隱蔽而又盛行的態勢,這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已經起到了明顯阻礙作用,為此,中國服務貿易必須提升競爭的能力,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蓮囊韵聨滋幝窂饺胧郑浩湟唬訌奊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WTO等相關條款的學習與研究,從而消除服務貿易壁壘。從法律高度規范中國服務貿易行業,從而提升其透明度,利用相關條款為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化、自由化奠定基礎。其二,學習、借鑒服務貿易壁壘爭端解決經驗,摒棄恐懼、厭訴的心理,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利用司法性、政治性相融合的爭端機制,積極應對服務貿易壁壘,通過雙邊協商,合理解決爭端。其三,加強救濟立法,從法律的層面對遭受服務貿易壁壘的企業、個體采取相關的保護手段。通過多種路徑的結合,使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企業在遭受壁壘、歧視性待遇時,既能通過法律手段爭取合法權益,又能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
10.3969/j.issn.1003-5559.2015.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