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分析報告

2015-09-21 12:48:17
銀行家 2015年9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銀行

《銀行家》研究中心

前言

本報告從財務指標角度分析討論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本報告所提全國性商業銀行包括: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五家銀行組成的大型商業銀行(以下分別簡稱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統稱簡稱為“大型銀行”),以及由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平安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等十二家銀行組成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下分別簡稱為招商、中信、浦發、民生、光大、興業、華夏、廣發、平安、恒豐、浙商、渤海,統稱簡稱為“股份制銀行”)。

全國性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總資產、總負債及稅后利潤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占比分別達到59.42%、59.48%和62.81%,較上一年分別下降1.72、1.79和2.12個百分點(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其中,五家大型銀行在總資產、總負債及稅后利潤上的市場份額均繼續呈下降趨勢,股份制銀行在總資產和總負債上的市場份額繼續上升、但基于稅后利潤的市場份額則出現了下滑。具體而言,大型銀行的總資產、總負債和稅后利潤的市場份額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了2.14、2.26和1.90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基于總資產和總負債的市場份額與2013年相比,分別增加了0.41和0.46個百分點,而基于稅后利潤的市場份額則下降了0.23個百分點。

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與2013年持平,但緩慢復蘇態勢持續分化,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較為劇烈的波動。發達經濟體經濟溫和復蘇,但分化愈發明顯。美國經濟復蘇強于預期;歐元區受經濟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公共債務壓力較大和地緣政治事件沖擊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長動能明顯減弱;日本進一步加大寬松力度,但經濟仍未全面復蘇。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長勢頭放緩,風險因素更為復雜。印尼盾、智利比索、巴西雷亞爾和土耳其里拉等新興經濟體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部分新興經濟體跨境資本流動更加劇烈、面臨資本外流風險。由于各經濟體復蘇步伐不一,全球貨幣政策格局趨于復雜,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國內方面,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2014年中國經濟繼續放緩,較2013年增長7.4%。總體而言,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同時在經濟結構調整上也出現了積極的趨勢性變化,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快速增長、比重提高,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等新型業態加快發展,就業和節能降耗等指標好于預期。宏觀政策取向繼續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結合宏觀經濟結構性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調微調,運用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調整存貸比考核、發行專項金融債等定向調控手段,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市場總體保持穩健運行,資本市場活躍程度明顯提升,股票市場成交量顯著增加。此外,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著力緩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11月22日實施了兩年多以來的首次降息。一是采取非對稱方式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及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二是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1.1倍擴大至1.2倍。三是簡并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進一步拓寬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轉變經營理念,也有利于強化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健全利率傳導機制,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以全國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國銀行業積極推進改革創新,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存貸款增速有所放緩,資本實力不斷增強,資本充足水平穩步提升,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流動性水平總體平穩,但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增長幅度有所擴大,資產質量的壓力進一步上升。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圍繞公司、業務、風險、行業等方面深化治理體系改革,不斷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治理體系;緊跟時代脈搏,從電子銀行服務渠道、高附加值非信貸業務、負債產品等方面,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主體進一步多元化,民營銀行試點取得歷史性突破,一批民資主導的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和村鎮銀行成功設立,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銀行業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

其中,大型銀行不斷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履職能力建設,完善績效考評機制。穩步推進事業部制和專營部門制改革,實現理財、同業等業務流程再造和轉型發展。建立表內外、境內外、本外幣、母子公司等多維度全覆蓋的風險管控機制,加強集團并表全面風險管理。提高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實施質量,完善資本規劃,開展內部評估和資本工具創新。持續推進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危機管理機制建設及恢復處置計劃制訂工作。

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中小商業銀行圍繞“改革、創新、提質、控險”的改革發展主題,不斷增強科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小微支行、社區支行等便民服務網絡,不斷下沉業務重心。結合金融系統深化改革和互聯網、移動設備、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新趨勢,加強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渠道創新,提高服務標準,降低服務成本、規范服務定價。部分服務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中小商業銀行在加強并表監管與風險隔離的前提下,立足自身發展戰略與市場定位,審慎開展綜合化經營。

截至2014年末,全國性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02.39萬億元,比2013年增長10.65%;負債總額95.18億元,比2013年增長10.03%。所有者權益7.22萬億元,比2013年增長19.64%;資本實力與盈利水平進一步提升,絕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均有所增強,但整體上資產質量壓力均進一步加大,抗風險能力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以下從資本狀況、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流動性水平四個方面對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度財務狀況予以分析。各項財務數據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監管部門及各銀行的定期財務報告、新聞稿件等公開披露的信息。

資本狀況

2014年是《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的第二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從完善資本約束機制與調整業務結構、創新拓展資本補充渠道等兩方面著手,不斷提高資本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資本規劃和全面風險評估體系,并在加強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風險計量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資本約束機制,引導業務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另一方面,在利潤留存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基礎上,創新和拓展資本補充渠道,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實現常態化、境外市場發行試點破題,商業銀行優先股發行順利啟動,實現了資本結構的進一步合理與優化。

根據各全國性商業銀行年報及公開信息披露,所有全國性商業銀行均已以推出了通過二級資本債券補充資本的計劃,部分銀行已經完成全部發行計劃,交行完成中資銀行總行首單境外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期間共通過二級資本債券在境內、境外共募集約合逾2800億元人民幣。優先股方面,所有上市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均已披露優先股發行計劃,工行、農行、中行、浦發、興業等5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均已在2014年期間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優先股發行,中國銀行率先在境外發行優先股。2014年期間,全國性商業銀行通過優先股在境內外累計募集約合逾1700億人民幣。此外,繼民生于2014年11月率先推出募集金額8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劃定增方案后,招商也于2015年4月推出類似的募集金額60億元員工持股計劃,力求開辟新的資本補充渠道(表1)。

同時,在資本計量高級方法上,銀監會已核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6家全國性銀行實施資本管理高級方法。6家銀行已于2014年7月1日起按照銀監會資本管理高級方法持續監管報表體系要求正式報送監管數據。

截至2014年末,我國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2%、10.8%、10.6%,較2013年末分別提高1.0、0.9和0.7個百分點。下面將著重分析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情況。

資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為建行(14.87%)、最低的為廣發(10.5%),5家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最高;相較于2013年,16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交行(1.96個百分點),僅浙商的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0.93個百分點),這一情況應該與2014年二級資本債券大規模常態化發行有關,絕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均有所增強(圖4)。

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為工行(12.19%)、最低的為廣發(8.12%),整體而言大型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要高于股份制銀行;相較于2013年,13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中行(1.65個百分點),4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為浙商(0.55個百分點),各銀行在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上的變化與優化股發行情況有密切關系,比如2014年優化股發行金額最大的即是中行(720億元)(圖5)。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為建行(12.12%)、最低的為廣發銀行(8.12%),整體上大型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較高;相較于2013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上的變化情況更為分化,有11家銀行上升、6家銀行降低,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交行(1.54個百分點)、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浙商銀行(0.55個百分點),提高幅度最大的五家是交行、建行、工行、招商、中行,均為1個百分點以上,在無大規模再融資、大型銀行盈利水平增速放緩更為明顯的情況下,預計這種分化與資本計量方法的分化有一定關系(圖6)。 就杠桿率而言,2015年1月公布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修訂)》(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1號)對杠桿率計算過程中的部分具體項目的規定進行了明確、修訂,并提出了明確的披露要求。在披露方面,5家上市全國性商業銀行、2家非上市全國性商業銀行連續披露了2013年、2014年的杠桿率情況,7家上市全國性商業銀行根據最近監管要求在2014年年報或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中直接或間接披露了2014年末的杠桿率水平,兩家非上市全國性商業銀行根據監管要求可不披露杠桿率水平,但一家上市銀行在2014年年報或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中仍未按照最新監管要求披露杠桿率情況。對于14家已披露2014年末杠桿率水平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杠桿率最高的是恒豐(8.71),僅渤海(3.57%)未達到銀監會4%的監管要求;對于7家連續披露2013年、2014年末杠桿率水平的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末與2013年末相比,6家銀行杠桿率水平有所提高,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四家大型銀行提高幅度較大、均在0.5個百分點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優先股等一級資本的補充,而恒豐的杠桿率水平則在高位略微下降(0.37個百分點)(圖7)。

資產質量

2014年我國商業資產質量方面面臨的壓力顯著上升,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絕對額均出現了明顯反彈,商業銀行整體的撥備覆蓋率大幅降低,風險抵補能力有所減弱。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余額8425.6億元,比年初增加2504.3億元,增幅達到42.29%,增幅較2013年擴大22.1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連續第三年上升,且增加額、增幅持續擴大;不良貸款率1.2%,在連續三年保持基本穩定后較2013年同比上升了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在2013年出現了下滑后進一步大幅降低至232.1%,降幅達到50.6個百分點。整體上,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區域性銀行以及外資銀行出現的資產質量下滑程度依次增大(圖8)。

對于全國性商業銀行,以下將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集中度等三個方面分析其資產質量情況。

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總體情況

如圖9所示,2003~2014年期間,整體上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均呈現整體下降的趨勢,不良貸款余額由2003年的21044.6億元下降至2014年的6383.5億元,降幅達69.67%,不良貸款率由2003年17.90%下降至2014年的1.10%,降幅16.80個百分點。但,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雙降”的趨勢在2012年出現了逆轉,當年分別回升9.36%和0.06個百分點,2013年、2014年的回升幅度則進一步擴大。

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383.5億元,較2013年上升1792.2億元,增速大幅擴大至39.03%。其中,次級類不良貸款余額為3005.20億元,較2013年增長62.31%,增速比2013年大幅攀升46.39個百分點;可疑類余額和損失類余額分別為2557.20億和820.90億元,也出現了26.07%和15.39%的大幅回升。不良貸款率方面,2014年末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三年出現反彈,且反彈幅度持續擴大至0.3個百分點。

盡管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加速暴露,但考慮到“三期疊加”下經濟增速仍低位徘徊的宏觀經濟背景,加之不良貸款的確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后續全國性商業銀行面臨的資產質量形勢短期內依然不容樂觀。對此,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情況可提供一個觀察視角。具體而言,逾期貸款是指所有或部分本金或利息已逾期1天以上(含1天)的貸款,相對較為客觀,而五級分類下的貸款則涉及到一定的主觀判斷。

截至2014年末,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為1.58萬億元,較2013年增加4819.16億元,增幅為44.07%,超過不良貸款增速逾5個百分點,而2013年關注類貸款相較2013年是小幅減少的;逾期貸款余額1.12萬億元,較2013年增加4562.2億元,增幅68.52%,超過不良貸款增速逾29個百分點,增加額及增幅較2013年擴大3414.22億元、47.69個百分點。

此外,若綜合考慮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逾期減值比(逾期貸款余額/不良貸款余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的信貸資產風險分類謹慎程度。2012~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逾期減值比持續上升,分別達到132.58%、137.45%、166.40%。在宏觀經濟形勢未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國性商業銀行后續面臨的資產質量上的潛在壓力。

2014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圖10、圖11分別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情況。

就不良貸款余額的絕對額而言,由于資產規模上的差別,整體上大型銀行要高于股份制銀行。大型銀行中,農行(1249.7億元)超過工行(1244.97億元)成為2014年不良貸款余額最大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交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最小(430.17億元);股份制銀行中,中信(284.54億元)、招商(279.17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較大,渤海(24.74億元)、浙商(22.90億元)、恒豐(22.54億元)等非上市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小,但渤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已連續兩年增長100%以上,2014年的增幅更高達468.91%。

從不良貸款余額近三年變化趨勢來看,與2013年相比,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的不良貸款余額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且整體增長速度在加快、部分銀行增速由負轉正。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渤海(468.91%)、興業(69.82%)、浦發(65.26%),增速最小的是恒豐(14.88%)、交行(25.38%)、廣發(32.36%);增速擴大幅度最大的則是渤海(352.56個百分點)、廣發(64.30個百分點)、農行(40.11個百分點)。大型銀行不良貸款反彈速度雖有所加快,但整體上要低于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增長情況在2013年較為分化,但除渤海銀行以外的其他股份制銀行在2014年已表現出較強的趨同性,反映出不良貸款反彈的問題在加速蔓延。

不良貸款率方面,農行由于上市較晚,不良貸款率繼續維持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最高,2014年達到1.54%,其次是中信(1.30%)、中行(1.25%)、招商(1.25%),最低的是浙商(0.88%)、恒豐(0.94%)、平安(1.02%);大型銀行2012~2014年平均不良率為1.01%、1.04%、1.24%,股份制銀行則分別為0.7%、0.8%、1.09%,顯示出由于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快速反彈,其在資產質量上相對于大型銀行的優勢下不斷縮小。

從不良貸款率近三年變化趨勢來看,除恒豐銀行不良貸款率在2013年大幅上升后而略有下降外,其他16家銀行2014年不良貸款率無一例外地上升、且上升幅度相較2013年明顯加大,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渤海(0.94個百分點),其次是興業(0.34個百分點)、光大(0.33個百分點),最低的是平安(0.13個百分點)、廣發(0.17個百分點)、華夏(0.19個百分點)、工行(0.19個百分點)。

同時,考慮到不良貸款涉及到五級分類下的主觀判斷,而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此選擇關注類貸款及逾期貸款(逾期減值比)考察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面臨的潛在不良貸款壓力。

圖12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情況。與不良貸款余額類似,關注類貸款余額也與銀行資產規模密切相關,大型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遠高于股份制銀行。大型銀行中,工行關注類貸款規模最大(3197.84億元),規模最小的是交行(919.03億元);股份制銀行中,關注類貸款規模最大的是中信(681.61億元),最小的是浙商(36.39億元)。就近三年關注類貸款變化趨勢而言,2013年大型銀行關注類貸款均有所減少或基本持平,而股份制銀行關注類貸款均已開始反彈,而2014年全部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均出現增長,部分大型銀行增幅較大,絕大多數股份制銀行增幅進一步擴大且增幅較為分化;2014年,除農行、中行、渤海、浙商以外的其他13家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增幅均高于不良貸款增幅,興業、中信、光大等銀行的兩項余額增幅偏離程度較大。

圖13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逾期貸款(逾期減值比)的情況。整體上大型銀行逾期減值比要低于股份制銀行,大型銀行中工行逾期減值比最高(169.14%),建行最低(113.53%),股份制銀行中廣發銀行逾期減值比最高(452.71%),渤海銀行最低,由2013年的高位大幅降低至94.54%,為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的最低水平。若從近三年各銀行逾期減值比的變化趨勢來看,2013年各銀行在逾期減值比的增減變化上較為分化,但2014年除渤海銀行以外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恒豐、廣發、平安、中信等銀行的上升幅度較大。

由于逾期減值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的信貸資產風險分類謹慎程度,逾期減值比的變化與不良貸款率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向關系,即在圖11、圖13中表現為相應變化趨勢折線的鏡像關系,而這在平安、渤海、廣發、恒豐上的表現更為突出。即在當前宏觀經濟低位徘徊的系統性風險因素下,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絕對水平、反彈速度較同業為低的情況可能不具可持續性,而渤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大幅增加的情況可能更客觀地順應了銀行業周期性特點。

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

目前,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以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等兩項指標進行綜合考核,其中前者以150%為基本標準,后者以2.5%為基本標準,兩者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

撥備覆蓋率

撥備覆蓋率是貸款損失準備(現一般按貸款減值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是基于不良貸款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再進行相應計算的一項指標,其性質是衡量信貸風險抵補的程度。撥備覆蓋率多寡有度,以能適應各行風險程度并符合監管要求為宜,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余,利潤虛降。

圖14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情況。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均在170%以上,高于150%的監管及格線。大型銀行中,農行撥備覆蓋率最高(286.53%),交行最低(178.88%);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最高(292.89%),排名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第一,廣發銀行貸款撥備率為170.40%,而這一水平也是17家銀行中最低的。

繼2013年僅農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貸款撥備覆蓋率有所提升后,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全部下降。大型銀行撥備覆蓋率下降幅度較2013年大幅擴大,農行下降幅度最大(80.51個百分點),交行最小(34.77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撥備覆蓋率變化進一步分化,渤海銀行下降幅度最大,繼2013年下降452.2個百分點后再次下降647.89個百分點,其在風險抵補能力上的后發優勢已在迅速縮小,興業(101.89個百分點)、民生(77.54個百分點)、浦發(70.56個百分點)的下降幅度也較大,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繼作為2013年僅有的撥備覆蓋率上升的兩家股份制銀行后,在2014年呈現了相對較小的下降幅度,分別為0.16和9.77個百分點,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逾期減值比上反映的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風險分類謹慎程度偏低的問題。

貸款撥備率

貸款撥備率是貸款減值準備對貸款總額的比率。自2012年1月1日開始,銀行必須實施銀監會提出貸款撥備率達到2.5%以上的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應于2013年底前達標;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部門將設定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并鼓勵提前達標:盈利能力較強、貸款損失準備補提較少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2016年底前達標;個別盈利能力較低、貸款損失準備補提較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2018年底前達標。

圖15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撥備率情況。五家大型銀行中,農行連續三年保持貸款撥備率最高,2014年雖有所下降但仍達到4.42%的水平,交行(2.24%)、工行(2.34%)的貸款撥備率水平較低,在大型銀行中仍未完成系統重要性銀行于2013年底前達標的任務;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貸款撥備率最高(2.76%),其次是浦發(2.65%)、招商(2.59%)、浙商(2.58%)、華夏(2.54%)、恒豐(2.51%),均達到了銀監會監管要求,其他6家股份制銀行均低于監管要求,其中包括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之一的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最低(1.77%)。

從近三年貸款撥備率變化趨勢來看,部分得益于貸款增速的放緩,整體上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撥備率有所提升,貸款撥備率下降的數量由7家減少至5家,達標家數由7家上升為9家,大型銀行均有所下降或持平,其與股份制銀行在貸款撥備率上的優勢進一步縮小;2014年,浙商銀行、招商銀行貸款撥備率提升幅度較大,分別達到0.47和0.37個百分點,這也使兩行成為2014年中兩家新達標銀行,恒豐銀行貸款撥備率在2013年上升0.86個百分點后又下降0.65個百分點,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與反復性,華夏銀行下降幅度也較大(0.19個百分點),但仍滿足監管要求。

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集中度情況

貸款集中度是考察商業銀行資產分散程度的重要指標,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行業之間與行業內部分化嚴重的背景下,貸款集中度對于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潛在影響尤其值得關注。根據監管標準要求,最大單一客戶貸款不得超過銀行凈資產的10%,前十大客戶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50%。2014年底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這兩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圖16和圖17分別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的情況。

在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方面,大型銀行中,農行最高(5.23%),其次為建行(5.05%),交行、中行則繼續維持低位,分別為1.50%和2.40%;股份制銀行中,浦發繼續保持最低并有所下降(1.77%),興業銀行較2013年大幅上升至8.26%,為股份制銀行中最高,其次是浙商(7.01%)。與2013年比較,5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有所上升,其中包括除交行以外的4家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中除興業以外均有所下降,大型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整體上已高于股份制銀行;其中農行、興業上升幅度較大,分別為1.9和1.2個百分點,平安和恒豐下降幅度較大,分別達到1.8和1.36個百分點。

在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方面,大型銀行中,工行繼續保持大型銀行中最高(14.9%),交行則大幅降低至(11.46%),取代農行成為大型銀行中的最低水平;股份制銀行中,渤海銀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雖有所降低但仍保持43.26%的高位,維持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的最高水平,客戶集中度過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明顯改善,較低的是中信(12.14%)、浦發(12.22%)、招商(12.99%),已經低于除交行以外的其他4家大型銀行。與2013年比較,農行、中行、招商、浙商等4家銀行的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有所上升,其他3家大型銀行和10家股份制銀行的有所下降,整體上大型銀行下降幅度要小于股份制銀行,大型銀行對于股份制銀行在客戶結構上的優勢在縮小;其中,浙商、農行上升幅度較大,分別達到1.57和1.21個百分點,恒豐、華夏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8.47和5.91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以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上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行業之間與行業內部急劇分化的背景下,大型銀行信貸資源進一步向部分優質客戶集中,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則通過產品、客戶等方面的差異化競爭,搶抓新興優質客戶、實現客戶結構多元化。

盈利能力

2014年,受宏觀經濟低位徘徊、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金融脫媒趨勢日益明顯、金融主體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等諸多外部不利因素影響,銀行業利潤增速整體上進一步回落。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共實現稅后凈利潤12749.72億元,較2013年增長7.47%,增速回落5.37個百分點。從收入支出角度來看,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14.57%且增速有所加快,其中利息凈收入占76.05%、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20.07%,由此可見資產產值損失等營業支出的大幅增長拉低了稅后利潤的增速。

以下先從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三個角度評價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整體水平,然后再分別從影響銀行利潤的三個主要部分——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發,具體評述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總體情況

凈利潤增長率

圖18列示了2013和2014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長情況。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盈利規模持續提高,但絕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增速均有所下滑,7家銀行增速低于7.47%的平均水平,10家高于平均水平。大型銀行共實現凈利潤9270.91億元,較2013年增長6.52%,增速回落4.84個百分點;其中,中行最高(8.22%),工行增速最低(5.07%)但繼續以2762.86億元的凈利潤規模位居行業首位,其他三家大型銀行增速均在5%~8%之間。股份制銀行共實現凈利潤3478.81億元,較2013年增長10.08%,增速回落7.03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凈利潤增速仍快于大型銀行但幅度進一步縮小;各股份制銀行增速差異較大,其中平安增速最高(30.01%),華夏(16.19%)、浦發(14.95%)、興業(14.38%)、恒豐(10.92%)、渤海(10.28%)等5家銀行也實現兩位數增長,廣發最低(3.92%);招商、浦發、興業等凈利潤規模較大的股份制銀行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其中招商銀行以560.49億元凈利潤繼續保持盈利能力最強的股份制銀行地位。

與2013年相比,15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出現了下滑,渤海銀行下滑幅度最大,達到26.35個百分點,廣發銀行利潤增速略微提高了0.68個百分點,平安銀行增速逆勢大幅提高17.29個百分點。大型銀行增速下滑幅度相對較小、且情況較為相近,農行下滑幅度最大(6.52個百分點),交行下滑幅度最小(1.02個百分點),其他三家大型銀行下滑幅度均在4~5.5個百分點之間。股份制銀行中,除平安、廣發增速逆勢提高以外,其他10家增速下滑情況呈兩極分化態勢,渤海銀行下滑幅度最大(26.35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作為資產規模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銀行以及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凈利潤增速也出現了23.61百分點的下滑,浙商銀行增速下滑幅度也達到兩位數(17.79個百分點),其他7家下滑幅度則均在4~10個百分點之間。

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ROE)和總資產收益率(ROA)將各行的盈利絕對規模與相應的凈資產和總資產結合起來,較好地展現了各行單位凈資產或總資產的盈利水平,更有利于客觀比較各行的盈利能力。根據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的要求,凈資產收益率不應低于11%,總資產收益率不應低于0.6%。

圖19列示了近三年度全國性商業銀行凈資產收益率。2014年度,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均明顯超過11%的達標線,大型銀行凈資產收益率水平除交行以外均集中于17%~20%這一區間,股份制銀行情況更為為分散,興業(21.21%)、浦發(21.02%)、民生(20.41%)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均在20%以上,排名17家行中前三位,交行(14.87%)、廣發(14.98%)ROE水平低于15%,排名墊底。

從近三年情況來看,整體上全國性商業銀行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加速下降,股份制銀行下降幅度更大、加速下降的速度也快于大型銀行。與2013年相比,2014年16家銀行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僅華夏銀行凈資產收益率基本持平、微增(0.01個百分點);除華夏銀行以外,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平安銀行(0.22個百分點),光大、恒豐分別下降4.12和3.20個百分點,降幅最大;大型銀行中,交行在低位繼續下降0.62個百分點,降幅在大型銀行中最小、但絕對水平也最低,工行則在高位下降1.96個百分點,降幅最大、但絕對水平最高,二者差距在縮小。

圖20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總資產收益率。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總資產收益率全部顯著高于0.6%的及格線,整體而言大型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相對較高。其中,建行和工行分別為1.42%和1.40%,排在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前兩名,交行為1.08%,大型銀行中最低;股份制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大多在0.7%~1.3%之間,招商(1.28%)和民生(1.26%)最高,而廣發(0.77%)、渤海(0.81%)、恒豐(0.87%)、浙商(0.88%)則是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最低的。

同2013年相比,2014年絕大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僅平安、華夏分別上升了0.10和0.04個百分點,而2013年則僅有11家出現下降。股份制銀行下降幅度大于大型銀行,二者之間的差距有所擴大。大型銀行下降幅度均在0.05個百分點以內,浦發(0.01個百分點)、興業(0.02個百分點)、光大(0.02個百分點)均微幅下降、下降幅度較小,浙商(0.23個百分點)、中信(0.13個百分點)、廣發(0.11個百分點)、招商(0.1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均在0.1個百分點以上,下降幅度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最大。

利息收入水平

目前息差收入仍是我國銀行業收入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占整體營業收入的70%以上,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得益于生息資產規模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息差水平的回升,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凈收入達到2.54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12.65%,增速提高2.58個百分點。

就具體驅動因素而言,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生息資產規模穩定增長,同時息差水平明顯企穩。一是通過資產負債管理,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提高生息資產收益水平;二是加強流動性管理,調整負債結構,通過考核等手段引導淡化“沖時點”現象,控制負債成本;三是自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管制、存款利率1.1倍上限管制后,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2014年11月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1.1倍擴大至1.2倍的影響對當年收入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隨著人民銀行2014年11月以來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逐步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5倍,以及其他利率市場化措施的推進,預計商業銀行息差水平將重歸承受較大的不利影響。

本報告從利息收入比、凈利息收益率(凈息差)與凈利差等三個角度討論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

利息收入比是商業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于各行非利息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比簡單平均水平已由2012年的81.46%持續下降為2014年的75.18%。大型銀行中,農行利息收入最高,達到82.54%,而其他四行均為75%~80%之間,中行因其傳統的國際業務優勢,利息收入比雖有所上升但仍維持在70.37%的低位,為大型銀行中最低;股份制銀行的利息收入比情況愈加分化,渤海利息收入比持續攀升,達到86.26%,為17家銀行中最高,廣發(65.49%)、招商(67.53%)、民生(68.01%)利息收入比則大幅下降至70%以下,低于大型銀行中的中行,為17家銀行中最低。

從近三年變化趨勢來看,整體上大型銀行利息收入比在持續小幅下降,但有升有降、幅度整體不大;絕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利息收入比持續大幅下降,僅渤海銀行在不斷上升。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交行利息收入大幅下降3.49個百分點,工行微幅下降0.29個百分點,農行、中行、建行分別逆勢上升1.22、0.78和0.08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除渤海利息收入比進一步大幅上升4.03個百分點以外,廣發大幅下降10.05個百分點,17家銀行中下降幅度最大,其他10家銀行利息收入比均不同程度下降2~7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各銀行都在推進收入結構的非息化,但大型銀行由于利息凈收入規模大、效果尚不顯著,而股份制銀行由于規模相對較小、戰略調整更為靈活,收入結構非息化成效顯著(圖21)。

凈利息收益率與凈利差

商業銀行利息收入規模的兩大驅動因素為生息資產規模與息差水平。考察息差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是凈利息收益率(凈息差)和凈利差。凈利息收益率(NIM)是利息凈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總額的比率,考察單位生息資產所創造的利息凈收入;凈利差(NIS)為日均生息資產收益率與日均計息負債付息率的差額。兩者各有側重,但整體而言,二者變化趨勢和原因大體相似。

受前述提及原因的影響,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凈利息收益率、凈利差變化出現明顯分化,整體上基本持平、略有回升,尤其是大型銀行,這也在一定反映出大型銀行在議價能力以及收入穩定性上的優勢。

圖22列示了部分披露相關信息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近三年的凈利息收益率(浙商銀行未披露相關數據)。大型銀行凈利息收益率水平整體較高,農行達到2.92%,為16家銀行中最高,中行由于受海外資產比重較大的影響而繼續保持大型銀行中最低(2.25%);股份制銀行中,民生(2.59%)、平安(2.57%)、招商(2.52%)、浦發(2.50%)凈利息收益率水平均在2.5%以上,恒豐銀行凈利息收益率繼續下降至1.79%,為16家銀行中最低,廣發(1.85%)次之,也在2%以下。

就變化趨勢而言,大型銀行凈利息收益率水平在2013年小幅下降后有所回升,而股份制銀行則在大幅下降后基本企穩,整體上股份制銀行凈利息收益率已連續兩年低于大型銀行。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除交行下降0.16個百分點以外,其他4家均有所上升,農行上升0.13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招商、中信在2013年大幅下降后進一步大幅下降0.30和0.20百分點,在16家銀行中下降幅度最大,平安銀行則大幅上升0.26個百分點,16家銀行中上升幅度最大,光大、民生也分別上升0.14和0.10個百分點。

凈利差與凈利息收益率情況類似。圖23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凈利差情況。大型銀行凈利息收益率水平整體較高,農行達到2.76%,為17家銀行中最高,交行大幅下降至2.23%、取代中行成為凈利差最低的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中,民生(2.41%)、平安(2.40%)凈利差水平均在2.4%以上,恒豐銀行凈利差繼續下降至1.55%,為17家銀行中最低,廣發(1.66%)次之,也在2%以下。

就變化趨勢而言,大型銀行凈利差在2013年小幅下降后小幅回升,而股份制銀行則在大幅下降后基本企穩,下降幅度大幅收窄。整體上,大型銀行近三年凈利差基本持平,而股份制銀行則連續下降,2014年股份制銀行凈利差平均水平已較大型銀行低0.34個百分點。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除交行下降0.17個百分點以外,其他四家均有所上升,農行上升0.11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招商、恒豐、中信在2013年大幅下降后進一步大幅下降0.32、0.28和0.21百分點,在17家銀行中下降幅度最大,平安銀行則大幅上升0.26個百分點,17家銀行中上升幅度最大,民生、光大也分別上升0.11和0.10個百分點。

中間業務收入水平

本報告中,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作為中間人參與的金融服務,其收入反映為利潤表上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判別中間業務的重要標準是商業銀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網點和系統等資源提供收費服務,其自身并不作為交易主體參與業務并承擔風險。

近年來,一方面受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同質化競爭下信貸資產議價能力下降的影響,商業銀行主動推進收入非息化;另一方面,金融脫媒化、融資渠道多元、存款理財化等趨勢的深入發展,為商業銀行非息收入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機遇。在以上兩方面共同作用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程度相對較低,即中間業務收入與信貸資源的關系仍然較為緊密,近年監管機構持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各項措施,已經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構成不利影響,而這可能已在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率大幅下降上有所體現。

下面本報告將選用中間業務凈收入和中間業務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兩個指標考察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情況。

中間業務凈收入及其增幅

中間業務凈收入,即財務報表中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是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減去支出后的凈額,反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絕對水平。

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共實現中間業務凈收入6748.26億元,較2013年增長15.11%,增幅較2013年放緩9.98個百分點。圖24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凈收入情況。大型銀行共實現中間業務凈收入4452.91億元,占17家銀行整體的65.99%,其中工行和建行分別以1324.97億和1085.17億元繼續排名前兩位,交行中間業務凈收入規模在大型銀行中最小,為329.14億元,已連續三年低于招商、民生等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中,招商、民生繼續以485.43億元、382.39億元的水平領跑,興業、中信、浦發的中間業務凈收入規模也在200億元以上,而浙商、渤海、恒豐、華夏則均在100億元以下,分別為26.21億元、26.98億元、51.71億元、73.89億元。

就近三年變化趨勢而言,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2014年中間業務凈收入分別增長5.70%、39.13%,增速分別較2013年放緩10.23和17.57個百分點;但由于大型銀行中間業務凈收入的規模要遠大于股份制銀行,導致大型銀行在17家銀行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交行中間業務凈收入增長11.93%,而農行則出現了3.66%的負增長,是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以66.20%的增速領跑17家銀行,招商(54.77%)、浦發(53.52%)、中信(50.57%)的增速也均在50%以上,而浙商銀行增速較2013年大幅下滑151.18個百分點至13.04%,為股份制銀行中最低,僅高于部分大型銀行,興業(13.80%)、華夏(17.88%)也以低于20%的增速排名靠后。

中間業務占比

中間業務凈收入占營業收入之比(以下簡稱“中間業務占比”)是衡量中間業務發展水平及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重要指標。由于利息凈收入與中間業務凈收入合計占我國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的95%以上,因此中間業務占比與利息收入比的變化趨勢整體上是相反的。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比為20.07%,較2013年微幅上升0.09個百分點,上升幅度較2013年明顯放慢。

圖25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比情況。整體上,由于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占比的持續穩步上升,其中間業務占比已穩步高于大型銀行。大型銀行中,工行、中行分別達到20.11%、20.00%,占據大型銀行前兩位,農行中間業務占比最小(15.38),建行、交行則在19%左右;股份制銀行中,廣發以32.79的水平占據17家銀行中最高,招商(29.27%)、民生(28.23%)緊隨其后,華夏銀行中間業務占比僅為13.46%,為17家銀行中最低,浙商銀行(15.21%)也處于較低的水平。

從近三年變化情況來看,整體上大型銀行中間業務占比變化情況已從2013年小幅上升轉變為小幅下降,而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占比仍在穩定上升,盡管上升幅度在變小。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僅交行中間業務占比上升了0.67個百分點,其他四家大型銀行均下降,農行(2.60個百分點)、建行(1.4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大;股份制銀行中,4家銀行中間業務占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浙商(2.05個百分點),另外8家的中間業務占比均出現了1個百分點以上的上升,其中廣發、招商分別在高位較2013年勁升6.48和5.61個百分點,上升幅度在17家銀行中最高。

成本控制水平

除收入之外,影響商業銀行凈利潤水平的因素還有相應的成本。成本收入比即是反映為取得單位收入而所耗費的成本,在數值上等于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是銀監會風險監管核心指標中的風險抵補類指標之一,按照監管要求,該指標不應高于45%。

近年來,商業銀行一方面受諸多外部不利因素影響,收入增長放緩;另一方面,工資、房租等支出剛性增長,資產減值損失受資產質量影響大幅攀升。因此,直觀上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承受較大的反彈動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近年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仍持續下降。具體分析來看,營業收入增速雖較前些年有所放緩,但仍保持10%以上的增幅;而支出方面,工資、房租支出雖然剛性增長,但在宏觀經歷整體放緩的背景下,此部分支出多年高速增長后處于高位、并不具備大幅增長的基礎;資產減值損失受資產質量不利變化的影響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其在整體營業支出中的比重僅在20%左右。但是,隨著營業收入的進一步放緩,資產減值損失的持續大幅攀升,后期商業銀行將面臨較大的成本管控壓力。

圖26對比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情況。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均繼續保持在45%以內,整體上大型銀行成本收入比低于股份制銀行。大型銀行中,工行最低(26.75%),農行以34.56%的水平為大型銀行中最高,交行成本收入比也在30%以上,中行、建行則均在28%~29%之間;股份制銀行中,華夏(37.57%)、廣發(36.36%)、平安(36.33%)的成本收入比在17家銀行中最高,浦發、興業最低,分別為23.12%、23.78%,其他7家銀行均在30%以上或接近30%。

從近三年變化來看,隨著營業收入增速的企穩、甚至略有反彈,而營業支出增速相對較小,全國性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整體上在加速下降;股份制銀行加速下降速度更快,其在成本收入比上相對于大型銀行的劣勢在縮小。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中,除交行成本收入比上升0.94個百分點以外,其他4家銀行均有所下降,中行下降幅度最大(2.04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恒豐銀行成本收入比在低位大幅反彈4.65個百分點,民生、渤海也有所上升、但幅度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而廣發、平安、招商、浙商則分別下降5.56、4.44、3.82和3.77個百分點,下降幅度在17家銀行中最大。

流動性分析

本質上而言,商業銀行要根據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相統一的原則對資產負債進行配置,而發生于2015年6月的“錢荒”即是過于追求通過資產負債錯配實現收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對流動性的關注。2014年以來,一方面人民銀行通過諸多定向調控措施進行預調微調,并于11月啟動了2年多以來的首次降息,同時受美聯儲降息的一再推遲及國內資本市場的大幅上漲,外匯流入持續增加,保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整體充裕。另外,針對2013年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上出現的新情況,人民銀行、銀監會等五部門2014年5月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而銀監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也開始施行,從具體監管措施上強化流動性管理。

然而,市場環境的變化也為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新挑戰。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存款利率上限浮動比例不斷擴大,存款理財化趨勢不斷加快;同時,受資本市場持續上漲、新股發行加速的影響,存款、理財“搬家”現象突出,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受資本市場影響的程度在加深;此外,美聯儲降息雖一再推遲,而人民幣匯率頂住壓力保持基本穩定,跨境套利資本不斷增加,一旦風吹草動,資本流動方向的逆轉可能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形成沖擊。整體而言,2014年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保持總體平穩,但面臨的潛在風險因素也在日益增加。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自2014年3月開始施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是流動性管理上的一大重要變化。《辦法》對于商業銀行流動性監管設定了四大監管指標,包括原有的存貸比、流動性比例,以及新增的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新增的兩項監管指標相對其他流動性風險指標更具風險敏感性和前瞻性,也更適合于監測與國際比較;但是由于這兩項指標的準確計量取決于比較完善的數據基礎,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銀行可能無法達到相關要求,而且大部分銀行也并未完整披露相關數據。為此,本報告先選擇存貸比和流動性比例分析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水平。

此外,針對取消商業銀行存貸比的立法進程在加速推進、商業大額存單在試點基礎上正式推出、同業負債比重持續攀升、金融債券等市場化融資手段不斷推出等新情況,本報告還將選擇商業銀行負債結構這一指標來從側面考察其流動性管理情況。

存貸比分析

存貸比是銀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值,目前監管部門為商業銀行設置的監管要求是不超過75%。但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已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圖27列示了近三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存貸比情況。2014年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期末時點存貸比全部達標。整體上,大型銀行存貸比在持續上升,而股份制銀行則在持續下降,大型銀行在存貸比上相對于股份制銀行的優勢正在逐步縮小并可能已于2014年出現了逆轉(算術平均概念上),這與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大型銀行存款持續流失的趨勢是吻合的。

大型銀行中,農行存貸比雖大幅上升,但仍處于64.61%的地位,為大型銀行中最低,工行以68.40%的水平次之,而其他三家大型銀行存貸比均在73%以上或接近73%,交行為17家銀行中最高,達到74.07%;股份制銀行中,中信(73.08%)、光大(72.78%)、浦發(72.26%)、廣發(70.74%)、招商(70.49%)存貸比均在70%以上,其他7家銀行存貸比處于70%以下的水平,其中恒豐(50.14%)、渤海(56.57%)均低于60%,是17家銀行中最低。與2013年相比,大型銀行存貸比均有所上升,農行在低位大幅上升3.44個百分點,上升幅度在17家銀行中最高,中行微幅上升0.45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情況則較為分化,7家銀行存貸比出現上升,上升幅度最高的是興業(2.81個百分點),其次是渤海(1.93個百分點),其他5家上升幅度均在1個百分點以下,5家股份制銀行存貸比不同程度下降,恒豐、平安、招商、民生下降幅度在3~6個百分點之間,恒豐下降幅度最大、達到5.85個百分點,廣發則小幅下降0.99個百分點。

流動性比例

流動性比例為流動性資產余額與流動性負債余額之比,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總體水平,不應低于25%。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總體上保持了穩步上升的態勢。2014年達到48.4%,為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較2013年上升2.4個百分點。

圖28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情況。2014年末,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均高于25%的監管要求。其中,大型銀行流動性比例最高的是中行(49.9%),農行、建行、交行也均在44%以上,而工行以33.2%的流動性比例繼續保持17家銀行中最低;股份制銀行中,招商以59.38%的水平保持17家銀行中最高,廣發、恒豐、中信、平安流動性比例也在50%以上,而浦發最低(34.87%),民生、渤海的流動性比例也低于40%。與2013年相比,2014年整體上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止跌回升,股份制銀行回升幅度要大于大型銀行;大型銀行中,交行出現了0.45個百分點的下降,其他四家大型銀行均有所回升,回升幅度最大的是工行(3.0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中,招商是唯一出現流動性比例下降的(0.26個百分點),其他11家均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華夏(16.13個百分點),其次是光大(12.78個百分點)。

負債結構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除存貸款外的其他資金來源和運用規模逐步擴大,存貸比與流動性的相關性已越來越低。同時,由于負債代表現實或潛在的支付義務,其往往是流動性風險的觸發因素之一。下面將著重考察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分析其負債穩定性,以及由此所展示的流動性狀況。

根據資產負債表中不同項目的穩定性以及受市場因素的程度,在此將總負債中不同項目分別歸為客戶存款(客戶存款、存款證等)、市場化負債(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拆入資金、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如表內理財)、衍生金融負債、賣出回購款項、已發行債券證券等)、內源性負債(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遞延所得稅負債、其他負債等)等三類。其中,內源性負債受自身控制程度較高、穩定性也較高,但整體比重較小;客戶存款穩定性其次,是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市場化負債受市場波動影響最大,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最主要的觸發因素。

圖29、圖30分別列示了2014年各全國性商業銀行三類負債比重以及2013年與2014年市場化負債比重變化情況。對于負債結構而言,客戶存款仍是各行負債中比重最大的部分,至少在50%以上,其次是市場化負債,二者在負債中比重合計在95%以上,因此整體上客戶存款與市場化負債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總體而言,股份制銀行由于網點、客戶基礎等方面的先天劣勢,客戶存款比重低于大型銀行,從而更多地依賴市場化負債。大型銀行市場化負債比重均低于30%,其中交行最高、達到27.04%,農行依靠其充裕的存款基礎而對市場化負債依賴程度最低、僅為13.20%,是17家銀行中最低的,工行、建行市場化負債比重也僅略微高于14%;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市場化負債比重最高(41.32%),以同業業務見長的興業銀行次之(40.29%),恒豐銀行市場化負債比重也接近40%,平安(23.01%)、華夏(23.53%)、中信(24.31%)的市場化負債比重則處于較低水平,在23%~25%之間。

與2013年相比,12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的市場化負債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包括5家大型銀行。大型銀行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交行(4.70個百分點),最小的是中行(0.81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市場化負債比重變化情況差別較大,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浙商(12.35個百分點),其次是民生(6.4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大的是恒豐(9.44個百分點)、平安(6.57個百分點)。

(執筆人:蔡鴻志)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銀行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銀行家(2017年1期)2017-02-15 20:27:53
保康接地氣的“土銀行”
“存夢銀行”破產記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銀行激進求變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1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當代經濟(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色综合天天操|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欧美午夜性视频|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中文字幕va|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秋霞国产在线|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亚洲三级色|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热爆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日韩第一页在线| www.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午夜日b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日本视频91|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小视频| 亚洲一区色|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啪啪国产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综合亚洲色图|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午夜18|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欧美性精品|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色老头综合网|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合4|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