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十三五規劃:新里程 新契機 新理念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五年國家發展藍圖。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26-29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該規劃同時也成為全中國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用一個個五年規劃積蓄了國力。十三五規劃是中國夢第一個目標的決勝路線圖,是中國道路上的新里程,適逢國內外發展新契機,必須堅持新理念,謀求新發展。
五年規劃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路標。迄今中國已實施了12個五年計劃或規劃,從一五到十五,中國由傳統農業大國發展為體系比較完備的工業大國,榮獲“世界工廠”的稱號。五年計劃在10年前改為規劃,一字之差,折射出中國經濟步入轉型時代。經過兩個五年規劃的實施,中國從半開放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并積累了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新里程,凸顯五大亮點:
一是全面放開二孩。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提倡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國策執行35年來,中國累計少生4億多人口,為經濟有序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累積了勞動力匱乏的危機,目前人口紅利已消失殆盡,中國制造的勞動力成本直線上升,影響了經濟增長。時至今日,全面放開二孩,必將提高億萬家庭的幸福指數,對經濟的長遠增長是做人力資源方面的儲備。
二是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包括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長期以來被國企壟斷,并成為“奶瓶”。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將充分尊重市場最終決定資源價格配置的規律,使市場競爭趨于公平,促進市場化體制的完善,增強中國經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三是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五中全會決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三千億元,為填補養老金缺口、緩解財政補貼壓力,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勢在必行。其意義是給廣大退休職工吃了定心丸,有利于人心安定、社會穩定。
四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五中全會決定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是落實此前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這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為實現中國夢第二個目標積蓄人才意義深遠。
五是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26日發布數據,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2014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但是,如果根據聯合國規定的日消費低于1.25美元的貧困標準,我國尚有3億貧困人口,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是一場硬仗。
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認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國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以前我們國家對戰略機遇期的認識是單純基于世界和平,即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數十年內不會爆發,要搶抓這個機遇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而目前,戰略機遇期有了內涵上的深刻變化,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和走向,也是當今世界問題的焦點。
雖說我國目前處于經濟新常態,經濟復蘇緩慢,但也面臨發展的多元契機。
首先,國際局勢有利于我國的發展。雖然美國全球戰略東移,對我國實行環太平洋半月型的戰略包圍,最近又出臺了TPP,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但美國一手遮天的能力已大不如前,一超獨霸成為歷史。我國在歐洲已有突破,隨著中英“黃金十年”的到來,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將越來越大。而德法兩大歐盟軸心國的領導人今秋競相訪問中國,更為中國在歐洲的地位增添砝碼。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我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得到全球數十個國家的認同,英國不顧美國的阻撓率先加入創始國行列;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講結束后,二三十位國家元首在走廊里排隊等待與他握手,更彰顯出我國當今的國際份量。
其次,全球科學技術革命的輻射,工業革命4.0潮流在技術上推動中國建設。工業4.0時代已經到來,這一次產業變革是中國制造與世界先進國家差距最為接近的一次,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因此,能否抓住此次產業升級對中國制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重大機遇。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經濟走向“新常態”,升級傳統產業,發展新型產業,從宏觀經濟面看,隨著勞動力紅利逐步消退、房地產投資下滑、出口減速和環保制約,中國經濟保持過去的高增長越來越難。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需要通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使得經濟走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與此同時,工業革命4.0旨在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集成應用,將制造業推向智能化。
再次,國內政治清明,經濟轉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實施十三五規劃提供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和福利基礎。新一代中央集體高舉反腐敗的旗幟,“老虎”、“蒼蠅”一起打,大得民心。這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民心基礎。經濟轉型的愿望正變成自覺行動,企業積極投身升級改造的浪潮中,“互聯網+”催生出新產品、新業態,民生工程扎實有效,這些都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契機。而隨著由改革推動的簡政放權、對內開放的程度逐漸加大,我國服務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格局。以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同時,我國的制造業也正在向中高端邁入,一些已經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如高鐵、核電、光伏產業、造船等,也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從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蔚然成風,從量變到質變,如今已經成為一根托舉經濟增長的不可小覷的頂梁柱。
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緊扣了當代中國發展的五大命脈。
創新是核心力量,是發展的原動力。實踐證明,資源有限,但創新的靈動無窮。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只有堅持創新,才能釋放發展的活力,才能為新制度供給提供生命源泉,為科學發展注入新動力。這也是從資源拉動走向創新驅動的戰略舉措。
協調是關鍵措施,可以補齊發展短板,實現全面小康。要重點抓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帶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基礎條件,要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粗放發展的老套路,綠色發展才是最終出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
開放是保障渠道,在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謀求中國的戰略定位。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根本目的,要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獲得感。只有讓人民共建共享,才能匯聚磅礴宏大的民力民智。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五年規劃不斷拓展中國道路新里程,逝去的舊歲月已很精彩,期待的新里程更會有新亮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手持接力棒,矢志不渝地向著百年夢想的目標邁進。
(作為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