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玉梅(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構建國資管理“三權分立”體系
◎ 蔡玉梅(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國有企業、政府以及作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國資委的關系向來是“剪不斷、理還亂”,本輪國企改革增加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1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今后國企將成為“運動員”,國資監管機構則是“裁判員”,投資、運營公司將扮演“教練員”角色。
1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以管資本為主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其中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是一大亮點,《意見》對國資監管權、投資運營權、經營權作了明確隔離,構建國資管理“三權分立”體系。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脈絡是理順三者關系,即在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基礎上,明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關系,同時界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出資企業關系。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就是坊間傳播沸沸揚揚的新加坡淡馬錫模式,這也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淡馬錫公司有著優質的治理模式,擁有淡馬錫100%所有權的新加坡財政部在公司內部起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會架構,是分層遞進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約束機制。淡馬錫不受政府決策干擾,采取無為而治的控股方式,還擁有完善的經理人市場。淡馬錫把國家資本主義演繹得淋漓盡致。因此,轉戰國際資本市場的淡馬錫以驕人的業績向全球傳遞著新加坡國家力量的強大聲音,其經營模式也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學習仿效的標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主要通過劃撥現有商業類國有企業的國有股權以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資組建,或者選擇具備一定條件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改組設立,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等方式,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或者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整合等,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
明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關系,就是監管權與投資運營權分離。國資委以管資產為主,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的監管職責,按照“一企一策”原則,明確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授權的內容、范圍和方式,依法落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董事會職權。國有投資、運營公司是介于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和國企之間的一個緩沖帶,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維護股東合法權益,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界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出資企業關系,就是分清股東和企業的關系,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依法對國企行使股東權利,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通過財務管控,重點關注國有資本流動和增值狀況,或以對戰略性核心業務控股為主,建立以戰略目標和財務效益為主的管控模式,重點關注所出資企業執行公司戰略和資本回報狀況。
通過上述梳理,國資監管權、投資運營權、經營權這“三權分立”之勢了然于目。這三權的核心是管控國有資產以管資本為主,使其保值增值,并不斷邁向高端領域。
通過這樣的體系構建,頗受詬病的監管權染指經營權的弊端可望得到根治,二者之間有一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個隔離屏障,監管機構主要管資本,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具體運作,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而國企通過實業操作經營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三權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接下來的問題是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克服大權旁落的灰色心態,找準自己新的定位,即作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根據授權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監管企業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掌握監管的邊界,專司國有資產監管,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以管資本為主,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實現保值增值。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學淡馬錫要汲取東施效顰的教訓。淡馬錫并非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在國際上也有非議。在非凡的投資成就背后,也露出國家資本主義丑陋的尾巴:國有資產信息不及時公開,納稅人多年蒙在鼓里,民眾公民權、知情權被剝奪;公司高管由國家領導人親屬擔任,公權與企業裙帶關系難以分開;利用國家司法資源壓制民間質疑聲音,國家公司變成家長專制場所。這些都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應引以為戒的。
而國企在獲得相當獨立的經營權之后,應加快改革的進程,摒棄依賴國家政策保護的思想,主動扔掉“奶瓶”,投身市場競爭。同時通過內生動力的再造,打造新行業、新產品、新業態,增強新動能,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