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冬 王波(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煙臺264000)
服務海洋經濟發展建設海洋產權市場
◎ 劉冬 王波(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煙臺264000)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國家海洋局在2015年海域綜合管理工作要點中提出,推進海域使用權招拍掛工作,逐漸減少海域資源行政配置,發揮市場對海域資源的配置作用,促進海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此政策背景下,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搶抓海洋產權市場的發展良機,完善平臺功能,通過積極有效的工作,掀開山東省海洋產權市場建設的新篇章。
山東省一直處于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區域。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將“促進海域使用權依法有序流轉,創設海洋產權交易中心”作為重要的投融資政策納入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保障措施。國家發改委隨后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改革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在煙臺籌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2011年5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明確由省海洋與漁業廳會同省國資委、煙臺市政府負責創設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7月,省海洋與漁業廳與省國資委、煙臺市政府開始啟動創設工作。2014年4月14日,省金融辦下發《關于同意籌建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的復函》的文件。7月10日,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召開中心籌建工作會議暨出資協議書簽約儀式。11月17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同意設立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批復》文件,中心正式獲批。12月1日,中心在山東省工商局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公司成立并開始試運營。2015年9月11日,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暨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成立發布活動在山東省煙臺市隆重舉行,中心的發展邁入新的征程。
中心是國內首家省級海洋產權交易機構,由山東產權交易中心與煙臺市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和煙臺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中心作為國內首家市場化海洋產權流轉和涉海資產交易服務平臺,主要從事以海域、海島等使用權,海砂、礦產等海洋資源開采權及漁船、輪船等為標的的產權交易業務,以及海洋知識產權、涉海金融資產權益等作為交易品種的交易業務。中心立足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面向全省和東部沿海、輻射全國,以建設成開放型、綜合型的國家級海洋產權交易平臺和非標準化資本市場平臺為目標,通過完善“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平臺”、“海洋經濟投融資平臺”和“陽光政務服務平臺”三大功能,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產權規范有效流轉和海洋經濟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為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政府《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積極推動山東省金融創新及資本市場發展,中心大力推動交易品種、交易模式以及交易機制創新,優化市場平臺功能,提升融資服務能力,努力填補國內海洋產權交易領域的空白。截至目前,多項創新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交易和服務能力有了顯著提升。
2.1開發完成海域使用權交易新品種
中心緊抓核心業務的研發工作,成立專項課題工作小組,重點開發以海域使用權為標的的出讓、轉讓交易等業務品種。深入研究標的特點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中心非標準化權益交易的經驗優勢,全力促進海域使用權交易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出臺,為海洋行政部門海域綜合管理制度創新服務,也為創新交易品種打好基礎。海域使用權交易業務方面,中心出臺了全國首套適用于第三方專業平臺運作的《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海域使用權出讓交易暫行規則》、《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海域使用權掛牌轉讓暫行規則》等交易規則,形成規范、完善的產品交易流程體系。
2.2推動形成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公開出讓機制
中心時刻把握市場化配置資源的脈絡,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交流,推動國有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公開出讓機制的形成。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2015年2月出臺的《山東省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暫行辦法》第16條規定,“(海島使用權)出讓人可委托有資質的省級產權交易機構組織實施開標會、拍賣會和掛牌交易活動”。至此,全國首創的由主管部門委托第三方產權交易機構公開實施的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機制有了政策依據。中心緊抓有利戰機,擬定了《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交易暫行規則》并向省海洋與漁業部門進行報送,為完善配套制度和確定交易形式提供參考。同時,積極深入業務前線,向海島使用權出讓部門提供進場交易前期服務,充分發揮專業服務職能,力爭將創新的海島使用權公開出讓機制打造成國內海島使用權出讓的規范標桿。

2015年9月11日,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揭牌儀式暨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成立發布活動在煙臺舉行
2.3專業開展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業務
2006年7月,福建省首次在國內提出海域使用權可以抵押,并出臺《福建省海域使用權抵押登記辦法》。2011年5月,為規范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行為,探索發展海島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由山東省金融辦、海洋與漁業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中國銀監會山東監管局四部門聯合下發《山東省海域海島使用權抵押貸款實施意見》。當前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仍面臨海域價值評估不規范、實現抵押權后海域處置困難等現實問題。中心通過引入專業海域評估服務,打通融資機構介入通道,提供不良資產處置退出渠道等手段,解決了以往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中存在的多項難題,大幅提高了抵押融資額度,降低了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形成了便捷、高效、低風險的產品特色。同時,中心積極進行抵押融資業務制度創新,出臺了全國首套適用于第三方專業平臺運作的《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業務操作流程》,將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業務逐步做大,真正實現海域資源價值發現,為廣大涉海主體融資提供平臺服務。
2.4搭建海洋產權流轉配套服務體系
中心不斷探索和創新交易服務模式,努力向交易環節的上下游延伸服務鏈條,擴大服務范圍。中心重點開發了會員制服務模式,打造立體服務體系,制訂出臺了《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會員管理辦法》。通過積極發揮平臺的產業聚集效應,將海域(海島)價值評估、環境評價資質機構和拍賣、招投標、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發展成為會員,來完善平臺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打造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已有經紀、服務、綜合、信息四大類共30多家專業機構會員入會,服務模式初步打造完成。通過該服務模式,海洋權益持有者和投資人,可以通過中心交易平臺得到產權交易前、中、后多方位、全流程的專業服務,大大降低了參與交易的門檻,提高了交易效率,客戶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變現的國有資本用于更需要的領域和行業”。該意見肯定了產權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發揮平臺功能是新形勢下產權市場確立其資本市場地位的新任務。中心致力于打造海洋經濟投融資、海洋產品電子商務等平臺,延伸平臺服務鏈條,提高平臺服務功能,為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支撐。
3.1發起設立山東“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
建設“海上糧倉”,發展現代漁業,是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2014年底,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研究財政資金的使用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通過設立‘海上糧倉 ’建設投資基金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海上糧倉 ’建設”。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運用政府引導基金促進股權投資加快發展的意見》、《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截至2015年9月,中心發起成立的“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成功通過山東省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決策委員會的評審和公示,目前即將進入實質性設立階段。“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作為專門支持山東省涉海項目建設的投資基金,主要是面向海洋水產、輪船機械、生物制藥等涉海產業進行投資,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強、示范作用大、規劃前景好的項目建設,推動現代漁業、水產品加工企業等漁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通過資源整合、資產重組和企業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優化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和布局,推進山東省漁業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壯大。
3.2拓展海產品電子商務業務板塊
“中國水產商務網”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官方主辦,定位于為全省乃至全國水產和涉海企業服務,面向全球推介山東省漁業品牌,是省海洋與漁業廳重點打造的專業水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平臺展示、交易功能已基本開發完成,近千家省內外水產、涉海企業已正式入駐。中心通過積極向省海洋與漁業廳匯報溝通,省海洋與漁業廳已經明確表示同意中心參與“中國水產商務網”電商平臺運作。中心擬主導出資成立平臺運營公司,在省海洋與漁業廳指導下參與“中國水產商務網”的后續建設和運營管理,將其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海洋水產行業電商平臺。
中心將不斷完善服務功能,規范運作、開拓創新,努力構建統一規范、高效有序的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平臺,以服務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金融創新為動力,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擴大對外合作和影響力,打造立足山東、面向東部沿海、輻射全國的國家級海洋產權交易平臺,為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和海洋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第一作者為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