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星鐸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構成了一個人的成長軌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每個人在教育、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效信息以數據的形態進行采集、存儲,并通過各類測量模型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分析與有效利用,賦予這些‘沉睡’的數據以生命的價值,真正實現為國家人才戰略服務……這就是‘人才大數據’。”
上述話語出自深圳海云天科技公司董事長游忠惠之口,而她則是首位在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和大數據浪潮中提出“人才大數據”概念的企業家。這不由引發人們對她的關注。
像其他重慶女性一樣,游忠惠干練、嚴謹、敏銳,而她的身上同時又具有深圳這座城市的印記:務實、高效、思維活躍、充滿正能量。整個話題從 “人才大數據”開始,在游忠惠的精彩演繹中,“人才大數據”的圖景徐徐展開,而她本人的故事也逐漸清晰。
提起海云天,也許有人還比較陌生,但說起全國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人考試、自學考試乃至高考、公務員考試、會計資格考試等使用的閱卷軟件絕大部分都出自這個公司之手、是這個公司改變了中國千百年來的人工閱卷傳統時,人們一定會肅然起敬。
公開的資料顯示,海云天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是考試評價與教育測評行業的龍頭。而事實上,海云天的真正魅力與價值遠大于此——它是一家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國家人才培養與選拔事業的高科技企業,多年來秉持“科技助力教育,測評保障質量”的理念,參與了教育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考試技術與教育測評服務,是國家人才培養與選拔過程中忠誠而值得信賴的護航者。
目前,創辦18年的海云天已經在全國構建起為17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70個地市的中考以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人高考、自學考試、全國會計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各類大型考試提供技術服務的業務體系。海云天的年考試數據處理量高達1億頁答題卡,持續位居全球第一。“海云天網上評卷系統”一舉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人工評卷方式,解決了多年來困擾各大考試的誤差問題,成為中國評卷技術手段現代化的里程碑。
在用信息技術為國家教育考試實施的公平、公正、客觀、準確保駕護航的同時,游忠惠和她領導的海云天還有更為崇高的事業夢想——為國家“人才強國夢”的實現作出貢獻。近年來,海云天從傳統的考試技術服務不斷向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過程質量評價拓展,尤其是教育過程質量監測與評價,已經成為公司重要的發展方向。
“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不論對企業、社會還是國家,都是一種核心資源。如何培養人才?我們主要靠教育,但怎么了解教育質量好不好?這就要靠評價。我們現在做的教育測評服務,就是運用先進的技術為學生、教師、學校乃至教育機構提供科學量化的評價手段,真正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改進決策、提高教育質量。”游忠惠說。
對于這樣一家被各省教育廳領導多次贊譽的企業,是什么激勵著它為了國家人才培養與選拔的公平公正、更科學地選拔人才而十幾年如一日地專注于專業?游忠惠一番話令人感懷:“每一個考試數據,都決定著一個考生的前途命運,也凝聚著一個家庭的期望,甚至代表著教育管理部門的公信力。在這樣重大的使命面前,我們怎么能有絲毫的懈怠?怎么能有任何的差池?這種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驅使著我們始終如一、兢兢業業。”
“我一直告訴公司團隊,我們做的是事業,不能單純地以利益為導向,而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要敢于擔當。任何一個百年老店,都應該有自己堅守的積極陽光的價值主張,而急功近利者或投機取巧者是經不住時間檢驗的。‘誠信、求實、高效、嚴謹;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企業精神和讓客戶‘安心、放心、省心、順心、舒心’的‘五心’服務理念,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正是多年始終如一的積累、沉淀、堅守、責任與付出,游忠惠才在創業十幾年后提出了“人才大數據”概念的構想。對于這一點,她說:“我們在大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挖掘方面,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提出‘人才大數據’構想,是希望能為我國實現‘中國夢、人才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游忠惠看來,比軟件更為寶貴的是這些年積累的海量教育考試數據。“我非常了解考試數據分析挖掘的重要性——量化評價,科學決策。公司多年沉淀下來的大量數據,像金子一般的寶貴,如何才能讓這些數據‘醒’過來,并賦予它生命的價值,是一直縈繞在我腦海并促使我不斷深入思考的問題。”
“這幾年來,我花費了不少精力研究教育考試數據在國家人才培養、人才選拔過程中的應用,也不遺余力地在這個領域進行探索與實踐。”游忠惠先后在《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等知名媒體發表《海量考試信息如何為高招服務》、《大數據時代:考試到評價的躍升》等文章,不僅從理論也從實踐角度深入探討數據在教育考試領域的應用以及解決方案,獲得良好的反響。
“大數據在教育考試領域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不是一兩個應用或實踐就可以涵蓋的。去年,我通過民革中央向全國兩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構建國家人才資源庫、打造人力資源強國》的提案,建議設立一個國家級的人才資源庫。”游忠惠說。
到2014年,游忠惠進一步明晰了這個思路,率先提出了“人才大數據”的構想。“人才大數據就好比是把人才從培養到使用的任督二脈打通了。”游忠惠介紹,“通過采集、存儲人才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勞技等相關有價值的信息,用數據的形態,建立人才成長過程海量數據庫,并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心理測量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有效利用,從而實現對人才成長全過程的全面、科學的分析和評價。”
那么“人才大數據”到底將派上什么用場?游忠惠介紹說:“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人才大數據可以為個人、學校、企業、教育管理機構、人力資源部門乃至國家層面提供更具效率和針對性的人才服務,為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數據分析產生的信息也將反饋給教育機構,改進決策服務。”

2012年12月,游忠惠(中)出席在北京舉辦的“國際考試業協會亞洲分會第一屆年會”。圖為游忠惠會后與國際考試業協會(ATP)創始人、總裁William G·Harris博士(右三)、Pearson VUE高級副總裁Gary Gates(右二)等國際知名企業代表合影
輝煌的業績和創新的思想讓人們不由得對這位女企業家肅然起敬,并對她的人生經歷產生興趣。
游忠惠是在電子部24研究所開始自己的工作的。期間,她曾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接受過培訓,隨后在香港工作了近5年時間。游忠惠說,電子部24研究所的技術翻譯經歷,讓她對信息技術尤其是國際高新技術非常敏感。而香港是個求真務實的城市。“在香港幾年的經歷,使我養成了務實勤奮的工作習慣,在形成市場營銷理念的同時,也開始熟悉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管理流程,并具備了相應的國際視野。”游忠惠說。
而改變自1997年開始,那年,游忠惠選擇自己創業,從一位白領麗人變成了一個創業者。“1997年,國內經濟發展迅猛,信息化之路勢在必行,在我看來,教育信息化改革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游忠惠說。
從1999年開始,教育部實行高考網上閱卷試點。游忠惠帶著海云天研發的網上閱卷系統前去參加招標。然而龐大的中國市場早就成了國際考試服務巨頭眼中的重要目標——世界四大考試軟件公司之一的美國NCS公司也去了,而且搶先一步在廣西作了試點,可謂來勢洶洶。
但游忠惠胸有成竹——她說,當時國際上通行的網上閱卷技術都是建立在光學字符識別(OMR)基礎上的掃描。而她帶去的海云天網上閱卷技術,卻是基于信息影像技術的數碼影像掃描,極大地提高了數據準確性。這套領先的技術剛一亮相就在各省市高教招生負責人中引起了轟動。當年,海云天閱卷軟件就在兩個省市中標,成為高考閱卷軟件服務提供商,并且試點一舉成功,閱卷差錯率為零。
由此,海云天順利進入這個新興的、事關考生命運的高門檻行業。到2003年,海云天已經承接了9個省區的高考網上閱卷業務。而大名鼎鼎的美國NCS公司,除了之前試點廣西以外,再也沒能發展更多的“客戶”。于是,黯然宣布退出中國考試軟件市場。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游忠惠有著廣博的胸襟與氣度,非常推崇“舍得”二字。她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付出的。只有認準目標、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努力追求,最終才能成就自我。”她散發著特別的個人魅力。越是關鍵的決策、重要的場合,她越是自信、冷靜,發言時語言精練、思想獨到。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是理工科學生的特質。但人們都明白,她的魅力其實來自內在的積累與沉淀。
游忠惠還擔任著多項重要的社會職務,如政協廣東省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委員、深圳市人大代表、民革深圳市委副主委等,在參政議政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游忠惠說:“這些職務意味著一種責任、一份擔當,作為一個黨派的負責人之一,必須要能得到大家對你的認同,言談舉止、思想境界都要與你的位置相符,這就提醒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此外,職務還意味著我要多發揮作用,對社會多做貢獻。”
自2004年8月,游忠惠帶領她的團隊走進貴州銅仁進行捐資助學、為貧困學生帶來書籍和學習用品開始,她的公益事業越做越大。而這些公益事業,都與“人才”有關。在重慶大學、清華大學設立“海云天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在清華大學贊助軟件設計比賽;在銅仁、畢節設立助學金,資助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這一切公益活動都關乎國家未來“人才”。她認為,在困難家庭出生成長的孩子能考上大學,除了具備良好的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吃苦耐勞的品質,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送去關心和支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不僅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也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游忠惠堅持在貴州銅仁捐資助學三年后,也給當地帶來了建設“梵凈山生態植物園”的機緣,使她進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在那遠眺如黛的原始森林、清可鑒人的溪流旁、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環繞下、寧靜古樸的自然生態王國里,游忠惠堅守自己生態保護的價值觀和承諾,修建了宛如世外桃源的國際會議中心,為當地迎來了重要客人并為“國際生態論壇”提供了會議場所,成為“貴州國際生態論壇”的永久會址。對于為梵凈山所做的一切,游忠惠只是淡然地說:“梵凈山是人類一片寶貴的凈土,我只是想為自然生態保護盡一己之力而已。”
盡管做了這么多的事情,但游忠惠卻謙稱自己是個無趣之人,既不會吟詩作賦,又不會舞文弄墨,只知道工作,偶爾寫寫學術文章或者議案提案。但就是這樣一位自稱“無趣”的人,這些年來撰寫有關知識產權、物聯網、互聯網、人才培養、教育發展等議案、提案達30多項,先后被民革中央評為“民革優秀黨員”、“民革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民革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
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游忠惠,一個心系國家、情牽教育、堅守自己積極陽光的價值主張,不急功近利的公益企業家。

2012年2月,在“海云天考試評價與教育測評技術服務年會”上,游忠惠(右)與原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現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中)、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企業戰略總監 Michael Krocker(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