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藜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醫為主治療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的治療效果和價值。 方法 收集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共50例,使用自擬的養陰益氣除痹湯進行治療,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 50例患者31例顯效,17例有效,2例無效,治療有效率為96.0%;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中醫益氣養陰湯進行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起到祛痰降濁、補腎活血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炎;中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6-63-03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itis
YU Li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Fifth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value of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itis,who were treated with self-made YangyinYiqi Chubi Deco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50 cases, 31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7 cases were effective, 2 cases were invali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itis, Chinese medicine of Yangyinyiqi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play Bushen Huoxue Jiangzhuo expectorant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導致糖尿病成為了老年人的健康“殺手”之一,其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1]。而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屬于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表現為運動神經病變和周圍對稱性感覺病變,研究發現發病率在50.0%以上。患者臨床表現為對稱性的肢體麻木、異常、疼痛、蟻走感、感覺減退、上腹飽脹、腹瀉、便秘、心悸等,給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2]。本研究對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炎患者采用了養陰益氣除痹湯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炎患者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35~61歲,平均(48.2±10.7)歲;患者糖尿病的病程8個月~19年,平均(5.8±2.6)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程為1~6年,平均(3.1±1.6)年。納入標準:患者感覺異常,表現為肢冷、肢體麻木、燒灼、蟻走感等;感覺疼痛,表現為閃電樣疼痛、燒灼樣疼痛、刀割樣疼痛,且疼痛在夜間更加嚴重;患者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或者肌電圖感覺減慢;深感覺和淺感覺消失或減退,跟腱反射消失或減弱。排除由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病變。
1.2 方法
患者均進行降糖治療,并進行飲食控制,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包括散步、打太極拳、有氧操等,鍛煉的時間為30~60min。使用自擬的養陰益氣除痹湯對患者進行治療,湯劑的中藥成分包括:黃芪30g、熟地30g、生地30g、何首烏15g、龜板15g、白芍15g、當歸15g、木瓜15g、牛膝15g、鎖陽15g、鹿銜草15g、知母10g、黃柏10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一條。每日早晚兩次以水煎服,每次劑量為200mL。針對上肢較重的患者可在湯劑中加入5g姜黃和10g桑枝;下肢較重的患者加15g的杜仲和桑寄生;小腿酸軟的患者加入雙倍的牛膝和木瓜;肢冷較重的患者加入15g的淫羊藿、10g的附子和5g的肉桂;疼痛感較重的患者加入5g的草烏和川烏。
1.3 評價指標
顯效:患者的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徹底消失,1年內無復發;有效:患者的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但仍然時有發作;無效:患者的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加重。觀察患者治療后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情況。endprint
2 結果
50例患者中31例顯效,17例有效,2例無效,治療有效率為96.0%;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并發周圍神經炎是由于糖尿病引發周圍血管出現病變或者代謝障礙,從而造成周圍神經軸節段性和突變性的脫髓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發癥[3]。有研究發現,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上,而且血糖的控制不佳,那么這樣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并發周圍神經炎。臨床上以周圍對稱性感覺和運動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最為多見,臨床發病率約在50%以上,醫學上又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5]。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糖、蛋、脂的代謝紊亂及低血糖、微血管病變等相關,綜合發生原因較為復雜,尚未完全明確。常出現或冷或熱、蟻行、蟲爬、肢體麻木、觸電感等周圍神經感覺障礙,以致出現手套和襪樣感,亦有痛、溫覺減退或消失;同時表現為對稱性疼痛和感覺障礙,疼痛呈冷痛或灼痛,或痛如針刺,嚴重者劇烈疼痛難忍,夜間加重,亦有肢端冷痛,觸之冰冷,甚至局部皮色紫暗[6-7]。這是因為患者長期的血糖較高,造成微血管的受損,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這樣就會使微靜脈和微動脈基底膜逐漸增厚,形成微血栓,導致管腔狹窄,如果患者的血液黏度異常或血液流變性異常,甚至出現血液動力學紊亂,就會造成神經組織出現缺氧和缺血,并激活多元醇通路,減少肌醇,而糖基化終末產物就會堆積,造成精神的損害[8-9]。
糖尿病周圍神經炎西醫臨床主要是對癥治療,藥物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病痛。而中醫學認為,糖尿病的病理基礎是氣陰兩虛。氣虛能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氣虛不能生血導致氣血兩虛,二是氣為血帥,氣虛后無力推動血行,從而出現瘀血證。糖尿病周圍神經炎中醫的病理基礎是氣虛血瘀、經絡不通,屬于中醫學當中的“血痹”范疇,而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屬于氣陰兩虛,陰津虧損,且血失濡潤,導致瘀血阻絡,氣血不暢,筋脈失養,脈絡痹阻。因此治療應該以活血通絡、益氣養陰為主[10]。而研究中所用的養陰益氣除痹湯所包含的熟地、生地、當歸、白芍均能夠滋陰養血,黃芪則是益氣的圣品,而何首烏、龜板、牛膝、木瓜則均能夠補肝腎之陰,酸甘養陰,以滋化源,以濡筋肉;鹿銜草和鎖陽能夠祛風潤燥、壯陽補腎;黃柏和知母則能夠降腎中相火;全蝎和蜈蚣則能夠祛風搜剔。諸藥共奏,則使養陰益氣除痹湯起到活血通絡、益氣養陰的功效[11-12]。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患者在通過治療后,48例患者的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有了徹底的消失或好轉,治療有效率為96.0%。而通過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發現,患者在治療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均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現代醫學證實,當歸、何首烏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的作用;黃芪能夠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并降低血糖,改善患者體內的微循環;而全蝎和蜈蚣能夠抑制纖維蛋白酶源活性和溶解纖維蛋白的作用;鹿銜草則能夠降糖降脂,并激活神經細胞同時促進神經膜細胞的再生。綜合各藥,就使養陰益氣除痹湯具有修復受到損害的神經組織、擴張血管、激活纖溶酶并改善患者體內微循環的作用[13-14]。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中醫益氣養陰湯進行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麻木、疼痛、異常等臨床癥狀,并恢復患者神經所受到的損傷,同時提高患者體內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以及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從而起到祛痰降濁、補腎活血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樹斌.中醫為主治療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50例臨床分析[J].哈爾濱醫藥,2014,29(2):309-310.
[2] 何威,楊潔.溫經活血方內服外用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40例[J].中醫藥信息,2011,32(12):1592-1593.
[3] 李承樸.八珍湯加蜈蚣治療Ⅱ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4] 孫麗燕,王燕華.糖尿病周圍神經炎中西醫綜合治療與護理進展[J].廣州醫藥,2012,18(10):1233-1235.
[5] 王嘯,鄭欣,喇萬英,等.血府逐瘀湯合五味消毒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炎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06,28(12):893-894.
[6] 梁鎮宏.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療效觀察與肌電圖分析[J].新中醫,2002,34(3):38-39.
[7] 吳大斌.中醫外治法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5,21(1):79-81.
[8] 徐慶懷,趙奇煌,謝慶鑫,等.周圍神經松解術配合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2):1016-1019.
[9] 張蘭,唐國柱.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概況[J].社區醫學雜志,2014(13):28-30.
[10] 蘇玉珂.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天津中醫藥,2014,31(6):335-339.
[11] 梁生光.中醫綜合療法辨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4,34(8):1549-1550.
[12] 張永健,徐江紅,曹亮,等.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4,36(11):1737-1739.
[13] 朱璞,王凱鋒.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體質與證候關系淺論[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9):39-41.
[14] 馮峰,鄒慶玲.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8):2008-2013.
(收稿日期:2015-0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