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燕
導師制是一種教學與德育一體化的管理制度,其與學分制、班建制被稱為三大教育模式。在我國,“全程導師制”素來是研究生教育的專利。近年,全國各普通高校紛紛出臺各具特色的導師制方案,部分高職院校也在探索實施高職學生導師制[1]。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機電學院)于2009年9月在商務英語等9個專業開始試行導師團隊制。經過多年探索,已初見成效。以“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理念為顯著特征的導師團隊制,已成為機電學院全面推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平臺和突破口。
實施導師團隊制,從根本上看,是一場教學與管理的大變革,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管理隊伍提出了觀念、思維、能力方面的新挑戰。如何應對新挑戰,有待于教育者們在實踐中逐步摸索、求解[2]。作為導師團隊的核心成員,作為學生工作管理專職者,輔導員如何面對挑戰,發揮作用,促進團隊戰斗力與可持續發展,亦值得求一解以作參考。
一 導師團隊
機電學院為辦創新型學校,提供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系統探索實施“產學結合建專業、工學結合塑能力、校企結合筑平臺、四全育人作保障”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嘗試與運行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導師團隊制。
導師團隊是學校為班級所配備組建的指導團隊,承擔著該班級在校期間的主體性的教育任務和管理責任。導師團隊主要由專業教師、公共課教師、輔導員、企業專家、學生家長代表組成。一般而言,導師團隊的人員數量、結構、職責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而設。導師團隊指導的學生既可是一個班級,也可是班級內的小組,或由同專業跨年級的若干學生組成,抑或跨專業跨年級的若干學生組成。在試行階段,機電學院以一個自然班為單位進行組織,由一個導師團隊對一個班級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部教育任務和管理責任全程負責到底。
導師團隊引入企業ISO9000“全程,全方位,全員”概念,實施“四全育人原則”,即全員育人、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將學習活動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從“導向”“導學”和“導心”三個維度出發,系統地設計和推進實踐技能的培養、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和第二課堂的活動開展,致力于從機制上保證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育之中,解決“教、學管理兩張皮、素質教育不附體”的難題。導師團隊不僅帶領學生通過承接項目任務進行技術創新,還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選課和確定專業方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技能比賽、實訓實習、技能考證、就業和傳授職業道德以及崗位應知應會的知識、方法和技能等。可以說,“導師團隊是班級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習、生活、實踐、就業的教育者、指導者、管理者,也是學生職業生涯的輔導者、表率者、鼓舞者。既為經師,更為人師,不僅授業解惑,更教學生處世之道。”
二 輔導員在導師團隊中的作用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集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于一體,具備倡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傳統和優勢,也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動之中的實踐經驗,在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規范性、系統性、科學性、指導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其職業特點來看,在導師團隊里,輔導員主要起橋梁與紐帶、組織管理、協調與激勵、人生導師等作用。
1 在導師團隊中具有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這個團隊里,輔導員角色已涵括了班主任的角色。從工作時空來看,專業教師、公共課教師無須坐班,時間地點不定,企業專家、學生家長代表也不定期不定點,輔導員時間地點固定,與學生接觸面較寬,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相較于企業專家以及學生家長代表,輔導員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思想情感易于交融。由于接觸時間最長、“課程”最多,同時有教育、管理、服務等多種功能,因此,輔導員成為學生與團隊之間的橋梁,也成為學生與學院之間承上啟下的紐帶。
2 在導師團隊中起組織管理作用
一個導師團隊往往負責一個班級在校期間的全部教育任務和管理責任,在這個團隊里,輔導員兼具班主任的角色,是班級學生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輔導員對一個試行班的日常學生工作全面負責,組織學生進行班團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學風建設、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選拔、培育、管理學生干部,進行日常事務管理,保障班級穩定有序。
3 在導師團隊中起協調與激勵作用
現代社會,人際關系滲透到許多領域,影響到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導師團隊內部、導師團隊與學生之間,導師團隊與其他組織單位,難免有沖突、意見不統一、要求不一致,以及資源調配、信息反饋、溝通等問題。導師團隊中的輔導員在工作中起協調作用,除了要進行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干部之間、學生與教工、學生與導師團隊、學生與領導之間的關系協調,也要協調班集體與班級外的各種關系,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尋求班級發展的機會,更要在團隊里,協調各方對學生的要求、活動安排及資源配置等。此外,還要協調團隊成員的關系與教學活動安排并鼓舞士氣,在協調的基礎上,激勵團隊為同一個培養目標而團結協作,協同育人。
4 在導師團隊中起人生導師的作用
作為導師團隊核心成員,專業教師、公共課教師主要任務是課堂授業、進行專業實踐和實習、專業教育等,重在學業教育與專業指導。而導師團隊中的輔導員,不僅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也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從做人、做事、做學問各個方面教導學生,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因此,輔導員在導師團隊中,更需擔負起人生導師的主要職責,與團隊其他成員的角色互補,相得益彰。人生導師需從學生的成長出發,在學業方面給予指導,在社會認識方面給予輔導,在職業方面給予引導、在心理方面給予疏導、在人生目標方面給予向導。endprint
三 輔導員在導師團隊里如何發揮作用
輔導員基于職業特點,應該通過明晰團隊理念,自我角色定位,厘清人文與技能的思考,搭建互動式的立體溝通平臺,主動自發地在導師團隊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1 明晰團隊理念,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導師團隊按照產業和高職人才全面發展的要求,堅持責效導向、四全育人,融“教、學、做、育”于一體,突出團隊發展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征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從科學發展觀來看,導師團隊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從人才培養質量來看,必須是既能夠培養出貼近社會生產和職業分工的人才,又能夠使這些人才具備持續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應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要求。輔導員在明晰團隊理念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自我定位。
2 強化角色,明確定位,發揮人生導師作用
團隊是一個有機整體。輔導員必須認識團隊中個體的定位,即成員在團隊中扮演什么角色。每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如果想要把工作做好,就得知道自己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并清晰地理解該角色的位置。輔導員在充分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理解在團隊中的角色,支持專業人才的培養,發揮人生導師的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圍繞學生成長成才,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教導、學業輔導、生活引導、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順利就業、樂業。
3 厘清人文與技能的思考,深度介入學生素質教育
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因專業知識背景不同,任務與育人角度更有側重。輔導員應該了解技能背后有什么樣的人文思考,首先要界定清楚專業培養目標,其次思考學生為什么學。結合自身的成長歷程,輔導員把客觀現象與微觀實際結合起來,抓住人文素養,深度介入學生素質教育,督促學生在校期間按“六個一”要求(即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至少要參加一次科技賽事;參加一次企業實踐;投身一項志愿服務;形成一項業余愛好;參與一項企業項目;取得一項職業證書)自覺提升素質、能力,高效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素質、能力目標。
4 搭建互動式的立體溝通平臺,團結協作
建立輔導員與團隊成員之間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授課教師交流。通過多種渠道聽取任課教師的意見,針對所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及時發饋。輔導員不定期聽課或走訪企業觀摩學習,收集學生的專業學習信息,定期召開團隊碰頭會,或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互相交換信息、溝通交流,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教學中需要改進的環節、當前學生的整體狀態交換意見,以便給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協助設計富有特色的專業活動,取得對學生教育的共識,統一對學生的要求和教育的步調,形成相互支撐、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機制。
總之,導師團隊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必有一些不足之處,期待求索。作為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一線工作者的輔導員,應該在充分理解導師團隊制的愿景并參與行動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及時自我定位,協調環境,有信心在導師團隊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而實現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與個人職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勇.對全程導師制和年級班主任雙軌育人模式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8(10):49-51.
[2]陳光潮.論“四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體系[J].高教探索,2010(4):103-108.
[3]賴紅莫;劉慧嬋.導師團隊對學生“負責到底” [N].中國教育報,2010-03-02.
[4]馬憲亭,屈慶勇.全員育人環境下人生導師制教育實踐探索與思考[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