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
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業界翹首以盼的互聯網金融頂層指導方案終于面世。此次《指導意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框架式的規定,保持了與國家之前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政策立場的一致性,同時強調了互聯網金融的金融本質,為所有從業者劃清了監管的底線,開啟了行業規范運作和系統化監管的新階段。
中國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上有機會領先世界,而適度的行業監管是行業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業雖然仍處于發展初期,但已領先于歐美同業。在支付、投資理財、借貸等領域,中國從業者中均已出現世界范圍的領軍企業,其快速迭代的業務模式與產品服務創新直接繞過歐美成熟市場的某些發展階段,帶領整個行業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究其根本,中國發展互聯網金融具有獨特的市場基礎: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快速數字化的行為與對新事物的高度接受度;另一方面,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廣泛涉足“互聯網+”領域,帶來基本的客戶信任、深度的客戶關系、制定基礎的行業標準以及長期資源投入,從而快速孵化互聯網新生力量。過去十年中,市場基礎推動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充分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市場單邊驅動的缺點凸顯,“適度監管”日益成為業內共識。《指導意見》這一互聯網金融監管“基本法”的出臺,有望結束行業發展無法可依的狀態,并開始走上規范化的發展道路。
可以預見,《指導意見》及其相關細則的出臺將深遠地影響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創新將會持續,新形態、新模式還將持續涌現
過去數年中“互聯網+金融”更多地體現在互聯網企業主動向金融行業滲透。這一過程帶來了突破性的創新,也在部分領域積聚風險和隱患。監管機構持續鼓勵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業務、進行互聯網創新,正是為保障金融行業整體穩健發展的深謀遠慮之舉。向互聯網企業頒發金融牌照、《指導意見》首條提出的“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臺”,均可窺見監管機構推動互聯網公司、傳統金融機構雙方競爭和融合的良苦用心。下一階段“互聯網+金融”將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的融合發展:雙方將通過價值鏈上的深度協作,實現產品服務的創新及差異化發展。在進一步理解并尊重互聯網企業在基礎設施、平臺、渠道、場景方面的優勢的同時,持牌金融機構需要進行自身核心能力的全方位主動升級,由此激發出市場化創新的活力。持牌金融機構將在監管鼓勵創新精神的助力下,進行包括產品、業務模式、風險管理、渠道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的新形態和模式將不斷涌現,促進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
堅守資金安全底線,維護基礎金融秩序,利好行業后續發展
搭乘居民財富積累的順風,新生互聯網金融理財機構以其高收益、易操作等特性快速被大眾接受的同時,資金的安全性也成為了投資者最為擔心的問題。資金安全關系到投資者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心,也即關心到行業持續發展的本源。近期發生的資金安全事件,更是向全行業發出了警示,濫用投資者信任即是透支行業發展的未來。資金全面托管給持牌金融機構,能有效分離平臺運營資金與投資者資金,并確保所有金融交易行為的真實性、資金流與交易的一致性等。通過資金托管,夯實投資者資金安全、反洗錢等基礎金融秩序,也為監管進一步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分業監管框架,堅持監管公平
《指導意見》第一次系統性地勾勒了針對互聯網金融分業的監管框架。互聯網金融的常態是傳統與創新業務的融合,需要各監管部門之間更為密切的合作,這也給分業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遵循市場規律,盡量減少對微觀主體經濟活動的干預;另一方面又要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發生,這是監管的底線。如何把握這個度,還要看未來各部委對行業細分領域的細則。但無論如何,分業監管的框架應將有效促進監管公平的實現,即同類業務的不同運營主體將受到同樣監管規范的約束。建議對于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監管均采取一致性的審慎寬松的監管政策,從重視對客戶和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個透明、清晰的法律環境。
建設全面的行業和監管數據平臺,提升數據共享和透明度
數據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基石和本源。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由于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等技術的大量運用,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非常低,金融交易得以直接在網上進行,這個市場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但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難以自發形成數據共享,行業內皆是一個個數據孤島。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客戶信息安全及自身商業利益等多重顧慮,難以把企業數據交由非官方第三方統計機構。民間的、盈利性質的機構在進行的行業數據統計,很難做到權威和客觀公正。國家級的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將以官方信任體系為基礎,通過機制設計實現高質量數據的積聚和共享,實現互聯網金融體系的高效運營,才能形成對傳統金融模式的真正有效的觸動。
《指導意見》明確了“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為后續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打下了堅實基礎。《指導意見》的發布,象征著過往互聯網金融“野蠻式”發展的結束,推動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指導意見》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也是從業機構進行業務創新的政策依據。我們相信,《指導意見》將有力地促進包括網絡銀行在內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規范發展,并將在滿足小微企業、中低收入階層投融資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