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祥
摘 要:如今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豐富,群文工作者更需要以文化館為龍頭積極順應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發展,在群眾文化輔導方面,始終堅特“立足陣地、面向群眾、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以組織輔導、創作文藝精品,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以輔導培訓基層文化站骨干隊伍為主,提升群眾文化活動質量為核心。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輔導
1 群眾文化輔導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館是面向群眾免費開放的基層文化單位,是一個開展群眾文化輔導的前沿陣地,必須要為他們服好務,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環境。群文輔導工作開展的好壞關健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提高文化館業務干部的綜合素質,是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關鍵。各類群文競賽性活動,其競賽的實質是群文專業人員的智慧、組織能力和輔導才能。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比其結果更具意義,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抓好群文輔導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管理輔導水平,以達到提升群眾文化輔導的整體素質為目的。
2 群眾文化輔導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近幾年黨和政府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投資力度,從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廣播電視、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文化體系建設及設施的投放,農村文化體系建設得到了大發展大繁榮。群眾文化輔導除了下基層、進村社等日常輔導外,還要結文合節假日群眾文化活動最活躍之機,大力發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貼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維和情感,直視平凡人的生活。更好的提高廣大市民的文化素質和表演水平,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提高群眾的審美情趣,促進企業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的建設。
3 群眾文化輔導需樹立文化廣場建設的正確引導
廣場文化是現代城市綜合文化實力的展示,是人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體現。時下各地流行廣場健身文化,其參與人數極其廣泛,大到35至60歲老年人,小到中青年人,她們熱愛這一活動方式,早晚參與人數3、4百人以上,廣場文化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即街頭文化、健身休閑文化、娛樂演出活動和廣場美化。開展廣場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廣場文化應該有利于減輕人們日常勞作的疲勞和壓力,使人們精神享受的愉悅的生活方式;二是,廣場文化要考慮大多人的審美心理和自愿參與性、廣泛性、普遍性、公益性的特點;三是,要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廣場文化應當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宗旨,弘揚時代主旋律,必須鏟除那些低級趣味,于精神文明建設相違背的腐朽的、落后的精神垃圾;四是,文化館應加強對廣場文化建設的正確引導。由于廣場文化的廣泛性、群眾性、休閑娛樂性的特點突出,文化館要緊跟群眾文化發展的時代潮流,時刻為廣場文化建設把好脈,把參與廣場文化的群眾、按活動內容分類編隊,培訓輔導領頭人,使這些人一進入活動場所形成自然歸隊,各得其樂、寬松結合、正面引導、陶冶性情、以達到休閑娛樂之目的。
4 群眾文化輔導需抓好社區文化建設的服務工作
社區作為我國社會發展新崛起的現代化因素,正在迅速的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要把社區文化納入社區建設,是社區發展的必由之路。社區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則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基礎和靈魂。
一是強化社區文化服務意識。要本著“以人為本”興辦實事、提升服務、文化貫通、黨建統領為前提,積極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社區特點、公眾認同的社區文化,把社區內各種人員團結凝聚起來,用先進文化占領社區文化陣地。
二是強化社區文化創新意識。用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影響人們思想靈魂,用民族的、科學的、進步的文化代替落后的、偽科學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創、共享、共榮”的價值觀和“共創繁榮、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圍。
三是強化社區文化特色意識。注重活躍居民文化生活,依托社區這一服務平臺,舉辦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講座,畫展、論壇、演講比賽、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婦評選等,主題鮮明的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引進高雅文化,做到雅俗共賞,打造社區品牌,開放圖書閱覽、社區培訓、輔導、文化休閑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服務項目。
四是動員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組建老年文藝演出隊、志愿者服務隊、治安巡邏隊、舞蹈隊、盡可能以靈活的方式吸引眾多參與者,使社區文化具有綜合性、教育性。我縣的社區發展起步較晚,社區文化基礎設施滯后,文化的載體功能作用發揮困難,針對大多數社區存在的普遍問題,政府應引起足夠重視,切實加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投入,改善社區文化設施,為社區居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條件,抓好社區文化人才的培訓輔導,加強管理工作。
總之,加強群文從業人員的培訓學習,牢固樹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職能意識,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堅持文化館“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做好群眾文化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