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衡紀 李濤 唐歐
衡陽:讓懶官昏官無處遁形
文_衡紀 李濤 唐歐
今年6月30日,衡陽市紀委通報了7起典型案件,將“為官不為”問題再次置于輿論中心,這是衡陽市首次對“為官不為”的領導干部進行點名道姓的問責通報,此舉讓公職人員深感壓力的同時,也讓百姓拍手稱快。
衡陽市領導干部“為官不為”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監察局副局長賀公民表示,“為官不為”其實是種“軟腐敗”,即使你并未行賄受賄,但一旦坐實“不作為”的證據,照樣要受處分。通報發出后,在領導干部中間起到了明顯的震懾和警示作用。“最關鍵的是將壓力傳導給了每一位領導干部,促使他們必須履好職。”
筆者還了解到,此次通報只是所查處案件的冰山一角,而下一階段,衡陽市還將繼續加大對“為官不為”典型案件的通報、查處力度,擬設置專門通報平臺持續曝光,力促“為官不為”問題整治常態化。這意味著,對于各級領導干部而言,不作為、不履責的日子或將一去不復返。只有做到“干凈干事”和“主動謀事”相結合,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滿意的公職人員。
雖然追責力度很大,但一些領導干部仍存僥幸心理,還有一些被問責的干部則產生逆反心理,自感處置不公。
此次通報的7起典型案件,“主要表現在工作落實不力,敷衍塞責,推諉找借口,執行政策規定不嚴謹以及執行力不夠導致政令不暢,進而妨礙工作效果和工作的推進。”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監察局副局長賀公民表示,這7起典型案例雖涉及不同領域,但歸根結底還是“工作落實”存在問題,“很多領導干部認為自己沒有行賄、受賄,沒有中飽私囊,被查處這種事肯定與己無關。但執行政策不到位,同樣會對工作帶來負面效應,庸官懶政并不比貪污腐敗危害小。”
從這次通報中也不難看出衡陽市紀委對“為官不為”的追責力度,在最大限度上做到了“不包庇,不遮掩,不手軟,不護短”。如“耒陽市南京完小新建教學樓投入使用三年即成危房”一事就是最好的實例。在該案例中,包括耒陽市教育局、住建局、質監站、水利站、南京鎮政府等單位和鄉鎮的10名黨員干部因不作為、亂作為受到紀律處分或組織處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領導干部在接受采訪時對此事表示極力支持,并坦言,雖然通報給自己帶來不少壓力,但現在確實存在一些領導干部怕擔責,索性不作為的現象,通過對“為官不為”問題的通報,這給大家都敲響了警鐘。
賀公民表示,相關部門雖未做正式調查和統計,但在交流中得到的反饋基本一致:很多領導干部意識到,即使“為官不易”,也不能成為“不作為”的借口,在其職就要履其責。“通報效果突出,起到了‘殺一儆百’的震懾和警示作用。既讓領導干部意識到必須有所作為,同時將壓力傳達給了他們,對他們形成一種約束。”
賀公民同時也坦言,雖然面對“為官不為”追責力度很大,但一些領導干部仍存僥幸心理,還有一些被問責的干部則產生逆反心理,自感處置不公。賀公民認為:“所有的案件都講究證據,只要證據充分,不分問題大小,一律從嚴處理。”
對于通報中高頻出現的耒陽現象,很多人質疑是否耒陽的“為官不為”問題尤為嚴重。賀公民解釋,其實每個縣市區每個單位都存在“為官不為”的現象。整治活動開始后,當一些縣市區大都還在觀望時,耒陽已花大力氣開展工作。“這恰恰說明了耒陽在整治工作中非常有作為,為全市做出了示范,發揮了引領作用,應當給予充分肯定。”

“以前都說‘只打雷不下雨’,現在‘既打雷又下雨’,而且不僅僅是‘雨過地皮濕’,而是真正要落到每一位領導干部的心里。”
衡陽市何以在“為官不為”問題上如此“大張旗鼓”?這不得不提今年3月份出臺的《衡陽市領導干部“為官不為”問責辦法》(以下簡稱《問責辦法》),以及隨后開展的“為官不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為進一步整治“為官不為”問題,衡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億龍高度重視,在市委常委會上提出要建立問責機制,并明確市紀委牽頭此項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海兵在全市政府系統廉政工作會議上就“為官不為”作出專門強調和部署。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包昌林親自審定辦法和方案,親自動員和部署,并擔任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通過調研以及反復研究討論,衡陽市紀委最終將“為官不為”行為聚集在工作落實不力、敷衍塞責、群眾觀念淡薄等三大類上,并具體列舉了16種將被納入追責范圍的情形;問責方式則包括從較輕的批評教育到最嚴重的免職降職等十種。
3月18日,《問責辦法》正式出臺。《問責辦法》還引起了湖南省委主要領導的關注,省委派相關人員來衡陽調研、學習,表示全省也將借鑒衡陽經驗,出臺類似的問責辦法。
為貫徹落實《問責辦法》,衡陽市紀委通過媒體宣傳造勢,并集中黨員干部進行學習和傳達。緊接著,市紀委又在全市開展“為官不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時間從4月持續到12月。
整治中如何發現領導干部存在的“為官不為”問題?筆者了解到,除了紀檢監察機關的明察暗訪,全市還打出了“組合拳”,通過整合市紀委12388、市委組織部12380及12345政務熱線、群眾信訪舉報等資源,多渠道獲取線索。
據悉,目前的線索主要來源于明察暗訪,且效果最好;同時電視問政、群眾舉報以及自查自糾也占了較大分量。如今年第一期《民生面對面》電視問政欄目就被明確為曝光“為官不為”問題專題節目,此次通報的衡陽市道路運輸管理處從業資格考試亂象問題、耒陽市南京完小新建教學樓投入使用三年即成危房的問題即由此曝光。
而通過這幾個月的整治,總體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作風建設方面,包括慢為、不為、亂為,以及落實工作不到位、執行工作力度不夠、完成工作標準不高等問題。他分析,除了這7起典型案件,整治工作中還發現很多領導干部遲到、早退、缺位,或是上班期間無所事事,上網、炒股、看電視、閑聊等。
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開展專項檢查和明察暗訪73次,對94名“為官不為”人員進行約談,對在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的57名黨員干部進行了問責,其中36人受到黨政紀處分。
賀公民認為,從這幾個月的情況來看,查處力度非常大,也達到了一定效果。“以前都說‘只打雷不下雨’,現在‘既打雷又下雨’,而且不僅僅是‘雨過地皮濕’,而是真正要落到每一位領導干部的心里。”
最大的困擾是,“為官不為”問題隱蔽性強,發現難,舉證更難。
“為官不為”問題積弊已久,存在發現難、取證難等問題,這需要未來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讓“懶官”“昏官”“太平官”無處遁形。
賀公民表示,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雖然前段時間成效明顯,但也遭遇了不少問題和困擾。最大的困擾是,“為官不為”問題隱蔽性強,發現難,舉證更難。“我們要查處(相關案件)必須拿證據說話,一些群眾反映辦事遭遇‘踢皮球’,但真要查起來,其實很難有證據證明。”他建議是否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進一步加大監控設備的布設;同時利用各種監督手段,加強群眾、媒體以及領導干部間的相互監督,讓監督無處不在,讓“為官不為”無處藏身。
工作人員還發現,一些領導干部的認識尚待提高,需要對查處、通報更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很多人一被問責就覺得很委屈,殊不知紀檢監察機關在小事上處理你,是為了避免你釀成更大的錯誤,是把‘紅燈’亮在越線前。”賀公民說,這也要求我們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的認識和自覺性。
賀公民還認為,整治“為官不為”,還需進一步破除人情觀念,一些領導干部的說情對查處造成不少阻力。對于紀檢監察機關而言,則存在一些工作人員礙于情面、怕得罪人,不敢理直氣壯開展監督檢查的局面。
工作人員的畏難情緒也直接導致這項工作開展不力。縣(市)區推進的力度比市直單位要大;而各(縣)市區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縣(市)區查處和通報的案例很少,甚至牽強附會、濫竽充數。
接下來,對于整治工作開展不力的地區和單位,衡陽市紀委監察局將約談“一把手”和紀委書記,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改。對一直以來零查處、零通報的地區和單位,將在全市予以通報批評,并按照“兩個責任”問責辦法嚴肅追究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紀委(紀檢組)監督責任,真正做到以責任落實倒逼整治工作落到實處。
筆者了解到,市紀委監察局將繼續加大追責通報力度,擬參照違反“八項規定”通報曝光臺的模式,設置專門通報平臺,每月下發1期專題通報,通過持續曝光典型案件,力促“為官不為”問題整治常態化。
賀公民最后也表示,開展“為官不為”專項整治的最終目的,并非針對某個領導干部,而是貫徹執行“八項規定”,讓規定落到實處;讓作風建設得到根本好轉;讓老百姓對政府、官員、公職人員的認知度得到提升;同時也讓政令保持暢通,真正讓政府官員為民辦實事、好事,使整個社會風清氣正。
向“為官不為”“亮劍”,贏得民間一致點贊。在喝彩的同時,大家顯然期待更多。市民夏林就直言,希望通過整治活動,使自己以后在辦事過程中不再遭遇推諉、“踢皮球”等問題。
一位領導干部也在采訪時表示,希望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不要畏難,要敢于向更大的領導干部“亮劍”,只有主抓工作的一把手愿意擔起責任來,才能更好地帶領整個單位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