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曉云 王英杰 盧國貞等


摘 要:采用 P507—煤油—RECl3—HCl的萃取體系,通過模擬在LaCe/PrNd萃取分離生產線反萃段采用分步反萃法,首先將80%~90%的負載鐠釹有機相反萃,得到的氯化鐠釹中的鋁含量合格,即Al2O3/REO小于0.05%;其余10%~20%的負載鐠釹有機相再進行二次反萃,得到不合格的(即鋁含量高)的反萃液,反萃液經過草沉除鋁后,得到合格產品。該工藝很好地在P507—煤油—RECl3—HCl的萃取體系通過控制反萃率,實現鐠釹與鋁的分離,是一種全新的除鋁方法。
關鍵詞:萃取 P507 鹽酸 反萃 除鋁
中圖分類號:TF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081-02
包頭白云鄂博礦是稀土、鐵、鈮、釷等多金屬復雜共生礦,稀土礦物主要以氟碳鈰礦和獨居石為主(比例約為3∶1~4∶1),屬于典型的混合型輕稀土礦。在稀土共生礦中一種典型礦樣的Al2O3含量為2.68%,足見含量之高。在P507—煤油—鹽酸萃取體系分離LaCe/PrNd稀土原料時,由于鋁離子在該工藝條件下屬于易萃元素,會在反萃段PrNd液出口積累富集,這就造成了鐠釹溶液中鋁離子偏高的問題。目前稀土分離企業常用的稀土與鋁的分離方法有化學沉淀法、離心法、萃取法等。每種方法均在料液產出后除鋁,生產步驟復雜且產出的鐠釹料液需進行后續單獨除鋁,不僅浪費了大量除鋁試劑,增加了生產成本和生產環節,在后續除鋁工序中由于收率的管控,損失了一部分鐠釹料液,同時產出的廢水比較難治理。該工藝為了克服當前除鋁方法的不足,在LaCe/PrNd萃取反萃段采用分步反萃法,實現鐠釹與鋁的分離。它大大降低了除鋁的后處理量,不僅節省了大量除鋁試劑,減少了人工和生產環節,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是一種全新的除鋁方法。本工藝的理念已經經過生產小試及擴試,即將用于工廠的生產。
1 試驗
1.1 試驗所用的主要原輔材料
1.1.1 原料
配制原料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1.1.2 主要化工輔料
實驗所需主要化工輔料如表2所示。
1.1.3 分析檢測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稀土濃度的化學分析方法。
1.1.4 實驗設備
250 mL梨形分液漏斗、燒杯、溫度計、WH8401-90型多功能攪拌器、KS康氏振蕩器
1.2 實驗方法
(1)P507與煤油混合,配成濃度為1.5±0.1 mol/l的有機相。
(2)將調配好的有機相用5.0 mol/l氫氧化鈉進行皂化,皂化度0.50±0.02 mol/l,排出廢水。
(3)配制鐠釹料液為濃度1.50~1.71 mol/l,Al2O3含量在0.015~0.04 mol/l。
(4)P507有機相萃取鐠釹料液制得負載稀土與鋁的有機相。
(5)用純水及分析純鹽酸配制5.0 mol/l,HCl溶液,備用。
(6)依負載量用5.0 mol/l的鹽酸進行分步反萃,負載鐠釹有機相經一次反萃,且反萃率為80%~90%,此反萃液為合格產品,Al2O3/REO小于0.05%。
(7)將上述負載鋁和10%~20%鐠釹的有機相進行二次反萃,利用5級串級反萃,反液鹽酸的酸度為5.0 mol/L,將鋁與鐠釹反萃下來。
(8)二次反萃液用草酸鹽進行沉淀,回收草酸鐠釹除去雜質鋁。
2 結果與討論
2.1 在反萃過程中鐠釹較鋁優先反萃取的機理分析
分離系數是用來表示兩種組分彼此分離的難易程度,以及組分自水相轉入有機相難易程度的差別,β值越大,兩組份分離的越完全,分離效果越好。P507萃取稀土元素的特點為正序萃取,P507萃取稀土元素有較高的分離系數,鑭系15個元素的平均分離系數β=3.04,其中在P507—鹽酸—煤油體系Ce/Pr的分離系數β為1.8~2.2,Al/PrNd的分離系數β為20~25。由此可得在反萃過程中鐠釹較鋁優先反萃取。
2.2 反萃率的選擇
反萃率的選擇是本工藝的關鍵條件之一,選擇依據:
反萃率的選擇要保證以產量最大化為前提,因為本工藝運用了分步反萃的原理,所以,要保證第一步產品——合格的鐠釹反萃液的產量最大,同時,保證第二步鐠釹二次反萃液的產量較小,這樣高鋁的鐠釹二次反萃液處理量就會減少。
反萃率的選擇還要保證盡可能多的鐠釹被反萃下來,而大量的鋁留在有機相中。
二次反萃后,反萃液中鐠釹氧化物的Al2O3/REO含量遠遠高于0.05%,為不合格產品,需要進一步進行草沉,實現鐠釹與鋁離子的分離。
通過圖1可以看出,一定酸度下,采用不同體積的HCl溶液進行反萃,在保證鐠釹反萃液中Al2O3/REO小于0.05%的同時,兼顧鐠釹反萃液出口濃度達到下道工序要求。當100%反萃時,鐠釹反萃液中Al2O3/REO最小為0.24%,遠大于0.05%。因此,反萃率80%~90%為最佳反萃率。
2.3 反酸酸度的選擇
反酸酸度的選擇同樣是本文的關鍵條件之一,選擇依據:
反酸酸度決定反萃液稀土濃度,若要反萃的稀土溶液達到下道工序要求的濃度,反酸的酸度就不能太低。
反酸酸度不能太高,一方面浪費鹽酸;另一方面過高的酸度可以將鋁一同反萃下來。
文章選擇了鹽酸酸度3N、4N、5N三個不同的酸度進行模擬反萃,同時,固定了分步反萃的首次反萃率為80%~90%。
綜上所訴,固定了分步反萃的首次反萃的反萃率為80%~90%后,鹽酸酸度為5N的反酸,經3次模擬分步反萃首次反萃實驗,反萃液稀土濃度及鋁含量均合格。
2.4 P507萃取單一鋁的研究及二次反萃取級數的確定
采用皂化值為0.47 mol/L的P507萃取劑,在萃取原料中Al2O3為0.0425 mol/L時,對其進行反萃,反萃液為鹽酸,酸度為5.16 mol/L、6.00 mol/L、6.98 mol/L,且酸量相同,通過實驗可得,5N為Al2O3最合理反萃酸度。有機內殘留少,而且反萃級數少,酸度低。應用在本文實驗中的二次反萃,當級數大于4級以上即可將大部分鋁反萃干凈。
2.5 二次反萃后鋁高部分鐠釹液的處理
二次反萃后鋁高部分鐠釹液的處理方法沿用了草沉法,即用草酸鹽對鋁高的鐠釹液進行沉淀,得到合格的鐠釹料液,因為,此部分鐠釹料液為原料液的10%~20%,因此,處理量非常小,易于生產操作。
3 結論
(1)本工藝是一種在P507—煤油—鹽酸萃取體系去除鐠釹稀土溶液中鋁的方法。在模擬LaCe/PrNd萃取生產線上反萃段采用分步反萃法,實現鐠釹與鋁的分離,即首先將80%~90%的負載鐠釹有機相反萃,得到的氯化鐠釹中的鋁含量合格,即Al2O3/REO小于0.05%;其余10%~20%的負載鐠釹有機相再進行二次反萃,這樣大大降低了除鋁的后處理量,不僅節省了大量除鋁試劑,減少了人工和生產環節,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是一種全新的除鋁方法。
(2)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后的結果表明:每噸除鋁成本不超過680元(以氧化鐠釹計)。它節省了除鋁試劑,減少了人工和生產環節,除鋁成本低,工藝簡單,操作性強,并能達到很好的除鋁效果。本工藝的理念已經經過生產小試及擴試,即將用于工廠的生產。
參考文獻
[1]黃桂文,曾曉榮,梁兵,等.LaCePrNd四組分串級萃取Ce/Pr分離系數的研究及其在工藝設計中的應用[C]//中國稀土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0.
[2]嚴純華,廖春生.氟碳鈰礦稀土萃取分離流程的經濟技術指標[J].中國稀土學報,1998,16(1):66-71.
[3]吳文遠.稀土冶金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楊啟山,柳召剛.環烷酸萃取制備高純Y2O3工藝的研究[J].稀土,2004,25(3):35-38.
[5]潛美麗.鋁對P507體系萃取稀土元素的影響[D].沈陽:東北大學,2010.
[6]楊華.稀土萃取分離中的配位化合物[J],稀土,1995,24(6):74-80.
[7]李劍虹,常宏濤,吳文遠,等.酸度對P204-HCl-H3AOH體系萃取La(Ⅲ)的機理影響[J].遼寧大學學報,2010,30(1).
[8]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稀土辦公室.中國稀土-2005[J].稀土信息,2006(3).
[9]趙增祺.世界主要稀土礦床開采狀況及其對稀土產業的影響[J].四川稀土,2007(3):6-9.
[10]楊輝,柴天佑.串級萃取分離組分含量軟測量及應用[C]//首屆全國有色金屬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2003.
[11]徐光憲.稀土(上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