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勇 陳煦婷
摘 要:解放軍四總部近期聯合頒發的《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明確指出軍事體育訓練是提高軍人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基本途徑,該文從訓練疲勞及其調適、“訓練高原”現象及其調適、關鍵時刻心理緊張及其調適等三個方面探討了軍事體育訓練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調適的一般方法。對軍事體育訓練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軍事體育訓練 心理 調適 鍛煉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215-02
毛澤東曾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指出:“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還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很顯然,人心的對比理所當然包括作戰雙方心理素質的較量。未來戰爭對參戰人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一項緊迫的任務就是提高參戰人員的心理素質,確保參戰人員能以過硬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戰爭的挑戰。解放軍四總部近期聯合頒發的《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明確指出軍事體育訓練是提高軍人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基本途徑,這就要求我們要更進一步認清軍事體育訓練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并掌握其調適的一般方法。
1 訓練疲勞及其調適
訓練疲勞是指訓練過程中產生的疲勞現象。在行為上表現為精神麻痹,訓練動作的精確度下降,協調性降低,言語減少,動作遲緩,失眠多夢等;在心理上表現為倦怠,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等)敏感度降低,反應敏感度和辨別力降低,思維遲緩,緊張易怒,缺乏耐心和細心,同時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對訓練產生厭倦情緒,工作效率下降等。
產生訓練疲勞的原因很多。如訓練安排不合理,科目過多,強度過大,難度過高,進度太快,訓練時間過長等導致睡眠不好,對訓練失去興趣和信心;訓練者未形成合理的行為模式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等。面對復雜的訓練環境,學會消除和預防疲勞是取得訓練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訓練疲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適。
1.1 樹立適當的訓練動機
動機是引起個體行動的心理動力。動機決定態度,態度影響情緒和意志,情緒和意志力的好壞進一步影響訓練疲勞的產生和恢復。訓練動機太弱,訓練效率低下;訓練動機太強,心理生理都處于過分緊張狀態,容易產生訓練疲勞。中等強度的訓練動機不但不會使軍人產生疲勞,而且會使訓練效果達到最好。
1.2 保證充足而有效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個體生理心理功能正常發揮的前提。睡眠缺乏可使人的警覺性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渙散,情緒低落,增加疲勞感,進而導致訓練效率下降。充足而有效的睡眠是消除訓練疲勞的有效方法之一。
1.3 充足營養保證
青年人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因此,均衡營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是要平衡膳食,保證營養物質全面而平衡的供應,這有利于訓練疲勞的消除。
1.4 豐富的文娛活動
經常參加各種文藝活動、閱讀、演講比賽、聽音樂等,都可以起到轉移注意力,消除疲勞的作用。研究發現,旋律優美的輕音樂會使人情緒鎮定、恬靜愉快;激越昂揚的曲調,能激發人體內的潛能,使人精神煥發,對于消除因情緒緊張、遭受挫折而引起的心理疲勞來說,效果尤為明顯。
2 訓練“高原現象”及其調適
在軍事體育訓練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在訓練初期,對技能掌握得較快,成績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到了訓練中期,技能水平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高原現象”,就像是一座高原擋住了前進的道路,成了訓練提高的攔路虎。
“高原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生理原因
由于長期進行高強度的、艱苦的軍事體育訓練,體力消耗較大,容易使身體產生疲勞現象。在疲勞狀態中,人的身體素質會下降,引起視力減弱、肌肉松懈、注意力分散、思維遲緩、情緒煩躁等,從而影響訓練的質量和效果。此外,個人的身體素質會影響訓練,有的訓練項目要求訓練者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如推鉛球,當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后,身體素質就會限制成績的進一步提高。
2.2 心理原因
有些訓練者對自己沒有信心,面對訓練中的困難和挫折,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以致在挫折面前灰心喪氣,阻礙了訓練成績的提高。另有一些訓練者在訓練初期進步快,受到表揚贊譽,就滋生了驕傲、自負情緒,到訓練中期,一遇到困難、挫折便覺得沒臉見人,不能正確對待外界輿論,結果心理包袱過重,導致停滯不前。此外由于軍事體育訓練的各項科目都要求長時間的練習,在這種長期枯燥的訓練中,訓練者的學習興趣可能下降,甚至對每天重復的內容產生厭倦心理。
2.3 基本技術不過關
由于訓練者某些基本的技術掌握不過關,制約和限制了新動作的掌握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些訓練者對局部動作注意過多,缺乏對動作的整體掌握觀念,或是由于改進某一技術環節,使技術的整體性暫時失去平衡,在學習新技術時,就不易獲得理想的效果。
針對以上情況,訓練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自我調適。
(1)練習時應循序漸進。
在軍事體育技能的學習和練習中,訓練的內容應按照由高到低、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原則來安排。遵循這一學習的規律,順應技能掌握的自然適應過程,就容易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2)合理安排練習時間。
練習時間的合理安排也是克服“高原現象”的一個重要途徑。有的訓練者認為軍事體育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在訓練中一味地訓練。這種集中訓練雖然會使訓練者加深對該技能的印象,但是,這種簡單的重復練習會使訓練者產生疲乏和厭倦,從而引起心理上的抵觸情緒,而失去對軍事體育技能訓練的興趣。所以,訓練者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的結合。當訓練者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后,可以改換為另一項目的練習,練習中間還可以適當安排休息時間,這樣可以消除疲勞和厭倦感,保持旺盛的練習興趣,促使成績繼續上升。
(3)利用反饋信息。
美國心理學家比拉等人對軍人的射擊訓練進行實驗,發現當提供了電機響聲表示擊中目標多少環后,軍人的射擊練習成績會直線上升;而當電機報靶信號停止后,軍人由于不知道射擊訓練結果,因而射擊成績沒有進步。這說明,如果學習者了解了自己的練習效果,就會提高練習成績,克服“高原現象”。
(4)堅持就是勝利。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克服“高原現象”的法寶之一。中國荀子曾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些都說明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堅強的意志品質可以幫助訓練者克服訓練中的一切困難,直至成功到來。在克服“高原現象”中,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創設困難情況鍛煉堅強的意志,以頑強的毅力和無畏的精神完成練習任務。在美國軍隊中,軍人的訓練情境都很艱難,例如,美國空軍戰術航空兵飛行人員,在完成航校的訓練后,都要到訓練聯隊完成28次飛行,其中10次都是特殊任務,是在雷達情況復雜且有敵防空兵器強烈抵抗的模擬環境中進行的。
3 關鍵時刻心理緊張及其調適
有些訓練者會產生這樣的苦惱:平常訓練,一個動作最多三遍就能掌握,可一到做示范,或進行會操、閱兵、表演科目等比賽場合時,心理總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導致發揮失常。
這種狀況就是由于緊張過度而引起的。緊張是一種情緒狀態,每一個正常人,特別是年輕人,遇事顯得慌些、有一定的緊張感,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緊張并不就是問題,毛澤東就倡導要“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適度的緊張不僅無害,反而可以使人心情振奮,提高效率,思維敏捷。這里所要克服的緊張是指過度的緊張。過度的緊張能對人的心理活動產生抑制和阻礙,感覺知覺不夠精確、敏銳,記憶不佳,注意力分散,思維變得遲鈍和混亂,主要表現在公共場合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工作中動作缺乏準確性和控制能力,技術和水平發揮失常甚至釀成差錯。心理緊張是可以克服的:
3.1 學會自我松弛
遇到自己精神緊張時,可以多做幾次深呼吸,深吸一口氣,保持一會,再慢慢地呼出來,這樣做四五次就可以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另外,還可配合肌肉從緊張到放松的訓練。把一組肌肉繃緊,形成張力緊張,停止呼吸,體驗自己是什么狀況和什么感覺,體驗肌肉的緊張,然后慢慢地放松、呼氣。這樣對于緩和心理緊張是有效的。
3.2 進行自我暗示
所謂自我暗示,就是用積極的思想、語言不斷地提示自己,克服悲觀、沮喪和恐懼的心情,使精神振奮。例如,比賽前,可以對自己說:“這個項目的動作對我雖然有難度,但對別人也不見得容易,我一定不能慌!”,“我感到很鎮定,沒什么可怕的”,“這個項目我一定能夠做好!”,這樣做可以達到自我鼓勵、自我安慰的效果,減輕和消除心理緊張,使心理狀態得到自我調整、自我平衡。
3.3 強化意志鍛煉
首先要對自己樹立信心。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失敗,因為只要有自信,就會抓住成功的機會。要堅決克服掉“我這個人一遇事就慌神”的想法,善于挖掘自身的潛能,大聲對自己說:“我行”。那么,你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其次要善于控制自己。遇到一些特殊場合,能夠正確而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把心理緊張控制在適當的程度,逐步養成處驚不亂、臨危不懼的心理習慣和行為風范。
參考文獻
[1]張昕,嚴春輝.論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9(6):184-185.
[2]柳艷玲.談體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J].繼續教育研究,2004(5):105-106.
[3]李恩亮.休育教學中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河套大學學報,2007(4):97-100.
[4]李權超.軍事訓練心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