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質量、社區能力與城市居民的能力貧困

2015-09-25 01:34:12徐延輝龔紫鈺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5期

徐延輝++龔紫鈺

摘 要:傳統的貧困理論主要以收入高低來衡量貧困,忽視了貧困的非經濟因素及其動態性特征。依據能力貧困理論,分析社會質量及社區能力對城市居民能力貧困的影響。研究顯示,在社會質量指標中,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及社會賦權水平越高,個人能力貧困程度越低;而社區能力的提升可以顯著降低城市居民的能力貧困程度。

關鍵詞:社會質量;社區能力;能力貧困

作者簡介:徐延輝,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福建 廈門 361005)

龔紫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廈門 361005)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體制的變革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格局,城市貧困問題日益突出。雖然我國政府在反貧困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反貧模式上依然存在過分強調物質投入、忽視貧困人口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導致貧困人口過度依賴救濟而難以最終脫貧。這一困境的形成與傳統貧困理論將“貧困”僅僅定義為物質資源和收入的匱乏有關。事實上,貧困不僅指代收入低,它還意味著獲得基本物質生存機會的可行能力的缺乏。因此,提高貧困人群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對于突破當前扶貧工作瓶頸、提升扶貧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能力貧困角度出發,依據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理論研究城市居民的貧困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城市居民能力貧困的對策建議。

一、相關研究及本文假設

1. 能力貧困的概念與內涵

貧困研究存在經濟視角、能力視角和社會視角,分別關注經濟貧困、能力貧困與社會排斥{1}。本文主要關注能力貧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其1990的《人類發展報告》中就指出,貧困不僅是收入不足,更是基本生存與發展能力的匱乏,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貧困問題,首次提出“能力貧困”概念,并建議使用能力貧困指標來考察人口中缺乏發展能力的人口數量及比重,其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基本生存能力、健康生育能力和獲得知識與接受教育的能力{2}。“能力貧困”成為貧困研究領域一個日益受到重視的概念

能力最初是心理學關注的一個重要概念,通常是指人們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特征,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活動效率。與心理學強調微觀因素不同,社會學更關注“社會”因素及其對能力的影響。阿瑪蒂亞·森(1999,2003)認為,“貧困不只是意味著比別人更窮,它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即獲取和享受正常生活的可行能力的不足,而可行能力指的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實質自由”{3},一個人的可行能力不僅包括健康、教育等基本要求得到滿足,而且還包括參與社會生活,取得各種各樣的社會成就等{4}。能力貧困概念的提出使人們對貧困的認識超越了傳統的含義,引導人們關注政治、文化、制度等社會因素對貧困的影響。本文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研究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強調人作為社會人的需求及其特征,關注能力的社會性內涵。本文認為,“能力”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是個人有可能實現的各種功能性活動的組合,既包括生存能力,也包括發展能力,而“能力貧困”是指個人在資源的占有和支配方面處于匱乏狀態,難以通過與社會環境的有效互動實現社會所認可的功能性活動。

2. 能力貧困的測量

貧困測量與貧困定義有關。世界銀行(1990)把無法獲得最低生活標準的能力定義為貧困,測量指標包括收入或消費、醫療衛生、預期壽命和識字能力等{5}。開發援助委員會(DAC)則以政治、經濟、社會、人類和保護五個方面的能力綜合測量貧困{6}。從2010年開始,UNDP使用多維貧困指數(MPI)來測量多維貧困人數及每一個多維貧困家庭的貧困程度,MPI的維度指標包括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標準等。近年來我國學者尚衛平和姚智謀{7}(2005)、陳立中{8}(2008)、胡軍和王繼新{9}(2014)開始致力于能力貧困的指標體系構建,通過標準化的量化方式對貧困狀況進行測度。由于每個學者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對能力的定義及測量的維度也不相同。Nussbaum(2003)認為,應該有一張能力“清單”來明確確定“能力”的中心維度,以避免不必要的隨意性{10}。森(2004)則反對制定出一個通用的能力清單,認為這一做法忽視了不同研究的差異性{11}。Alkire(2007)則認為不存在一個適合于所有研究的、權威性的能力“清單”,研究者可以通過規范性的假設或現有理論、已有的數據、公眾輿論選擇以及經驗分析五種方法來選擇合適的測量項目{12}。

本文認為,Alkire關于能力維度選擇方法的觀點對實際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因為世界是多元化的,能力貧困概念及其測量必須考慮到國情和歷史等具體的社會情境來確定,研究者可以在能力貧困基本維度的基礎上,添加符合本土情境的相關指標。因此,參考現有的相關研究,在本課題組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本文選擇了個人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居住環境、健康狀況、社交生活、尋找資源能力及家庭關系、家庭經濟狀況8個項目衡量個人能力貧困程度。這些指標既強調社會成就取向的能力,也關注情感連接取向的能力。

3. 能力貧困的影響因素

關于能力貧困,我國學者劉爽{13}(2001)、段世江、石春玲{14}(2005)、方勁{15}(2011)、李小勇{16}(2013)、魯子問、夏谷鳴{17}(2014)比較關注特殊地區和特殊人群的貧困問題,比如農村和城市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地區的貧困表現,進而提出降低貧困的對策建議。這類研究雖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我國能力貧困現狀的了解,但缺乏對能力貧困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只有鄒薇(2012)利用多維貧困指數探討了致貧原因,發現戶主的職業、年齡、教育水平、家庭規模、地區特征等變量對多維度能力貧困程度產生影響{18}。鄒薇的研究方法給本文帶來很大啟發,但是,該研究以經濟學為視角,較少關注社會結構因素對能力貧困的影響,而能力貧困是一個多層次、綜合性的社會現象,社會層面的因素必然會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社會質量理論是近年來研究社會問題的最新視角,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19},但直接應用該理論探討能力貧困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擬做一些嘗試。

(1)社會質量與能力貧困

社會質量理論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歐洲,目前已成為國際社會政策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范式。在歐洲社會質量理論的開創者貝克(1997)等人看來,社會質量指的是公民在那些能夠提升他們的福利狀況和個人潛能的條件下,參與其共同體的社會與經濟生活的程度{20}。社會質量衡量的是社會關系的質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和推動社會參與{21}。依據社會質量理論,人是作為“社會人”而存在的,個體的自我實現離不開社會關系,而社會關系的發展有賴于四個條件的滿足:首先,人們必須有機會獲得那些有助于互動實現的資源(社會經濟保障);其次,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應該具有開放性(社會包容);再次,社會應該具備集體認可的價值和規范以促進共同體的形成(社會凝聚);最后,人們必須有能力參與社會互動(社會賦權){22}。這四個維度構成了衡量社會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

從第一個指標來看,社會經濟保障指的是人們獲取可用來提升個人作為社會人進行互動所必需的物質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可能性。一個具有高質量的社會必須能夠保障人們的社會經濟安全。社會經濟安全要求社會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并且能夠采取保護措施保障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對收入、教育、健康照顧、公共衛生等資源的享有,而教育、健康、收入等正是能力貧困中“能力”的幾個核心維度,由此我們得到第一個假設:

假設1:社會經濟保障水平越高,個人能力貧困程度越低。

社會質量的第二個指標是社會包容,關注的是人們能夠接近并且被整合進那些構成日常生活的多樣化制度和社會關系的程度,公民身份、社會排斥等概念是其核心議題{23}。社會包容的對立面是社會排斥,所謂社會排斥,是指感覺到被部分地或完全地排除在那些能夠決定社會地位與公民身份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系統的動態過程,{24}一個具有高質量的社會應該表現出最低限度的社會排斥。社會排斥與貧困關系密切,概念互相交疊,在森(2005)看來,社會排斥是造成能力剝奪的重要原因之一{25},而一個包容的社會則具有能夠促進公民權利實現的多種制度安排,從而有效緩解貧困,由此得到本文的第二個假設:

假設2:社會包容水平越高,個人能力貧困程度越低。

社會質量第三個指標社會凝聚指向的是以團結為基礎的社會認同,一個高質量的社會應該在共享的價值和規范的基礎之上,增加集體認同、減少社會分化,實現社會成員的和諧共存。社會凝聚包括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減輕不平等和縮小社會差距;二是強化社會聯結。雖然社會凝聚是一個描述社會層面特征的概念,但它對個人生活質量也有極大影響,研究表明,建立在社會資本基礎之上的社會凝聚能夠有效提升社會成員的福利水平{26}。由此,本文提出第三個假設:

假設3:社會凝聚程度越高,越能夠降低個人能力貧困程度。

社會賦權是社會質量第四個指標,指的是個人的力量和能力在何種程度上通過社會結構發揮出來,社會結構能在何種程度上提高個人的行動能力{27}。“賦權”要求社會能夠確保公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并能利用各種機會實現自身發展,也即要增加人們對生活的選擇自由;森的能力貧困理論更是把個人的自由視為社會發展的中心目標,并把重建個體的能力即增能,作為解決能力貧困問題的根本措施,而增能主要是通過社會賦權實現的,基于此,本文提出第四個假設:

假設4:社會賦權程度越高,個人能力貧困程度越低。

(2)社區能力與能力貧困

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世界各國紛紛轉向本土資源開發,社區能力對民眾生活的作用日益凸顯。而在中國大陸,伴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和社區承擔的職能不斷增多,社區基層組織與居民關系越來越密切,社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此,本文將社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探索社區能力對城市居民能力貧困可能產生的影響。

社區能力理論強調社區發展的主動性和基層參與的重要性,主張通過挖掘本土資源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試圖以提升社區成員的集體能力來影響發展機會。根據社區能力理論,社區并不是外界影響的消極接受者,它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并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努力,這種去回應挑戰并采取行動的力量就是社區能力的核心{28}。除了理論研究之外,社區能力理論也被用來探索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其中包括反貧困問題的研究。社區能力理論主張通過賦權和增能,減少社會排斥,達到促進地區發展和提升個人福利的目的。Paugam{29}(2002)、錢寧{30}(2007)、陳福平{31}(2013)、徐延輝、黃云凌{32}(2013)的研究表明,通過社區能力建設來增加社區公共物品、解決貧困問題是一個可行的行動領域。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5:個人所在社區的社區能力水平越高,越能夠降低個人能力貧困程度。

通過文獻回顧可以發現,無論是社會質量理論還是社區能力理論,都與能力貧困理論具有邏輯一致性,而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之間也存在著密切關系。一方面,“社會質量關注的是個體作為社會存在的自我實現程度,因此,質量的意義必須通過個體的日常生活環境體現出來”{33},而社區正是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場景,社區在調動資源、應對挑戰、提升社區居民福祉等方面能力的高低正是社會質量的具體反映;另一方面,社區通過調動基層參與,挖掘本土資源等方式積極應對挑戰并采取行動,在整個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日益積極的角色,社區能力的提升對于改善整個社會的發展質量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F有的文獻很少將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結合起來研究能力貧困問題。因此,本文擬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深度分析,揭示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對能力貧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二、研究設計與變量測量

1. 數據來源及樣本概況

本文主要使用本課題組在深圳市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研究。課題組于2011年7~10月在深圳市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在深圳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本文將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定義為城市人口。調查抽樣根據深圳各區人口比例、結構特點及社區類型采取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進行,共發放問卷1 300份,有效問卷1 010份。樣本構成如表1所示。

2. 測量變量

(1)自變量: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

1)社會質量

第一,社會經濟保障。本文選擇個人月收入及家庭收入充足性作為社會經濟保障的代表項目。前者對應的問題是“您個人每月平均收入是多少元”,在回歸分析時采用對數形式;后者的問題是:“您的家庭收入相對于以下開支而言,是否充足:教育、住房、醫療費用、父母兒童照顧、日常開銷”,對問題選項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評分(1=很不足,5=非常充足),經過因子分析及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形成一個家庭收入充足性因子。

第二,社會包容。本文從社會接納和社會平等兩方面來衡量社會包容程度。問卷中對應社會接納水平的問題是:“您能否接受下列人員做您的鄰居”,問題以量表形式出現,答案選項為“不能接受”、“無所謂”、和“能接受”,分別賦值1~3分,進行因子分析后簡化為兩個因子,命名為普通接納因子和特殊接納因子,如表2 所示。在帶入回歸模型時,根據兩因子對解釋方差的貢獻率進行合并,形成一個社會接納綜合因子,即社會接納綜合因子=普通接納因子值×0.2772+特殊接納因子值×0.2026。分值越高,社會接納水平越高。

對于社會平等,我們給出了四條有關外地人的陳述,即“外地人如果有能力,應該有同樣機會成為政治領導人”、“外地借讀生應該有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權利”、“外地人如果有能力,應該有同樣機會成為企業主管”以及“外地人應該享有與本地人同樣的社會保障待遇”,詢問調查對象的同意程度,答案包括從“完全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五個選項,分別賦值1~5分,因子分析后得到一個社會平等因子。

第三,社會凝聚。代表項目是社會信任和社會認同。社會信任的測量方法是詢問調查對象對不同人群的信任程度,答案選項從“完全不信任”到“完全信任”,分別賦以1~4分,進行因子分析后得到一般信任因子(醫生、商人、雇主、老師、記者)、普通信任因子(陌生人、不同信仰者、外國人)和特殊信任因子(家人、朋友、鄰居)。進行回歸分析時,合并為一個社會信任綜合因子。

對社會認同的測量是通過詢問調查對象對于五種身份的認同程度實現的,答案選項從“非常不認同”到“十分認同”,對應分值為1~4分,然后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兩個因子,分別命名為國際認同因子(中國人、亞洲人、世界一員)及地區認同因子(本社區、本城市居民)。帶入回歸模型時,根據對解釋方差的貢獻率合并為一個社會認同綜合因子。

第四,社會賦權。本文以是否參與上次人大代表選舉(代表制度化的政治參與)以及社團參與狀況來反映社會賦權水平。前者對應的問題是:“上次人大代表選舉時您有沒有投票”,答案分為“有”和“沒有”;考察社團參與狀況的問題為:“是否參加過以下團體:體育或娛樂團體;藝術、音樂、教育或文化團體;工會;政黨;職業協會;與學校有關的團體;宗教團體;宗族組織”,將“從未參加”、“偶爾參加”和“經常參加”分別賦值1~3分后進行因子分析,得到政治性社團參與因子、娛樂性社團參與因子和信仰性社團參與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時,合并為一個社團參與綜合因子。

2)社區能力

考慮到指標的可操作性,我們參照Labonte 和 Laverack的方法確定社區能力的測量項目,最終選擇15個指標,由調查對象判斷自己所在社區與這15條陳述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進行因子分析后簡化為一個社區能力因子,分值越高,社區能力水平越高。

(2)因變量:能力貧困程度

與從收入角度定義貧困不同,以能力識別貧困更關注那些對個人選擇其所珍視的生活的自由的剝奪,這意味著同樣的客觀條件對于不同的個體而言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我們根據調查對象對自己八個方面能力狀況的主觀評價,來測量其能力貧困程度。問卷中對應的問題是:“請您對自己以下各方面情況進行評價”,對答案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評分(1=非常好,5=非常差)。為了簡化這八條陳述,我們采用主成分法進行因子分析后得到兩個因子,即“成就取向能力貧困因子”和“情感連接能力貧困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時,根據兩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合并為一個能力貧困綜合因子,因子分值越高,表示能力貧困程度越深。

三、研究發現

為了考察社會質量、社區能力對于能力貧困的影響,我們以能力貧困程度作為因變量,以社會質量的四個條件性因素以及社區能力因素作為自變量,以性別、來源地、年齡、年齡平方、教育年限和婚姻狀況作為控制變量,最終建立三個回歸方程模型(見表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社區能力衡量的是一個社區在整體層面上的能力水平,所以居住在同一社區的居民在社區能力得分上高度相關,這違背了OLS回歸的獨立性假設,因此我們以社區來定義類群,以此來調整樣本在社區層次上的集聚效應,得到穩健的方差估計。在模型一中只引入了控制變量,調整后的R2為6.16%,即單靠個體特征變量能解釋6.16%的方差;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礎上加入社會質量的四個條件性因素,R2達到21.77%,大大提高了模型的解釋力;模型三進一步加入了社區能力因子,R2再次提高,達到23.19%。

根據表5的分析結果,我們有以下發現:

在模型一中,樣本的年齡、年齡平方和教育年限等個體特征變量對其能力貧困程度有顯著影響,但在引入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相關變量后,就只有教育年限的影響依然顯著,表現為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力貧困程度越低;在模型二中,已婚人士的能力貧困程度比沒有配偶者低,可見婚姻的締結具有增進雙方福利的功能。

在本研究中,我們更關注的是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對能力貧困的影響,因此將重點關注模型二和模型三的結果:

第一,社會經濟保障對能力貧困程度具有顯著影響。個人月收入越高,能力貧困因子得分越低;如果家庭收入相比于家庭開支而言越充足,則樣本的能力貧困程度就越輕,假設1得到完全驗證?!皬哪芰嵌妊芯控毨щm然反對把收入作為判斷貧困的唯一標準,但都承認收入是評估貧困和不平等的重要變量之一,收入的相對剝奪會帶來能力的絕對剝奪”{34},而家庭經濟負擔進一步加劇了個體將收入轉化為功能性活動的困難。

第二,社區包容維度的社會平等因子和社會接納因子均表現出對能力貧困程度的負向影響,但二者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2沒有得到數據支撐。依據社會質量理論,社會包容能把人們整合到社會關系中,增加社會參與,促進社會增能{35}。社會包容的核心議題是社會排斥,社會排斥不僅是能力剝奪的一部分,還是造成各種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36}。按照這種觀點,社會包容水平的提升,應當有助于降低能力貧困程度,然而數據分析結果并未有力支持這一論斷。

第三,在社會凝聚維度,社會信任因子的影響不顯著,而社會認同程度的提高則能顯著降低樣本的能力貧困程度,假設3得到部分驗證。貧困地區都存在著不同層面的資源匱乏問題,既有物質資源的不足,也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缺乏,其中社會資源的匱乏是造成貧困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它決定著其他類型的資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社會信任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能夠通過信息共享、推動互惠互利的集體行動,促使人們改善社區及個人層面的貧困處境,然而本文的分析結果卻未能證明社會信任對于減輕能力貧困具有顯著作用。

第四,社會賦權維度的社團參與因子對能力貧困程度具有顯著影響,但是否參與上次人大代表選舉則與能力貧困程度的改變沒有必然聯系。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個體的社團參與水平越高,能力貧困程度越低,假設4得到部分驗證。根據能力貧困理論,通過賦權和增能可以增加人們選擇生活的機會和自由,而參與社團將是一個現實的增權途徑。是否參與上次人大代表選舉之所以對能力貧困程度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參與選舉的樣本數量太少,只有14.2%的調查對象表示參與過最近一次的人大代表選舉;二是“我國的基層人大代表選舉制度還不夠完善,選舉缺乏合意性”{37},使得人們是否參與選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實際價值。

表5還顯示,社區能力對能力貧困具有重要影響,社區能力因子每提高1分,能力貧困得分就會降低0.056分,并且這一結果能夠推論到總體,假設5得到完全證實。已有研究表明,社區能力對個人福利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路徑來實現:一是構建合作網絡,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共服務;二是通過社會參與,獲得社會資本和社會支持?!芭c政府績效相比,社區能力對于提高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滿意度影響力更大”{38},本項研究也表明,提升社區能力對于解決居民能力貧困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四、結論與討論

通過數據分析,基本證實了我們有關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與城市居民的能力貧困存在密切關系的假設,并形成了兩個基本結論:

1. 能力貧困比收入貧困范疇更廣泛

本研究表明,能力貧困與收入貧困概念在表征貧困程度方面存在重大差別。比較調查對象在能力貧困八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后可以發現,分值最高即貧困程度最深的是尋求資源或幫助的能力,這從側面反映出當前我國社會保障、社會服務還不足以有效回應居民的需求。相對而言,人們對情感連接取向的能力狀況比較滿意。對能力指標的深入分析說明,人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要達到特定的生活水準就需要不同的資源來支持;單純的收入指標并不足以衡量人們的貧困程度,因此在制定反貧困戰略時應當考慮人們的多維需求。

2. 提升社會質量和社區能力對于降低能力貧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提升社會經濟保障水平是降低能力貧困的有效方法。經濟增長本身并不必然帶來社會的高質量,國家的經濟發達與居民的能力貧困完全可能并存。因此在保障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確保人們對教育、醫療、環境等領域社會服務資源的獲取,普惠型社會服務應成為我國社會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為城市貧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社會安全網,也是降低能力貧困最為直接的途徑之一。社會保障不僅可以降低人們的生活風險,而且可以通過推動更為平等和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的建設,達到增加人們收入和減少貧困的目的{39}?!坝捎诳尚心芰εc收入之間具有一種雙向的關系,享受生活的可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個體獲得高收入能力的提升”{40},所以通過普遍的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不僅能夠直接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能夠增強人們擺脫收入貧困的能力。

其次,培育社會信任,增強居民身份認同感,是緩解能力貧困的重要途徑。盡管社會信任對降低能力貧困的作用未能得到本研究的數據證實,但社會信任是構成社會凝聚的重要元素,它能夠通過集體責任和連帶關系,降低社會運行的成本,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政府應當在全社會建立起共享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加強信任基礎上的團結與合作,對抗能力貧困。與此同時,還應該重視積極的社會認同對于促使人們主動應對貧困的重要作用。根據社會認同理論,個體會通過社會分類對自己的群體產生認同,進而通過維持積極的認同來提高自尊。當認同受到威脅時,個體會采取各種措施來加以解決,因此,當能力貧困的存在動搖了個體積極的社會認同時,當事人會有較強的動力來尋求解決之道。應該通過加強大眾媒介的正面引導作用、建構整體性的利益關系協調機制等方式,提升城市居民的社會認同,激發其應對貧困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第三,以社會賦權激發個體潛能、提升個人能力,是解決能力貧困問題的根本落腳點。國家和社會在加強和保障人們的可行能力方面具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但這是一種支持性的作用,而不是提供制成品的作用。在為弱勢群體提供有利生存的客觀環境的同時,還要提升其自主決策的自由和能力。發展型社會政策理論認為,一個人收入低是因為在勞動力市場上沒有良好的表現,其根源在于受教育不足,因此社會政策的重心之一應該是發展教育,通過教育和職業培訓增加弱勢群體的人力資本存量,從根本上改善其生存環境。此外,本研究還發現,社團參與也是一種對解決能力貧困頗為有效的賦權途徑,應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社團參與機會,推動居民參與和公民社會的發展。

第四,降低社會排斥、實現包容性增長,是解決能力貧困問題的關鍵環節。雖然本文沒能用數據分析直接證實社會包容對降低能力貧困的積極作用,但社會排斥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引發貧困。社會排斥理論的真正意義在于強調人的價值只有在社會關系中才能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被排斥于社會關系之外,本身就是能力貧困的一部分。因此,以機會平等的增長為基本訴求的包容性增長應該成為我們的選擇。

最后,要推進社區能力建設,發揮基層社區在解決能力貧困問題的積極作用。未來我國城市社區在制定反能力貧困計劃時,可以通過提升社區能力來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注 釋:

{1}劉敏:《貧困治理范式的轉變——兼論其政策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2}UNDP:“Hum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6”,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

{3}{40}Sen A K:“Development as Freedom”,New York:Knopf,1999,pp.87.

{4}{34}阿瑪蒂亞·森:《評估不平等和貧困的概念性挑戰》,《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2期。

{5}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

{6}施錦芳:《國際社會的貧困理論與減貧戰略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第3期。

{7}尚衛平、姚智謀:《多維貧困測度方法研究》,《財經研究》2005年第12期。

{8}陳立中:《轉型時期我國多維度貧困測算及其分解》,《經濟評論》2008年第5期。

{9}胡軍、王繼新:《有效需求視角下的農民“信息貧困”問題》,《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10}Nussbaum M:“Capabilities as fundamental entitlements:Sen and social justice”,Feminist Economics,Vol.9,No.23,2003.

{11}Sen A K:“Capabilities,lists,and public reason: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Feminist Economics,Vol.10,No.3,2004.

{12}Alkire S:“Choosing dimensions: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Chronic Poverty Research Center Working Paper 88,2007.

{13}劉爽:《試論消除能力貧困與西部大開發》,《中國人口科學》2001年第5期。

{14}段世江、石春玲:《“能力貧困”與農村反貧困視角選擇》,《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增刊。

{15}方勁:《可行能力視野下的新階段農村貧困及其政策調整》,《經濟體制改革》2011年第1期。

{16}李小勇:《能力貧困視域下中國農村開發式扶貧的困境與超越》,《理論導刊》2013年第2期。

{17}魯子問、夏谷鳴:《貧困地區扶貧開發能力建設探討——以批判性思維能力建設為視角》,《湖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18}鄒薇:《我國現階段能力貧困狀況及根源—基于多維度動態測度研究的分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年第5期。

{19}夏延芳:《社會質量理論對我國社會政策建設的啟示》,《湖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20}Beck W,L van der Maesen,A Walker(eds):“The Social Quality of Europe”,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pp.267-268.

{21}{22}Walker A,L van der Maesen:“Social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Paper for ESPA-NET Conference,Copenhagen,13-15,November,2003.

{23}{27}L van der Maesen,Alan Walker:“Indicators and Social Quality:Outcomes of the Eurepoean Scientific Network”,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Quality,5(1/2),2007.

{24}Walker A,Walker C,Britain Divided:“The Growth of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1980s and 1990s”,London: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1997.

{25}{36}阿瑪蒂亞·森:《論社會排斥》,王燕燕摘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3期。

{26}Regina Berger-Schmitt:“Social Cohesion as An Aspect of the Quality of Societies:Concept and Measurement”,Eureporting Working Paper,No.14,2000.

{28}Beckley T M,Martz D,Nadeau S,Wall E,Reimer B:“Multiple Capacities,Multiple Outcomes:Delving Deeper into the Meaning of Community Capacity”,Journal of Rur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Vol.3,No.3,2008.

{29}Paugam S:“The lessons to be learnt from methods of regulating poverty in Europe”,Cling,Jean-Pierre,Razafindrakoto,Mireille,Roubaud,Francois(eds.),New International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London:Routledge,2002,pp.75-97.

{30}錢寧:《農村發展中的新貧困與社區能力建設:社會工作的視角》,《思想戰線》2007年第1期。

{31}陳福平:《鄰里貧困下的社區服務與能力建設》,《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第2期。

{32}{38}徐延輝、黃云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年第4期。

{33}艾倫·沃克:《21世紀的社會政策:最低標準,還是社會質量》,《社會政策評論》2007年第1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5}林卡:《社會質量理論,研究和諧社會的新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37}蔣勁松:《論人大代表選舉的合意性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39}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院:《反對貧困與不平等——結構變遷、社會政策與政治》,郭爍譯,《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Social Quality,Community Capacity and Capability Poverty of Urban Residents

XU yan-hui,GONG zi-yu

Abstract:Poverty is generally viewed merely as lowness of income in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s,which neglects itsnon-economic aspect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poverty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social quality and community capacity on Chinese urban residentscapability povert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firstly,among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quality,soci-economic security,social cohesion and social empowermen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apability poverty;secondly,urban residentscapability poverty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apacity.

Key words:social quality;community capacity;capability poverty

(責任編校:文 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噜噜噜|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日韩视频福利|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欧美日一级片|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99资源在线| 九九九国产|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夜色视频| 色成人亚洲| 婷婷丁香色|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99精品视频| 91精品综合| 91九色视频网| 亚洲午夜综合网|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三区二区|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91无码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色色中文字幕|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区欧美区|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