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男
【關鍵詞】 作文教學;三年級;內容;方法;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091—01
小學三年級開始正式啟動作文教學,如果教師指導點撥不得要領,學生就會對作文感到無所適從。怎樣讓學生愿意寫作文是三年級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從習作內容入手,解決興趣問題,愿意寫作文
1. 選擇有趣的素材。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的素材要有意思、有真情、有趣味,這是習作成功的前提和保證。如,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這是學生較熟悉的歇后語,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個歇后語編生活故事,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學生經過想象后,作文題目五花八門,有雞蛋的宣言、雞蛋碰石頭——石頭的悲哀等,內容豐富,讓人大開眼界。
2. 挑選恰當的題目。選擇生活化、兒童化的作文題材,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我手寫我心”。日記、半命題或者自由作文相對于命題作文要精彩得多、鮮活得多。初次自由寫作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我有一個小秘密》。學生的作文內容有趣而豐富,有的學生寫夢中尿床,有的學生寫對父母撒謊等。從學生的作文中,筆者知道他們心里有許多自己的想法、愿望、怨氣和委屈,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訴說的機會,鼓勵他們傾訴,讓他們痛痛快快宣泄自己的情感,說出心里話。
二、從寫作方法入手,解決結構問題,知道怎樣寫
教師的指導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確地“導”,教給“寫”的方法,學生才會寫出好的文章來。
1. 以讀帶寫,范文引路,加強讀寫結合。充分運用教材自身的特點,指導學生掌握單元課文的訓練重點,明白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抓住范文,引導學生精讀佳詞好句的同時,模仿一些優(yōu)美段落的寫法。如,三年級下學期要求介紹家鄉(xiāng)的景物,教完《珍珠泉》這篇文章后,筆者要求學生以五泉山中的“五泉”為題進行模仿,學生通過細致觀察,找到了泉的特點,通過查找資料,知道泉的歷史、作用,通過看、聽、查,加上《珍珠泉》這篇課文的引領,學生寫起來非常順手。
2. 有的放矢,精心點撥,解決寫作思路。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為了使學生有扎實的作文基本功,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按照海面——海底——海灘的方位順序構段;《美麗的小興安嶺》按照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順序構段,《香港——璀璨的明珠》按它的地位和作用構段。教學中,教師要給出這些文章的行文思路,讓學生對自己的文章也建立一種立體的思維模式,然后通過多次練筆,做到活學活用,手到擒來。
三、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解決語言問題,知道要寫什么
學習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從生活入手,獲得鮮活的語言,始終是作文的源頭。
1. 先做后寫,從虛無到真實。做是學生積累材料的最好途徑。為了讓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筆者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活動的過程,然后布置作文。如,描寫課余生活時,學生可以寫課余愛好,也可以寫自己學會的本領。于是,筆者安排學生回家學做家務,跟家長學習包餃子或者搗大蒜。這兩種家務活要比其他家務活更讓學生感興趣。筆者要求學生看清家長是怎么做的,聽清家長是怎么說的,寫出自己的實踐過程。
2. 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從說到寫需要一個過程,過高地要求會讓三年級的學生產生懼怕寫作的心理。因此,巧抓課文的空白點或者有爭論的部分,讓學生借此進行練筆,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學生的語言。如,《給予樹》中,金吉亞給援助中心陌生的小女孩買布娃娃,金吉亞在卡片上會怎樣給小女孩留言呢?筆者讓學生寫一段留言,表達金吉亞的心愿。小女孩拿到了金吉亞的布娃娃,又會怎樣感謝金吉亞呢?筆者又讓學生寫一封信給金吉亞,表達小女孩的感激之情。這個小練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潛在的情感,也使學生掌握了一種與人溝通的方法。
總之,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篇篇文筆優(yōu)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