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羽
摘要:文章圍繞肖邦四首敘事曲的作品標題性及創作特點展開討論,分別對肖邦四首敘事曲研究現狀進行敘述簡括,進而研究肖邦四首敘事曲的作品標題性特點和創作特點,最后進行文章總結。
關鍵詞:敘事曲 標題性 創作特點
作為最有稟賦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肖邦堪稱偉大的演奏藝術大師之一。他不但是鋼琴詩人,而且在創作鋼琴曲時題材多樣化、內容豐富化,作品感情淳樸,不少作品成為經久不衰的音樂會經典曲目。肖邦創作的敘事曲,在眾多創作曲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表現出波蘭民族生活習俗以及熾熱的愛國情感。奔放的曲調、多彩的和聲、自由的結構,無不展示著鋼琴演奏曲的豐富多彩。這種敘事鋼琴曲體裁是肖邦首創。其創作的四首敘事曲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鮮明的創作特點,凝聚了此類體裁鋼琴曲的音樂精華,值得探究。
一、肖邦四首敘事曲研究現狀
國內外研究肖邦敘事曲相關的資料不少,學者們的研究側重點各有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創作背景以及樂曲內容方面的研究。比如1999年出版的《鋼琴詩人肖邦》、2001年葉松榮的歐洲音樂文化史論稿、1999年葛儉的《肖邦》、1994年黃麟鵬的《西方音樂史》等;二是肖邦在這種音樂體裁上所作的改進和創新。具體研究成果有2003年由張東盾等人發表的文章《肖邦鋼琴敘事曲的藝術特點》、2006年愛德華·巴克斯特·培理的《肖邦的敘事曲》、1999年胡千紅的《肖邦鋼琴音樂的創作個性》等;三是針對四首敘事曲進行曲式上的細致分析,研究鋼琴曲的演奏方法。具體研究成果有1960年索洛甫磋夫的《肖邦的創作》、2006年劉亦楠的《淺析肖邦F小調第四鋼琴敘事曲》、2006任筱敏的《解讀肖邦鋼琴第一敘事曲所想到的》等;四是針對四首敘事曲進行研究的學術性論文;五是對肖邦的創作歷程、敘事曲體裁角度進行研究的相關資料。比如錢仁康的《肖邦敘事曲解讀》等。
可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肖邦鋼琴曲的研究是比較多的,不過對肖邦四首鋼琴敘事曲進行標題性和創作性特點研究的并不多。
二、肖邦四首敘事曲作品標題性特點
肖邦的敘事曲和其他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不同,基本上都沒有標記任何標題或者作品內容相關文字,不過,根據后人對其作品的研究發現,其四首敘事曲都具有突出的標題性特點,也就是說內容側重點明顯。下面就一一介紹這四首敘事曲的標題性特點。
第一首敘事曲為《g小調敘事曲》,這首敘事曲的標題性主要體現了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這種情感并非通過具體情節描述來體現,而是選取很多典型形象來表現。旋律開場就是一種深沉悲傷的主題,安詳中帶有憂慮的情感,讓人聯想到即將引出一個遙遠的故事。隨之,進入一個情結憂郁的主題,也就是作曲家在獲知瓦連羅德身世之后的那種心情。后者對前者進行了發揮和深入,兩大主題都在展開部中得以升華。再現部選取倒裝式,拉長了音樂結尾,整個曲子形成一股巨大洪流,將整首音樂推至高潮,表明了對瓦連羅德英雄主義的深情歌頌。
第二首敘事曲為《F大調敘事曲》,這首鋼琴曲是四首敘事曲中標題性最鮮明的一首。第二敘事曲讓心理刻畫和自然描繪融為一體。整首曲子有兩大主題,層次分明。第一主題是田園風格,由此也呈現出一種愉快、輕松的恬靜氛圍。同時,這一主題又是該曲子的綜合性主題,結合了歌曲性和舞曲性,敘事性和抒情性。第二主題則為第一主題的突轉,就像寧靜的湖面上由于颶風而掀起了陣陣波浪,震駭人心。兩大主題形成鮮明對比。尾聲表現出的熱情有增無減,一直到最后,音樂戛然而止,似乎又重返到第一主題那種寧靜的氛圍,而又不得不讓人深思,這是一種悲涼語言的敘述,又是一種傷心的回答。
第三首敘事曲為《降A大調敘事曲》,該首曲子創作于1841年,當年肖邦在其別墅避暑,莊園環境清幽。此階段的波蘭民族兇多吉少,而肖邦自身健康也每況愈下,痛苦不堪。這些都未曾影響到肖邦的創作生命力,反而讓其更加勤奮和勇敢,這種性格造就了他一生最為輝煌的創作亮點。第三首敘事曲的標題性主要體現在情感生活以及田園生活方面,突出一個主題,即為光明終將出現,黑暗必定逝去,給人以點亮希望之感。此敘事曲和第一首敘事曲存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色彩鮮明、思想深刻、充滿熱情。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曲調分明,從敘事到抒情,熱情逐漸高漲。而到第三主題,便充分體現出優美和華麗,以至于為結尾將三大主題有機融合在一起做下鋪墊。
第四首敘事曲為《f小調敘事曲》,創作于第三敘事曲之后的1842年。這個時期的肖邦生活艱辛,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承擔更多的鋼琴教學任務,而自身疾病纏身,所剩的創作時間寥寥無幾。肖邦念國思鄉,陷入一種孤獨憂傷和悲憤的情緒之中,但是從他的作品中絲毫看不出那些痛苦和悲傷。這首敘事曲的標題性主要表現在一種悲壯熱情以及英雄氣概上。每一個主題都通過抒情方式來表達這種情感,相互之間的戲劇性沖突幾乎不存在,整首曲子一氣呵成,在這種情感表達中也透露出些許的回憶和期望之情,且這些情緒較為隱匿和克制。
三、肖邦四首敘事曲作品創作特點
肖邦四首敘事曲的創作都有著一定的創作背景,樂曲中也表現出明顯的創作特征。比如曲式上、背景上,所抒發情感、塑造形象方面等。
第一敘事曲,其曲式結構如下:
肖邦創作第一敘事曲的過程,也是波蘭華沙起義失敗的過程,肖邦的創作自然離不開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在這種籠罩著的悲劇氣氛中,肖邦選取了具有英雄氣概的悲劇形象,表現的是愛國主義熱情,國家危亡、民族生存、人民英雄、失敗打擊等,各種情感匯聚其中。全曲結構以及調性都對稱,不過音樂形象發展并非平衡式,而是越來越厚重,使得悲劇性到最后達到高潮。該曲引子具有提綱挈領之用,不僅具有悲劇性因素,還具有史詩般的英雄氣概,并且這種作用延伸至主部。主部的情感和節奏都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膨脹和升華。而整個主部通過不同音調的選擇而表現出綜合性的主題特點,或嘆息、或圓舞曲、或撥弦??傊?,讓人感受到一個遙遠的故事隨著音樂而講述開來,感慨無限。連接部作為音樂形象戲劇化的起步,與副部形成對比,并慢慢靠近副部,具有明顯的過渡作用。和聲方面,結束部為副部的補充。無論是節奏,還是音型,都非常具有藝術性。倒置的再現部趨向于副部,再一次升華了主題。
第二首敘事曲的曲式如下:
第二敘事曲創作于伐爾得莫薩修道院,其最大的創作特點就是主題分明。第一主題中,旋律如歌,整個律動都極為規整,不過在搖曳節奏性上保有寧靜,巧妙配合。第一主題到第二主題的過渡,是小行板和急板的過渡,所塑造的音樂形象有著天壤之別,具有復合的節奏,縱橫交錯,和第一主題形成鮮明對比。在第二主題的155小節重現了第一主題的節奏型,而又不同于第一主題的右手演奏,而是變化為左手,其創作之巧妙也就此可見一斑。尾聲部分創造出一種極為緊張的氣氛,采取規整的節奏模式將第二主題推至高潮,但是這種氣氛卻在最后突然中斷,讓人感受到第一主題的節奏和氣氛,不過和第一主題相比,暗生悲傷,肖邦以問號結束,便是其創作的又一妙處。
第三敘事曲的曲式結構如下:
就這首曲子的曲式結構來看,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費了不少心思。第一主題節奏平穩,敘事鮮明突出,就像是一場對話,溫柔而細膩,凸顯溫暖。第二主題中,基本節奏為弱拍,舞曲性質較為明顯,和第一主題的疑問式結尾節奏相符,使得整個音樂變化發生于無形之中。第三主題旋律流暢,頓生熱情和寬廣之感。再現第二主題部分就是第二主題的展開,至此,音樂逐漸被推向高潮,重復之中不乏改變,出現了第一主題的輝煌場面。再現部的第一主題旋律,不同于第一主題溫柔式的對話,而是趨向澎湃的激情,趨向音樂高潮。再現的第三主題速度較快,并最終以四個和弦結束。這首敘事曲所采取的抒情旋律先揚后抑,音區具有高低變換的特點,就像是一首愛情詩歌,男女之間相互問答,互訴衷情。
第四首敘事曲曲式結構如下:
這首敘事曲采取奏鳴曲式結構,不過也吸收了其他各種結構形式,比如變奏曲、回旋曲式等,所以整部作品顯得自由靈活。樂曲以引子開端,直奔主題。綜合性主題含有抒情歌曲、圓舞曲、語言音調三大因素。副部主題同樣具有抒情歌唱的特點,但是主部和副部之間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一個色彩明朗,一個圓潤流暢。展開部則更像插入部,具有即興式特點。而這正是肖邦敘事曲的特點之一,即興演奏、技術華麗。此處,肖邦選用主部主題材料發展,而且采取樂句樂節以及動機方法進行反復,整個結構在不穩定不規則狀態下變化多端。再現部中,引子以假再現的方式再次出現。肖邦采取復調卡農手法,然后,再現部中的副部和結束部相結合,融為一體,在逐漸增強的節奏中,將整首曲子推向高潮,這也是曲子的尾聲,在悲劇性熱潮中結束??梢哉f,第四首敘事曲所體現出的是肖邦后期的創作特征,具有一種內在悲劇性,不過,并不讓人覺得悲觀絕望,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英雄主義氣概以及愛國主義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肖邦的敘事曲充分體現了作曲家的風格特點和鮮明個性,作品標題性以及創作特征都非常明顯。肖邦的成熟作品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創新度,或者手法上,或者形式上。敘事曲的創作對于鋼琴曲創作來說具有開天辟地的影響。保持大體勻稱的情況下,富于變化而又不失簡約,便是肖邦作品的最大藝術特點。他的藝術并不受任何形式法則的限制和約束,極佳的旋律及和聲組合,充滿著作曲家的幻想。
筆者對肖邦敘事曲的標題以及創作特征進行一一分析發現,雖然四首作品都沒有明確的標題,卻充滿了標題性色彩。作品內容突出、感情豐滿,創作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每一首都成為經典曲目,值得后人研究和學習,尤其對于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學有著很強的學習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涂蓓.論錢仁康先生對肖邦音樂研究的貢獻——再讀《肖邦敘事曲解讀》[J].當代音樂,2015,(13).
[2]徐向黎.論肖邦鋼琴敘事曲的藝術特征[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2,(04).
[3]張誠,王明輝,謝晶晶,黃藝歐,范進德.《音樂藝術》校友文章摘要總匯(1979-2007)[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3).
[4]張紅蕾.肖邦敘事曲的詮釋與演奏[J].電影評介,2008,(06).
[5]李丹陽.肖邦敘事曲的節奏特征分析及在曲式結構中的意義[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1).
[6]張東盾,孫巖.肖邦鋼琴敘事曲的藝術特點[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3,(02).
[7]劉洋.淺談肖邦鋼琴敘事曲DE藝術特色[J].黃河之聲,2004,(06).
[8]孫威.淺談肖邦鋼琴敘事曲的藝術特征[J].音樂生活,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