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鳴
摘要:鋼琴音樂在十九世紀已經達到了頂峰,二十世紀以后的鋼琴音樂去向如何?其他演奏手法的與發音方式的融合,成為了現在作曲家的音樂開拓方式,將鍵盤樂當作打擊樂處理,徹底顛覆了幾百年來傳統的觸鍵方式,在新的世界里煥發出了全新的光芒,本文從鋼琴、打擊樂、弦樂入手,闡述了現代鋼琴音樂的演奏手法的融合
關鍵詞:鋼琴 演奏手法 現代音樂 融合
一、打擊演奏手法
將鋼琴當作打擊樂來處理,又將敲擊性的音響融入到鋼琴音樂創作中也是其技法中最有時代革新之一,表現在強調節奏特征,以音響的節奏分部為主導,忽略了音高變化的表現。旋律與和聲是沒有獨立意義的,必須依靠猛烈的打擊節奏,完成鮮明、多菱角音樂形象的塑造,體現在了音簇和預制鋼琴的發明中。音簇,也稱之為音塊,是常規的鋼琴演奏手法,在鍵盤上彈奏緊挨著的音程,從可能存在的最小音程單位中形成了和弦。美國作曲家考威爾是最早使用音簇這個理論的作曲家,他強調兩度疊置起來的音塊可以產生悅耳的聲音,在同時產生下方的和弦一起發聲時,交融在一起便很容易的讓人們的聽覺接受了。音簇的演奏在敲擊的同時必須按照嚴格的記譜進行。在考威爾的作品The Tides of Manaunaun中音簇的演奏手法要求用前臂來完成,包括了半音階、八度內的白鍵和黑鍵、琶音音型、一組音響的同時奏出。他的作品Tiger是音簇技法最為極端的一部,要求用手掌演奏、兩個前臂一起演奏,用拳頭演奏等,多數情況下手臂本身自然重量是足夠的,不需要額外加力量。音簇的演奏還有很多技法,比如前臂音簇、琴弦上的錘擊、琴弦上的滑奏、無聲的按下和弦等。預制鋼琴是凱奇發明的改變鋼琴自身的聲音媒介的形式,是實現鍵盤樂向全聲音理念轉變的一種新的嘗試。預制鋼琴即在鋼琴內安置物體,從而改變鋼琴自然震動的共鳴方式。預制鋼琴即在鋼琴內安置物體,從而改變鋼琴自然震動的共鳴方式。它表現在了忽略音高變下使鋼琴效果詩意化的表現,凱奇在他的作品中也體現了不同的鋼琴敲擊化的韻律,強調一種裝飾上的敏感音調的變化,即一種打擊樂的方式下使鋼琴效果詩意化的表現,凱奇在他的作品中也體現了不同的鋼琴敲擊技法,在作品《變的音樂中》使用了自然和人造的和聲方式與敲擊和弦并連續踩住三個踏板的方式,從而產生了多聲音線條的交織音效。
二、與弦樂手法的結合
將鋼琴與弦樂的結合就是對鍵盤演奏的徹底的顛覆,將部位轉移到了內部的琴弦上。考威爾是首次提出這個創作理念的,并提出了滑動音的概念,并發展到鋼琴的內部才能實現,在作品《The Banshee》中滑動音的組合似冬天的風的呼嘯,滑動音簇象征著女妖犀利的叫聲或哭聲。在作品《Ostinato Pianissimo》中,弦樂鋼琴的創作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在20世紀的鋼琴音樂中對鋼琴琴弦的處理有很多種方式。
(一)刮奏或撥奏
刮奏或撥奏,如用手指不同位置的直接刮奏——是一種比較容易把握的在鋼琴上的彈撥手法。在考威爾《The Banshee》中要求演奏者站在鋼琴的尾端用12種方式來撥奏琴弦,從而來描繪仙子的尖叫聲。還有一種刮奏是借助其他器具間接的刮奏,也是音色效果最為奇特的琴弦演奏法。在克拉姆作品《Primeval Sounds Cancer》中,用到了金屬鏈條在低音撥奏產生渾濁的音響來表現宇宙萌生的夢幻景象。
(二)琴弦上的拉奏手法
拉奏手法是弦樂器中比較常見的,主要借助琴弓與琴弦間的摩擦來產生豐富的音響,在作品《Minerva Web》,《The Tear of Niobe》中出現了大量用線或布在鋼琴琴弦上拉奏的音樂表現手法,產生的音響效果好似一架豎琴上緩慢舒張的音樂織體,也像電子合成完成的音樂。所表現的效果是非常和諧的,且鋼琴的音質在撥弦手法下表現得晶瑩剔透,節奏織體也是歡快愉悅的。
(三)琴弦上的啞音手法
啞音是指用一只手按住琴弦并借助延音踏板保持琴弦震動,另一只手在琴弦上進行特殊演奏,從而達到細致的音響效果。考威爾的作品《Aeolian Harp》,要求在無聲按下琴鍵并放開制音器同時,用手伸到琴體內部去撥奏琴弦,從而產生風琴的發聲。克拉姆作品《The Mystic Chord,Gemini》中,在神秘和弦出現時,要求用延音踏板下的無聲按鍵手法,配合播弦的效果,營造了一種朦朧的音響效果。
(四)音質鋼琴概念
音質鋼琴指在鋼琴樂器任意界面上演奏音樂,是由作曲家德魯格斯夫斯基發展的實驗性鋼琴創作手法。是將鋼琴演奏延伸到任意的部位,作曲家基于這個概念,并使用了多種鋼琴琴弦上的表現手法,如用大手鼓棒刮奏琴弦、在琴弦上放上物體并不間斷的彈奏、手指在琴弦上刮、用不同道具來敲擊鋼琴的金屬框架等。這些手法都發展了鋼琴不同的演奏方式并拓寬了鋼琴的音色表現,讓鋼琴這件古老的樂器又重新煥發出新的光芒。
三、結語
二十世紀是音樂多元化創作的時代,現代音樂對于樂器的演奏法已經上升到了作曲技法革新的高度,在傳統樂器上發展新的演繹方式成為了作曲家關注的焦點,鋼琴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發展出了色彩豐富的特殊音源來處理,也進入了一種蓬勃發展的狀態,并且挖掘了鋼琴正規狀態下的奇妙音色,將鋼琴當作打擊樂和弦樂來處理,徹底的改變了鋼琴幾百年來傳統的手指觸鍵方式,使其實現了演奏法之間的相互融合。
參考文獻:
[1][德]卡爾·萊默爾.現代鋼琴演奏技巧[M].姜丹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匈]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M].刁紹華,姜長斌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美]艾爾德.鋼琴家論演奏[M].葉俊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4]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