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 本文講的是讓中學生在閱讀中學到如何去改變他們的思路,去進行創新.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闡釋:鼓勵質疑,理解創新;抓住矛盾,引導探究;展開聯想,模仿創新;創設情境,拓展創新。
【關鍵詞】創新;質疑;閱讀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旺盛生命力的標志,更是學生的天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我們要為創新而教,要讓陶行知先生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精髓在語文教學中激起一泓活水。如何揚起學生創新的風帆呢?筆者認為鼓勵質疑、引導探究、豐富想象可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一、鼓勵質疑,理解創新
北宋哲學家張載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抓重點處質疑,于無疑處生疑,從平淡處見疑能促使學生求知、探索、創新。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隨時抓住契機,設疑啟發,以促發學生在求異辨析中有所創新。例如《太陽》第三自然段的教學: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然后匯報學習情況: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生:我通過認真地讀課文,知道這段講太陽很熱。
師:太陽有多熱?
生:太陽的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生:鋼鐵碰到太陽就會變成汽,太陽真是太熱了。
師: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熱的特點的?
生:太陽“是個大火球”用了比喻說明。
生:“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是假設說明。
師:大家學得很好,請把這些說明方法記下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生:鋼鐵碰到太陽會變成汽,這是真的嗎?太陽這么熱,有誰敢拿鋼鐵去碰它呢?
師:哪個同學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這是個假設說明。
生:這是為了更形象地說明太陽熱的特點。
生:(剛才提出質疑的學生)“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也算是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太陽熱的特點,可是,在這里用“估計”一詞是不是有點毛病?(表述得不很恰當)
師:你想讓老師幫你解決什么問題呢?慢慢說。
生:我想“估計”只是猜測而已,科學能用猜測嗎?“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師:(靈機一動)你說得好,問得更好!“估計”就是根據太陽的表面溫度推測太陽的中心溫度。這是科學家的推測而已。所以在這用“估計”。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將來是科學家的你,能用什么方法測量太陽中心的溫度?真的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生:我要設計出超級電腦軟件,利用電腦準確地測量出太陽的中心溫度。
生:(質疑的那位學生)老師,我畫好一幅畫,請看畫面內容:我身穿太空衣,手拿特制的探溫計,坐在宇宙飛船上,親自測量太陽的中心溫度。(此時,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師: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大膽地想象和創新,老師相信,10年,20年,30年以后,能向全世界宣布太陽的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的科學家就在我們班產生。
這一教學片斷,教師抓住了學生無疑處生疑的教育契機,揚起了學生“遙遠聯想”的創造風帆,學生不但在質疑辨析中理解了太陽的特點,而且培養了創新意識。
二、抓住矛盾,引導探究
我們的語文教材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及“矛盾”之處,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抓住“矛盾”,細心點撥,鼓勵學生自由獨立表達并真心給予評價,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拓展。如古詩《小兒垂釣》的教學片斷:
師:我們再看看插圖,聯系“側坐莓苔草映身”這句話,想一想,說一說你有什么新發現?
生:老師,圖畫錯了!旁邊的草并沒有遮在孩子的身上。應該在孩子的身邊再畫一點兒草。
生:不對,寫錯了。要寫“身映草”才對。
師:是寫錯了還是畫錯了,還是有其他原因?請開動腦筋,分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氣氛熱烈,情緒激昂。)
師:有沒有不贊成畫錯了,也不贊成寫錯了的同學?請把原因說給大家聽一聽,好嗎?
生:過路人看孩子可以說“草映身”。
生:從旁邊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說“草映身”。
師:真聰明,觀察的多認真。想得多有道理。其他的同學再看看圖,對不對呢?
三、展開聯想,模仿創新
閱讀教學是建立在作品和社會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的。一個高明的教師,要設法讓教材和知識“活化”起來,調動學生閱讀作品的情感和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彩池的神奇?(2)請用彩色泡沫紙,剪出一個你想象中的水池形狀,貼在黑板上。(3)看著貼滿“水池”的黑板,想一想,現在看到的水池像什么?(4)仿照例句寫話:仿照“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寫水池的形狀;仿照“溪水流到各個水池里,顏色卻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還不止一種顏色,上層是……,下層卻成了……;左半邊是……,右半邊卻成了……”寫五彩池的顏色。
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通過動手,創造出了形態各異、顏色多樣的池圖,豐富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被拓寬后,語言表達的欲望也被激發出來,富有創造性的傾訴,使學生對五彩池的神奇之處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四、創設情境,拓展創新
語言文字具有較強的形象性,能構建社會生活的一個個意境,繪成一幅幅令人遐想的圖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的感悟、體會,為他們提供自由想象、大膽創新的條件。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我應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章內容之后,出示了下列內容:
小駱駝從沙漠旅行回來了,有一天,他又到小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紅馬。這時小紅馬會怎么說,小駱駝又會怎么回答呢?請你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通過這樣的訓練,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形式和內容,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有益于挖掘學生創新思維的潛能。
【參考文獻】
[1]何統華.淺談創新教學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中學化學教學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李小蘭.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中學化學教學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八灘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