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芬
摘 要:課程體系建設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問題。該文通過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主線,根據行業社會發展需要,構建高職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實現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職;課程體系;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7-154-03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Changfen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a,Tongliang 40256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ypical work task,and takes professional post ability demand as the main thread,then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according to indu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while as comple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1 引言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是黨和國家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的重慶,解決好“三農”問題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進入調結構、轉方式、加快推進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農村建設也進入深入轉型升級階段。而要建設好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解決好“三農”問題,迫切需要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具有開拓精神的農村經營管理人才[1]。與此對應的現狀是農村勞動力配置不合理,且綜合素質不高[2],農村經管人才不足,尤其經營復合型的農村經管人才短缺[1]。因此,實施人才強農戰略,大力發展面向一線的農經管理職業教育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確定了高職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是關鍵,可以說高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課程體系建設[3]。因此,對于高職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要實現面向一線的農經管理人才的培養,首先就要構建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
2 課程體系開發設計思路
目前農經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課程設置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課程設置過于寬泛[4]。在就業為導向下,為拓寬學生的就業面,引入了過多的熱門的非農課程,導致學生不僅因課時所限無法深入掌握,又因專業目標不明確而興趣缺失,達不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在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必須考慮到既要滿足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需要,又要考慮到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由此我們確定了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設計思路為:通過對人才市場的調研,以專業調研、論證為支撐,明確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科學構建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同時根據行業社會發展需求,完善課程設置,確立富有時代特性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創業就業為導向,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協調,從而實現符合社會需要的面向一線的應用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3 構建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
3.1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課程開發設計 通過對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和人才市場的調研,以畢業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為依據,以應職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分析職業崗位能力,并根據崗位能力培養的主線,進行課程的開發設計。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的職業崗位,一是基層管理干部,主要為縣、鄉、鎮公務員及大學生村官等;二是經營管理人員,主要為從事農業經濟組織、農業企業、農村社區的經營管理工作的人員;三是技術員,如農業技術推廣員、農產品營銷與經紀人員等。通過對這些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得出崗位職業的基本素質、職業通用能力、職業關鍵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如圖1所示。并依據核心能力設置核心課程,具體對應如圖2所示。
圖1 崗位職業能力
圖2 專業崗位-能力-核心課程關系
3.2 根據崗位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框架 在明確了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全面培養和提高本專業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設置4個層階的課程:基本素質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崗位能力實訓課程。基本素質平臺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從事本專業崗位工作必備的基本政治、身體、心理等人文素質以及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參加職業崗位能力實訓奠定堅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基礎,并為終身學習與職業持續發展能力提高提供必備的認知條件。專業核心課程為培養本專業學生具備綜合管理農村基層工作的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奠定基礎。專業拓展課程的設置目的是使本專業畢業生在具備綜合管理農村基層工作能力的同時,增強對職業崗位功能變化的適應力。崗位能力實訓課程包括專業崗位能力實訓和頂崗實習以及畢業設計。通過課程外的崗位能力培訓以及組織學生獨立進入工作崗位,履行崗位職責和完成工作任務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4 根據行業社會發展需要,完善課程設置
4.1 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完善課程設置
4.1.1 現代農業發展對農經管理人才的要求 現代農業是指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的,生產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5]。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經驗式管理方式,現代農業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經營方法,進行科學化的經營管理,同時經濟數學方法、電子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和宏觀管理中運用,顯著改進管理方法。這對新時代的農經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要求,需要具備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理念,因此,在課程設置中,要有經濟學、管理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等相關課程。不同于傳統農業粗放型的生產模式,現代農業生產走的是集約化的道路,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不斷完善,土地規模經營逐漸成為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而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和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1]。如何將分散的農戶合作形成組織,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實現規模化、社會化生產,形成農工商一體化產業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這也對農村經管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在課程設置時,需要開設涉及農業合作制相關理論與實踐、農產品推廣、農產品市場營銷等相關課程。
4.1.2 新農村建設的升級轉型對農經管理人才的要求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新農村建設任務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進入到升級轉型階段,需要通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通過農村管理體制的改革,實現民主管理[6],從而最終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而將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第一步[7]。因此,在課程設置時,需要引入小城鎮建設等相關課程。
4.2 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完善課程設置
4.2.1 “互聯網+”形式下對農業發展的要求 隨著手機技術的更新迭代和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由此也對各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互聯網思維”一詞正是對此的現象總結。對于農業這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一樣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并涌現出許多成功的案例[8-9]。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正是體現了在互聯網思維下,加快各個行業換代升級的思路。在此社會大形勢背景下,農業職業教育自然不能忽視,因此,在課程設置時,需要增加電子商務、網頁設計等課程。
4.2.2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 21世紀,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教育部在教辦[2010]3號文件《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對做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為了推動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次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辦發〔2015〕36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因此,設置創新創業的課程必不可少,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具體課程中,納入實踐實訓體系更是重點。
4.3 根據行業社會發展需求完善課程體系 通過對行業社會發展需求的分析,完善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最終形成富有時代特性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如圖3所示。
圖3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5 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重要的一環。在課程體系框架下,按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思路,將課程實訓與行業企業實踐鍛煉以及頂崗實訓結合起來,貫穿于人才培養過程始終,形成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主要分為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如圖4所示。
圖4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具體實訓內容包括以下3個模塊,分別是職業基礎能力訓練模塊、職業專項能力訓練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職業基礎能力訓練模塊包括素質拓展訓練、辦公軟件操作等職業基礎能力的訓練。職業專項能力電子商務實訓、農業企業管理實訓、農村社會調查等職業專項能力的實訓,以此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的核心和關鍵能力。職業綜合能力訓練主要包括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
6 結語
高職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是適應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而開設的,雖然在我國屬于新專業,但每年招生人數迅速增長,如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亟需厘清。本文通過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根據行業社會發展需要,構建高職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實現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同類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提供參考借鑒。然而仍然還有諸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為適應現代行業社會的發展的需要,延伸的課程如何保證邏輯性和系統性;如何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的對接,并融合到實踐教學中;如何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明賢,黃文清.農村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及供給機制的完善——基于現代農業需求視角[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2]丘贈英.我國“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對策[J].學術縱橫,2015(05).
[3]楊玉榮,張春鳳,肖文博.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若干思考——基于涉農高職課程體系[J].中國集體經濟,2014(18).
[4]李廣梅,欒敬東.涉農就業導向下的農經課程體系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2(10):48-51.
[5]王冀川.現代農業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9.
[6]李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4(06).
[7]羅淳,羅玲.以小城鎮發展深化新農村建設之思考[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
[8]韋龑.用互聯網思維做農業[J].創業家,2013(11).
[9]敖煜華,李長燦.用互聯網思維升級傳統農業[N].杭州日報,2015-07-1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