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國內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2015-2016年亞洲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前景展望》稱,在未來兩年,中國零售業銷量的年均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8.7%。此外,中國將于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笑介紹,從2015年起,美國經濟增長與歐元區的艱難復蘇將促進對亞洲商品的需求。在未來的五年中,亞洲地區的零售銷量增長將是全球最快的。就中國而言,盡管宏觀經濟趨勢預計樂觀,但隨著市場日趨成熟,經濟增長放緩勢必將持續下去。中國的零售商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而關店、整合甚至退出市場將變得越來越普遍。
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據CNNIC有關人士介紹,手機商務應用引來爆發期,移動端應用正成為“主力軍”。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另外,報告還顯示,O2O市場快速發展,成為引領行業的商務模式。數據顯示,O2O企業在一線城市率先布局,中度和重度用戶占比共39.2%,O2O消費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3 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開始出現的一輪中國百貨業關店潮仍在持續。2014年以來,中國各地有38家大型連鎖百貨門店關閉或明確即將關閉。其中,關店數量最多的百貨品牌為百盛百貨、馬莎百貨,各為5家;其次為伊藤洋華堂,關店數量為4家;王府井百貨、中都百貨、NOVO百貨、寶萊百貨,尚泰百貨等百貨品牌,在二三線城市均有關店現象出現。2015年開年以來,天津、北京等地亦有百貨宣布歇業。對此,RET睿意德董事索珊分析稱,早期百貨業態的競爭焦點在于貨品的豐富度,而現在,競爭焦點已經轉變為誰更懂市場和消費者。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 %,比2014年12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2月份比上月增長0.45%。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44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9%。從環比看,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03%。1-2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191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7% ,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0.8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3.6%,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9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840億元,增長8.1%。1-2月份,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4751億元,同比增長44.6%。
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2%;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1.1%,服務價格上漲2.2%。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