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麗+王成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可以說,良習和美德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因此,我校在打造“成功文化”過程中,決定以“做最好的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修良習鑄美德”為特色項目,形成習美德育課程,真正將“育人為先”落到實處。
一、明確習美德育課程目標
為了切實做好“習美德育”這篇大文章,學校提出了“一切活動皆課程,一切課程皆德育”的“習美德育”理念,打造“知行相融”的德育新常態。
在“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學校課程總目標引領下,為了使學校德育工作扎扎實實出成效,我們又分年級制訂了課程梯度目標:初一年級為講文明、講友善,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做個自律的人;初二年級為講感恩、講寬容,悅納自我、展示自我,做個自立的人;初三年級為講誠信、講責任,把握自我、激勵自我,做個自信的人。
二、習美德育課程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在實踐過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下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途徑和模式。
首先,推進國家德育課程校本化實施。我們下大力氣對國家德育課程進行校本化改革。一是讓思想品德教師參與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積累實踐經驗,從而指導課堂教學,實現思想品德課知行合一的育人宗旨。二是進行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改革,將思想品德課的分數評價改為等級評價,讓思想品德課發揮學科教育的本真性。三是根據“習美德育”課程梯度目標,合理安排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順序,同時與主題班會課程、八大德育活動課程等校本德育課程有機整合,實現國家德育課程校本化。
其次,形成主題班會課程。目前,我校已經依據每個年級的課程梯度目標,規劃了每個年級班會的主題和主要內容,實現了主題系列化。我校主題班會按照“選好主題、精心構思、精心準備、形式多樣、精煉小結、教育深化”六個步驟,按照“重感受,不重知識傳授;重引導,不重教導;重口頭交流,不重書面活動;重真話,不重有無錯話;重目標,不重手段;重應變,不重原定設計”的原則來開展活動。
再次,創建八大“習美德育”活動課程。學校積極構建“習美德育”活動課程,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確保活動育人的實效。
理想信念活動課程。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如以《熔鑄中華魂》教育讀本為載體,開發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課程;以推廣學習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契機,開發了青春熔鑄中國夢課程、我說我繪價值觀課程等。
愛國情懷活動課程。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如為了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以及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教育,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我們開發了國旗敬禮、紅色影評等課程。
學會感恩活動課程。我校切實把感恩教育工作滲透到課堂教學、校園建設、家庭生活、社區實踐等各個環節中去,精心打造“學會感恩”系列課程。如學校以“感恩賜予生命和教誨的父母、爭做孝敬父母好孩子”為載體,開發了“親子通信傳真情”、“今日我當家”等課程。
良習養成活動課程。我校相繼開發了以“習慣成果展示和習慣養成感悟”為主要內容的“習美成長秀”展示課程,以“列舉身邊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推廣好習慣”為主要內容的“習美微劇”自編自導自演課程,以中華傳統美德名言警句誦讀為主要內容的“習美誦讀”課程等。
誠實守信活動課程。學校以全力打造誠信校同為目標,以“誠信伴我行”為引領,開發了誠信格言公益廣告設計、我身邊的誠信之星、誠信考試宣誓儀式、誠信故事講堂等課程。
健康尚美活動課程。以健身活動為主要內容,開發了傳統體育項目、趣味體育游戲、健身操自編自演等課程,成立了板羽球、滑板、輪滑、花樣自行車等體育社團活動。
安全法制活動課程;以交通、飲食、消防、社會、活動安全為主要內容,開發了應急救護培訓、應急逃生演練、安全講堂等課程;以《青少年法制教育讀本》為教材,開發了學法守法大講堂、以案釋法、模擬法庭等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利用社區和地方的自然資源,如苗圃基地、農貿市場等課程資源,開發了“紅色教育、勞動教育、法制教育、社區教育”四大類基地實踐活動課程,形成綜合實踐課程體系,從而使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聯系更加緊密。
最后,營造氛圍,打造“習美德育潛課程”。家庭是潛在的德育資源,為了達到家校教育同頻共振,學校以家長委員會為紐帶,以家長學校為依托,開發出家長志愿者、家長講堂等多種家校合作課程。
校園更是潛在的教育資源,為了使學校成為一個能釋放“習美”能量的大磁場,學校以辦學理念為核心,精心設計校園文化。
三、促進習美德育課程多元評價
我們堅信,用生態的多元的評價看待學生,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
一是建立“習美”素質評價體系 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為契機,審視、研究、建立適合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操作流程,從單一的學業評價走向綜合素質評價,將學生的德育課程、特長發展、社會實踐等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主動綜合發展,
二是設立“習美”評價激勵制度。結合《實驗中學修良習鑄美德48條好習慣》,實施自我評價、班級評價和家長評價,尋找差距,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促成良好習慣的養成,并與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整合。
三是推出“習美”十星級多元評價獎項 在繼續做好“十佳”共青團員、“十佳”畢業塵、“習美自信(合作、超越、臻善)達人”的評選表彰活動基礎上,設立“文明之星、服務之星、超越之星、勞動之星、才藝之星”等十星級獎項。
據我校問卷調查統計,自進行“修良習鑄美德”特色項目建設以來,98.6%的學生認為,校園文明行為較以前有進步;96.7%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有改善,尤其是在獨立作業、認真傾聽、大聲回答、提前準備學習資料等方面進步明星;94.8%的學生認為,在情緒調節、適當適宜交往、感恩父母、勇于擔責、注意節儉等方而進步顯著。良好習慣也帶來班風校風的提升,形成了“習美德育”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