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投融市場尤為熱鬧,包括美團旗下的貓眼電影、外賣平臺餓了么和農產品垂直電商一畝田在內的一眾“互聯網+”的明星們紛紛陷入了輿論漩渦,而爭議焦點均是“數據造假”。
最早是“互聯網+農業”的明星企業、農產品B2B電商平臺一畝田的數據受到各界質疑。在今年6、7月份,就有很多人發現了一畝田APP上的詭異數據,例如“6小時前劉老板采購了999.999噸毛桃”、“9小時前楊老板采購了1073741.8235噸的洋蔥”,數據的詭異之處就像網絡質疑的那樣,哪個老板一下子能采購一百多噸洋蔥?
面對質疑,7月30日一畝田公開回應數據造假:“平臺上的部分數據只是測試數據,產品出現漏洞,前臺展示的數據和后臺交易的數據完全不同”,官方還同時強調其平臺日交易額并沒有造假。
這一回應并不能堵上媒體和業界的悠悠眾口。依稀還記得就在一畝田和新希望六和股份達成戰略合作之時,公關稿滿網漫飛,這家平臺所宣揚的就是其海量的交易數據。而最近這家公司的裁員風波再度將數據造假推上了頂峰,很多被裁的員工透露,一畝田的大多數數據都是通過“刷單”而來,公司對這種行為采取的是“默許”的態度。
美團旗下的貓眼電影在8月初宣布,平臺在7月的交易額達到22億元,這一數據立刻引起了行業的反彈。業界人士援引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指出,7月全國票房數據為54.9億元,其中在線票務占到近一半,這意味著貓眼電影一家就占去了在線票務的87%份額,這也意味著像觀眾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微信旗下的微票兒、淘寶電影等眾多線上平臺才占13%的市場,對比之下數據打架嚴重。貓眼電影隨后的回應是,該數據不止是電影票,還包括其他產品,但這仍然沒能化解質疑。
至于餐飲外賣平臺餓了么,則被指夸大了最新一輪融資額和估值的數據。今年8月29日,“餓了么”官方微信平臺發文宣布公司于8月28日完成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此輪融資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等新投資方以及騰訊、京東、紅杉資本等原投資方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融資后,餓了么估值超過30億美元。
但在此文發布之前,餓了么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曾經要求媒體撤稿,這讓后者紛紛質疑餓了么次輪融資造假。部分分析人士還稱,餓了么F輪融資或在4億美元左右,而且估值也沒有30億美元那么高。餓了么隨即回應,其公布的數據信息屬實。
按照英美法系的“無罪推定”原則,媒體在沒有更為明晰的證據之前,沒有辦法判定一畝田、貓眼電影以及餓了么數據造假。再說,在互聯網市場,所謂的數據和估值相當程度上都是一種“心照不宣”。
如果“說謊”既有利于融資上市,又有助于打擊競爭對手,那互聯網公司們會如何抉擇呢?答案不言自明。在一個沒有裁判的市場,不只是數據本身,連誰輸誰贏都可以指鹿為馬了。但眼下需要擔憂的卻是,餓了么涉嫌數據造假的新聞已經在海外廣泛報道了,畢竟其融資和估值的數字都足夠驚人。顯然,這對方興未艾的中國互聯網創業市場誠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世界互聯網大會又要開了,到時候你讓國外的同行怎么看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