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市大跌伊始就承擔著“做空中國”罵名的股指期貨,終于自廢武功成為植物人。
自9月7日起,股指期貨每日交易上限10手,上調保證金40%,平今倉手續費上調20倍。這無疑宣告了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這是8月25日以來中金所第三次出手,一時,股指期貨成為焦點話題之一。
私募放棄股指期貨市場
中金所出臺如此嚴苛的措施令很多從業者始料未及。上海華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交易經理陳凱迪表示,保證金、手續費提高,對于日內高頻交易的人員來講基本上不可能操作了。
陳凱迪稱:“撇開期貨公司的保證金、手續費和申報費不算,套期不算,我們以一手股指期貨來看,原本的保證金是10%,現在是40%,保證金就增加了4倍,原本十幾萬一手的,現在就要四十多萬。原本的手續費萬分之零點二三,現在是萬分之二十三,相當于增加了100倍,再加上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比例,交易一手要上千塊的手續費了。”
此外,中金所這次“急剎車”,不僅調高了交易保證金、手續費,還嚴格控制單日開倉交易量。自2015年9月7日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日內開倉交易量是指客戶單日在單個產品所有合約上的買開倉數量與賣開倉數量之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為了避免現貨市場上的價格風險而在期貨市場上采取與現貨市場上方向相反的買賣行為)交易的開倉數量不受此限。
就在不久前的8月31日,上述第一條中對“異常交易行為”的認定,還設定為100手作為紅線,更早一點的8月26日,中金所微博上還掛著日內開倉600手的認定標準。
交易量限制在10手是最致命的一條規定。陳凱迪介紹道,股指期貨中根據資金量大小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操作策略。如果資金量較小,在50萬到100萬元間,正常一次開倉會做三五手,一天會做兩三個來回,合計成交量就在10到20手之間。而一些資金規模較大的,尤其是私募基金這種產品,本身體量在五千萬元甚至一個億,那么一次開倉就要有100手左右,一天來回兩三次就要兩三百手的開單量。還有一些做高頻交易的,一次下單5到10手,一天往返上百次。
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自上市以來,股指期貨就背負著“壞孩子”——做空股市的罪名。今年6月中旬以來的A股大跌,股指期貨再一次成為眾矢之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發生操縱等極端行情下,期貨與現貨市場均可能出現“失真現象”,從過往經驗來看,不應懷疑股指期貨“穩壓器”作用,它也不應成為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股指期貨上世紀80年代最早誕生于美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上市股指期貨。從海外經驗看,期指經歷了多次考驗,美國股災期間也曾針對股指期貨啟動多次調查,調查結論總體積極,階段性限制并未改變市場整體發展趨勢。
國內第一只期指2010年4月面世,目前已上市了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三個指數期貨品種。強大的中國需要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發展,而國際化、市場化大潮也需要我們發展自己的資本市場風險管理工具,把市場調整片面歸因于期指這一中性工具,不能不說有失偏頗。
但是,多數散戶認為中金所此舉順應民意是個利好,在此“利好”背后,需要注意,之所以出臺如此極端政策,可能是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已經暴露,只能出此下策,這次并沒有直接關閉,而是采取此方式讓其猝死也有深意,除了面子上的原因,更多的還是由于股指期貨本身是市場成熟的一個產物,存在有其必然性,如此大的市場沒有頭對沖工具只能說是市場在退步,但由于制度上的不對等及市場被操作、極端熊市而不得不讓其短暫死亡,大家不必過分關注股指期貨對現貨的影響,就A股本身而言,還需要市場底,而并不是出臺一些政策以及救市能解決的。現在市場已經出現一些分歧,對于質地好的公司明顯抗跌,垃圾公司已經開始新低,這也是市場恢復理性的前兆。
對于股指期貨猝死來說肯定不是利好,但也不算利空,只能說是國家對于極端行情做出的一種舉措,更多的是用來減少恐慌情緒。
推出5年引發激烈爭論
股指期貨該發展還是該嚴控引發爭論。在當年推出之時的宣傳中,有人列舉了股指期貨的一系列好處,包括抑制市場的非理性上漲和下跌、實現大盤均衡、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有助于金融產品創新。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質疑道:“當年批準股指期貨進來時,理由講得都挺好,為什么這個時候又突然沒有了呢?”
魯政委指出,股指期貨流動性降下來之后,多頭就會沒有地方套保,那就只剩下賣股票這一條路了。魯政委介紹,股指期貨的套保功能可以使持股者在下跌過程中不拋售股票,從而防止踩踏。
在中金所出臺的限制規定中,已經把套期保值排除在外,對此,魯政委解釋,雖然如此,市場流動性降低后,做套期保值的人找對手盤會很不容易,而且交易成本也會變高,做了不合算,就可能索性不做,從而使股指期貨套保功能喪失。
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其發表了《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
然而,財經評論家葉檀卻認為,股指期貨對于某些機構是有好處的,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沒有好處。“現在中國需要做的是把這個資金配置到盈利的、誠信的企業里去,建立一個金融的信用體系,然后讓大家共贏,但是我現在并不認為股指期貨能夠做到這一點。”她說。
她還認為,“套保這塊也應該被控制。因為如果套保不包含在里頭,套保之下持有現貨,還是可以不斷賣空。”
中金所讓股指期貨“名存實亡”,或許也是對股指期貨這個品種的一種保護,這樣可以防止股指期貨被輿論口水淹沒,成為眾矢之的后被徹底取消。“那樣的話市場就真正退步到五年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