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玲+賀佳雯
在城鎮化建設的大潮中,有一類企業無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類企業是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溝通的橋梁,關乎國計民生,聯系千家萬戶。坐落于蘇州市吳中區東方大道的蘇州市南環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南環橋市場),就屬于這類與民生緊密相連的企業。
“蘇州之夜,燈火最亮、時間最久的,是南環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蘇州市民眼里,南環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一個亮點,一道風景。”這是蘇州一位作家對南環橋市場的一段寫實。
南環橋市場始建于1997年,占地400畝,總投資6.16億元,是集蔬菜、鮮肉、水產、家禽、豆制品、南北干貨等交易為一體的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更是蘇州最大的“市民菜籃子”。
掛一漏萬地回顧了南環橋市場的“輝煌”,或許你就能夠部分明了,為何南環橋市場能夠在萬千的品牌中脫穎而出,一舉在澳門摘下“亞洲名優品牌”的容易,其帶頭人孟新鶴董事長為何能夠被評為“中國行業品牌十大創新人物”。
那就讓我們走近這家全國民生的示范工程吧!
責任的力量
夏季本應是豬肉消費的淡季,肉價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小幅的下跌,但今年行情卻一反常態,豬肉價格自3月起已連續上漲4個多月。據南環橋市場統計資料顯示,5月份白條肉的批發均價為每斤8.79元,6、7兩個月分別上漲到9.42元、10.88元,環比增長7%和15%。8月上旬、中旬依舊保持上揚趨勢,均價為每斤11.62元。
為了增加蘇州市場的豬肉供應量,平抑肉價,8月28日起,蘇州南環橋市場緊急投放兩款跑山豬肉。據南環橋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蘇州市場上供應有20多個品種的豬肉產品,日供應量約2200噸,節假日約3000噸。
此次南環橋市場投放的這兩款豬肉品種為土黑豬和藏香豬,來源為該市場在安徽投資興建的國家無公害活體儲備基地,采用生態“跑山放養”的養殖方式。該基地三元豬、黑土豬、藏香豬這3個品種的年供應量約4萬頭。
“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了這樣一個責任,本來就是蘇州市最大的一個菜籃子,在保供穩價方面,食品安全方面都承擔了很大的責任,是我們有責任要把這個工作作好。”南環橋市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新鶴對記者說。
觸摸“互聯網+”
南環橋市場負責蘇州及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供應,事關千家萬戶,如何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近年來,南環橋市場以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為宗旨,積極進行著各項市場創新。
早在2000年初,孟新鶴就看到了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潛力與趨勢。于是,“南環橋網站”在2001年11月正式開通。網站的建設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不僅擴大了“南環橋”影響,更提高了“南環橋”聲譽,拓展了“南環橋”經營。
然而,這只是南環橋市場走上“互聯網+”創新之路的第一步。此后,南環橋市場在國家和省、市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等部門政策扶持下,先后建成了電子結算中心、電視監控中心、信息發布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等電子信息化管理系統。
“現在我們蘇州人買菜都是刷卡啦!”正在南環橋市場采購的蘇州市民李蘭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南環橋市場正在實施“一卡通”電子化交易結算。孟新鶴向記者介紹:卡不僅在消費者手里刷著,買賣雙方各自根據交易結果進行劃卡結算(包括扣除雙方規定的交易管理費用);也要在供應商手里刷過,蔬菜、鮮肉、水產進場交易,劃卡存儲車牌、重量、品種、商戶、車位、品種等基本信息,才能進入指定位置進行交易。
一張卡實時匯集著南環橋市場交易的大數據。儲存的交易信息為經營者提供了詳細的經營數據,為產銷提供了歷史參考和正確依據。市場監控改善了市場經營交易的安全環境,通過對交易場地、場內交通、車輛停泊、治安秩序等交易現場全方位監控,有效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這些都更有利于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和“安全、放心、便捷”的市場經營交易環境。
目前,南環橋市場每天人流50000人次、車流5000輛、貨流5000噸、現金流5000萬元,其中蔬菜日交易量2300噸、鮮肉2000頭、水產500噸、家禽30000羽等,分別占蘇州市民消費量的90%、70%、70%和60%不等。
面對如此龐大的農副產品日交易量,南環橋市場進一步發揮大數據思維,建立了一整套市場動態查詢與監管體系。目前,南環橋市場建立了“南環橋農貿”網站,開辟了行情速遞、市場動態、供求信息、商品配送等欄目,在新浪網、搜狐等網站作推廣,發布商情。
該網站能與“松際網”的無縫銜接,同時與國內10多家有影響的網站鏈接;并開通了價格信息電話查詢系統。
孟新鶴津津樂道的是:現在,南環橋市場價格采集發布和行情上報,已經成為央視四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農業部、商務部以及省市有關部門和媒體的重點信息單位和信息源點。
“這些基于實際市場的大數據。對于產銷銜接、平抑菜價、平衡供給、指導生產、有效調節、促進流通,勢必能發揮積極作用。”一位多年從事農副產品市場研究的專家如此評價。
如今,南環橋市場正在嘗試“最后一公里”的市場配送到社區計劃。南環橋市場配送中心除了供應學校、賓館等團膳外,還建立了50余家平價農產品社區配送店。2014年7月,“食為天”電商平臺上線運行。以“預約訂購、定量包裝、凈菜配送、社區直供”的模式直供平價農副產品進小區,品種達200多個,其中蔬菜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20%以上。
孟新鶴說:“南環橋市場將繼續以‘海納百川蔬果、心系萬家餐桌為企業使命,努力爭創國家一流綠色市場和農產品現代物流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