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開
綜觀近期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和已經宣判的打虎案,大致呈現了下述幾個特點:
首先,串案、窩案、案中案明顯增多,腐敗分子結成利益同盟,呈現出明顯的群體性。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員眾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喪失黨性原則,形成了具有緊密人身依附性質的關系網;三是在經濟上互相利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其次,腐敗涉及的金額巨大,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元。在曾經轟動一時的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案中,三任行長許超凡、余振東、許國俊同時失蹤外逃,他們共挪用公款4.82億美元;中石化原總經理、原董事長陳同海受賄1.95億余元,公開資料顯示,陳同海單筆最高受賄金額達1.6億元,創新中國成立以來單筆受賄金額之最。
再次,腐敗問題往往伴隨著作風問題而出現。原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一案尤為典型。據言,在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干部中60%以上與“包二奶”有關。受處分的廳局級干部中,90%的落馬貪官都有包養情人,甚至有多個貪官共用一個情人的現象。
再次,瀆職貪腐并發。除了上述特點外,貪腐案件還呈現“瀆職貪腐并發”之特征。包括薄熙來、劉志軍等人的案件,除了受賄罪,都有一項關于濫用職權罪的指控或判決。從法理和犯罪嫌疑心理的角度上講,瀆職侵權案件與貪腐案件并發的幾率很高。
最后,作案手段隱秘。貪污賄賂犯罪日趨隱蔽化,犯罪分子作案前往往經過精心策劃,作案后千方百計掩蓋罪責,更加難以發現和認定,郭有明貪腐案件的作案手段隱秘長達八年之久,且他本人警惕性高,幾乎沒有向開發商們索取一分錢,大多數是通過秘密渠道(其特定人)暗度陳倉,進行權錢交易。
針對腐敗案件的解決對策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開展警示教育。第二,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形成良性權力運行機制。 第三,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第四,完善制約領導干部腐敗犯罪的監督體系,借助制度籠子和公眾監督,加強監管,壓縮公職人員尤其是“裸官”的腐敗空間。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