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歷山大在短短的13年中,以他的足智多謀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古代馬其頓王國,他的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古代信息成就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林肯總統為了解放黑奴,提出了《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就在議會爭論最為激烈的時候,他手中時時緊握著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成功實現了黑奴的解放。林肯告訴大家,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是一樣大的,黑人和白人是平等的。同樣,愷撒大帝留給人類更多的不是他的帝國,而是文化,羅馬大道促進了非羅馬地區的文明化進程,通過羅馬大道,門徒們非常有效地傳播了他們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從一個小小猶太國的信仰,發展為現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回顧大歷史,我們發現人類文明的主線,是能量與信息的交融。
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管理挑戰和機遇
大數據的春天正在臨近。大數據1.0的時代,我們已經普遍理解信息量的增加、數據結構的復雜,使得傳統的數據采集、處理海量信息和企業管理需要一個開放、分享、眾籌的新生態大數據互聯網行業平臺。我們也已經接受了從小數據的因果關系走向趨勢分析是未來的大勢。
在行業監管的加強、人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和企業自身盈利模式固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行業的互聯網化與大數據應用的發展得到重視,設備自動化、信息互聯化及智能工業化技術的發展也迫在眉睫:大數據全數字化創新,云平臺化常態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
從全球市場來看,企業數字管理平臺的需求是目前互聯網軟件市場的20倍。2013年,中國企業級軟件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競爭激烈。從中國產業洞察發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數據情況分析報告來看,2013年軟件行業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中國還沒有出現大的企業級軟件企業,成本明顯增加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增長費用分布在市場開拓、人力成本和綜合管理成本等方面。整個行業成本增幅均高于收入增長。
隨著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上新高,利用企業級軟件提升公司效率是當務之急。無論是互聯網應用還是企業商業應用系統,應用程序的核心功能是幫助實現商業策略和科技的交融,是技術業的食物鏈頂端。
新的企業級軟件不僅要解決企業內部流程的問題,更多的是要關注數據的管理問題,打通數據流是核心價值。無論未來云計算的PaaS到底會飄向上層的SaaS還是底層信息基礎設施的PaaS,應用程序的開放和創新是依托于大數據的開放和融合。而這種創新發展是建立在初創企業家精神的敏捷性的基礎上。
傳統行業大數據需要進入2.0時代
傳統行業,大數據如何幫助它們產生價值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傳統行業經歷了過去20年的信息化建設,形成了大量的、種類繁多的大型應用,每個應用系統都有自己的數據,逐步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信息孤島。不破除數據割據的局面,大數據依然還是“烏托邦”,致使真正的“大數據的春天”會來得很晚。
在傳統企業互聯網數據化管理的征途上,通過運用企業級互聯網平臺做管理,能夠極大地提升效率是未來企業管理的必經之路。未來2/3的GDP會來自行業的服務性收入,并且主要通過提升消費力、管理效率等領域來實現。
我們相信,數據的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因為,只有在這種融合的基礎之上的數據環境才有交叉分析的可能。把融合數據平臺嫁接在云平臺之后,可以實現行業數據分析與行業應用整合。從分析、策略制訂、定價模型、產品設計、Go-To-Market等融合數據管理方案,打破目前管理工具與大數據平臺互相割裂、互不兼容的格局。
制造的世界 數據制造的世界
O2O、互聯網+可能是最近曝光度最高的兩個名詞。互聯網+傳統行業,如果只是在進銷存模塊和財務模塊上面鉆研內部流程,通過互聯網做企業宣傳,或是把一些模塊功能放到互聯網上,那頂多也只是傳統行業+互聯網。
未來企業在同外部的溝通中,無論對象是市場客戶還是供應商或是行業專家團隊,都是一個不斷找數據的過程,去找知識、架構,最佳實踐、行業經驗、跨領域的思考能力架構和提升的過程。
很多數據的價值在最初收集后非常難以判斷,真正想要的數據并沒有,收集上來的很多數據在最初并沒有價值。企業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通過封裝好的產品和服務,要把產品和服務制作的過程通過互聯網和信息平臺的方式做到實時互動,為C2B2C奠定良好的商業創新基礎。
自控系統已經不僅僅限于自動化,重要的還在于基于行業企業運營管理體制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應用。大數據應用實踐創新主要體現在工業自動化設備的大數據收集,監控操作以及大數據管理運維的趨勢分析。通過先進技術與設備進行整體資料采集,提高資訊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數據生命周期與企業成本管理
創新的靈感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隊而不受任何規?;虻燃壍南拗?。在前人的數據和信息的肩膀上,再加上自己的新東西,實現創新的想法,快速降低端到端的企業成本。
互聯網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與中國文化崇尚的集體決策不謀而合,其實創新文化的打造在今天的中國也必須來源于集體智慧,形成集體創新。組織架構的調整和變革,跨團隊、跨部門、跨領域的集體智慧一定可以催生出更多更好的創新理念。
可持續性監測和應用審計
大數據的商業時代是通過數據為企業帶來商業價值和利潤。未來經濟持續性的活力和新四化的實現,創新大數據云平臺助力傳統行業管理不僅僅是信息技術和生產管理制造技術的積累融合,同時也為中國的公共信息化平臺建設、管理和發展未來開啟了新的篇章??沙掷m性監測和應用審計管理是整個管理控制的核心,也是互聯網+行業必須實時持續要關注的話題。
通過風險評估與客觀事實記錄輔助決策,收集的數據包括市場研究、交易、生產、風控、運維、服務等各個環節,以確保各個部門管理策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大數據通過混合云的交互形式,結合產業鏈的風險矩陣參數定義、評估方法以及結果的對應處理原則,避免主觀感覺式判斷。
實時行業數據+數據敏感=觸發快速響應
軟件定義世界成為當下所有信息化熱點的核心,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工業互聯網4.0的實現。低成本,就是節省錢的手段。但是低成本不是唯一的,開源和節流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要建立企業迅速決策機制必須對數據要有足夠的敏感。企業如果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快速地收集各個環節的數據,對企業有極大的好處。
行業的融合、體系重構以及跨行業知識作為信息化創新的新三座大山??焖?、有效和成熟的決策可以為客戶在業務信息化變革上成為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改進工藝,降低風險
大數據要擁抱數據的移動,讓數據流和管理流做到移動互聯。作為當下中國最落地的發展驅動力之一,我們的軟件企業需要能做到讓企業的各個層面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可以把信息和數據帶在身邊,隨時隨地處理業務。
當下是人人貢獻、人人共享數據和交易數據的時代,實時數據和全面數據給了管理層實現真實數據的實踐機會。工藝的持續改進和風險降低就是大數據帶來的真實的數據結果。分析過程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即使是定量分析也要拿數字說話,這就是大數據盛行的原因之一。
用數字說話,因為數字是顯性的看得見的而且可以測評、比較的,于是各種參數、指標紛至沓來,再根據這些參數、指標去給管理流程制訂標準。定下標準,就可以評估工作是否達標,是否存在誤差,然后考慮怎么可以糾偏和補救誤差,這就又導出了控制的管理思想?,F在是最佳實踐的機會,我們有36個全球管理最佳實踐包含在現在的體系內,數據的融合是打通這些管理最佳實踐的有效途徑。
數據驅動決策
企業決策能力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中一直被放在首位的原因,決策競爭力是企業決策層對市場機會和發展作出的判斷以及有效反應的能力和機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就是企業的決策能力。
過去以企業家的直覺和經驗作決策是因為我們一直長期處在小數據的時代。抽樣調研,數據自產自銷是那個時代的特征。
大數據商業時代,商業環境瞬息萬變,決策風險比過去大很多。以直覺和經驗無法抵御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我們看到,經驗和數據是讓企業各個層面作出正確決策的兩大方式。在我看來,從管理角度,我們要注意兩個問題:其一,經驗和數據的深度、廣度和及時性;其二,決策并非只是來自高層,而是企業的每一個環節,因此,人人都應該學會作好決策,無論事情的大小。
我們依然有很多人執著于以往的經驗,但也有很多人相信數據。我在這里建議數據決策應該是0+1的模式,就是數據和經驗結合形成更為科學的決策模式。
大數據變革管理與創新
我們的經濟正處于轉型期,我們要搞清楚轉型的目的是什么,找到轉型的途徑。企業的核心目的是提升股東的價值、業務的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資本優化這幾個方面。這里有一種轉型稱為管理轉型。
當我們跨步進入工業4.0和智慧互聯網時代,從人人互聯、物物互聯、產品與服務互聯,到公眾與政府互聯,全產業鏈環節都要有競爭力。效率不僅是成本,更在于要有一本萬利的潛能。經營模式的創新必須與生產方式緊密結合,參與全球競爭。數據的關聯性不僅僅是要關聯企業信息系統的孤島,而且是跨越了某一個行業界限的信息數據邊界。當這些數據關聯越來越大的時候,這個問題就使得我們的判斷更加準確。
新的企業軟件和新的大數據結合實現大數據融合
智能管理平臺
以資產結構為入口,實現設備在最基本的結構上附加本地訂制化的一物一標,進行歸納篩選與報表統計。并且建立功能位置與相應的設備為一對一連接關系,同時監控設備本身與該功能位置的狀態變化。
利用云計算平臺,實現系統“小而美”,把所有管理的共性功能和服務集聚成平臺,利用平臺便利性提升資訊處理效率,讓用戶更專注分析資訊背后所隱藏的訊息,從被動性維護轉換成主動性維護,提升設備和運行設備的可靠性。
當下是云計算和平臺化春天,大數據的應用一切需求都將以服務方式通過平臺的管理得到滿足。以污水處理廠為例,利用云計算的彈性資源和敏捷紅利特性,污水處理廠可以通過多層級信息化云平臺,將設備維護、企業資產管理、財務ERP、OA平臺、監控平臺、GIS、采購、知識庫等不同模塊訊息平臺有機銜接到一個完整的污水管控云平臺,實現實時線上和線下O2O的工作流程對接,明確職責分配與考核標準,提高整體效率。
軟件應用創新在進行量化的同時,根據細分行業在引入了新的功能特征創新的過程中,要實現大數據落地。垂直行業的大數據發展是云計算平臺的春天和機遇。很多的創新精神和軟件應用都離不開數據的使用和生產。大數據業務除了讓我們的企業更好地做好預測性分析,同時助力實現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的落地。
(責任編輯:陳海峰)
張禮立,管理學博士。上海市僑聯青年委員會理事,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理事,上海信息化中心專家成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上海計算機學會會員,玖道科技高級副總裁,首席運營官,擁有20年的全球信息產業工作背景,兼任中國人民大學CIO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最佳實踐管理聯盟中國區副秘書長、國際災難協會技術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