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袁汝婷
“現在走過來的是微信方陣,你看他們左手手機,右手充電寶;身后背著一鍋心靈雞湯,胸前掛著佛經和養生秘方,手上拿著勵志經典和情感小句,口中還在大喊,親,給孩子投個票吧!”……先別急著笑,這里要說的事,每個人都可能“躺槍”。
從最初私密的記錄和分享,到現在幫領導點贊、幫單位公號拉粉絲、幫“萌娃”投票,大家紛紛吐槽:變味的朋友圈,你煩不煩?
明規定:單位績效考核,公務介入私圈?
上海白領小南供職于一家專業的園林設計公司,今年5月,公司人力資源部發布了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通知,要求每位員工在5月20日前,發動身邊家人朋友關注公司微信公號,并將成功關注人員的微信ID上報綜合部核對,“每人最少30人,上不封頂”。通知稱,全體員工的推廣情況將匯總給領導審閱,“并將各部門的完成情況計入季度考核指標”。
小南只好硬著頭皮開始轉發公司公號“拉粉絲”。“我們的業務專業性非常強,我拉了一堆七大姑八大姨,其實她們壓根看不懂,也不感興趣。”小南說,公眾號的關注本來是很自然的過程,可現在完全變味了,但自己也只能請大家幫忙。等湊夠了30人,他立馬刪除了那條朋友圈,然后告訴親朋好友,“只要堅持到我考核結束,然后取消關注就好了。”
面對“轉公號”的硬規定,小南的做法是把領導、同事分成一組,遇到公司要求“逢人就轉”的消息,他轉發時就設置“分組可見”。“我們的轉發很可怕,什么公司某個項目中標、領導某次講話,轉發了領導還跑過來點個贊,意思是‘小伙子,我看到了。可是你每天轉這些,其他親朋好友會覺得你神經病!”
潛規則:人云亦云贊領導,有意無意曬加班?
“領導轉發的,都要默默點贊。公司領導分了派系,還會根據點贊的人判斷他們有沒有‘站對隊伍。”小露說,她所在的企業里,點贊在很多小職員眼里是“站隊”,“點誰的多,就是站誰一邊。要是點‘對立的領導多,那就是站錯隊了,以后日子很難過”。
這有點像《宮心計》的朋友圈版:部門同事幾乎“只點贊我們這條線的領導”;大領導很少點贊,有一次給自己點贊后,小露感覺“身邊的同事對自己都更好些了”。
除了不得不點的贊,另一條潛規則是大家都“曬”的加班。用小露的話說,朋友圈的一大功能是“加班一定要讓領導看見,顯得自己很努力”。這似乎是一條通行秘訣,為了讓加班更可信,不少人甚至總結出專門的朋友圈曬加班秘籍,例如借景抒情版:“下班回家的路上看手機,發現了21個老婆的未接電話。看著啟明星,默默說,老婆,紀念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