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紅 李春平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臨床型醫院、研究型醫院及學院型醫院已經成為學者根據醫院的功能特點提出的新的分型方式,而學院型醫院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大學附屬醫院的發展目標。學院型醫院強調醫療、科研和教學協調發展,既行使醫院職能又承擔教學任務。“醫教協同”為醫學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提出在醫院學院化發展過程中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必要性,指出當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醫院學院化 全程教學 教學質量保障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a)-0159-02
Abstract:"the synergy of hospital and institute"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ospital institute tendency,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improving measures.
Key Words:Hospital institute tendency;Whole process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Teaching
黨的十八大報告及《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2010-2020年)》對高等院校的學生培養都提出了“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醫學高等教育的學生培養包括理論及實踐技能的培養,主要由學校及各附屬醫院承擔。如何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實現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提升醫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是高等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的管理者們積極探討的問題。
“醫教協同”為醫學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指出“醫教協同是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就“醫教協同 推動醫學教育改革”作出重要批示。
1 醫院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是學院型醫院的特征之一。“努力培養和輸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高端醫學人才是學院型醫院的重要任務之一[1] 。”學院型醫院是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強調醫療、科研和教學協調發展,既行使醫院職能又承擔教學任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臨床型醫院、研究型醫院及學院型醫院已經成為學者根據醫院的功能特點提出的新的分型方式,而學院型醫院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大學附屬醫院的發展目標。更多的附屬醫院愿意承擔本科醫學生的全程教學任務,包括臨床理論課教學、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全過程等。
學生在附屬醫院接受跟校本部一樣的理論及見習內容,教學質量如何保證成為必須探討的一個問題。
2 教學保障體系建設的標準
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一般包括定位與目標、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六個方面。每一方面都包括子標準,子標準概括起來又分為硬件及軟件要求。比如師資隊伍建設的評價標準包括任課教師數量、任課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師德師風建設等,其中具備任課教師資格的任課教師數量是硬件要求,應首先滿足,其余標準應逐步完善。
醫院不同于學校,教學保障體系的建設應遵從從基本到完善,從硬件到軟件,分層次有重點的建設。
3 醫院教學保障體系建設現狀
3.1 師資隊伍基本建成,教學資源基本保證
附屬醫院在申請成為全程教學基地時,師資數量及教學硬件設施都是完備的,但不可忽視的是一直承擔臨床帶教任務的臨床醫師雖然有經驗,通過了教師遴選及教學基本規范培訓,但他們沒有教育學的背景,因此教學與學術水平也僅僅停留在“經驗性教育”上,在理論授課設計上離大學老師還有一定距離,有待提高。學校在這方面的支持相對充足,開展了骨干教師培訓、專家評教、教師輪訓等師資培養活動。
醫院的教學資源在教室、多媒體、圖書資源等方面是可以滿足教學需要的,學校在遠程信息方面也給予了支持,但有些醫院的分管領導只看重申請成功、掛牌成功,認為申請成功或掛牌成功就是該項目發展的終點,而沒有充分認識到醫院學院化發展的實質及內涵,造成被動、守舊的執行教學職能。
3.2 加強學生發展指導,著重學生培養過程
醫院執行學校統一下發的教學大綱,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校本部是同步的,“從教學檢查情況及學生反饋中可以看出,學生見習時間充足,能將理論與實踐實時連接,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2],但同時反饋出醫院生活單調,只有“見習和聽課”[2],這顯然暴露了醫院在學生發展方面的弊端,學生無法在醫院環境中獲得全面的發展指導服務,綜合素質培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對自我成長及學習的滿意度不高,另一方面,形成性評價是目前高校使用最多的評價方式,參考標準包括單元測試、參加教學活動情況評價、小組學習及專題討論等,但醫院的教研室及任課教師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3.3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運行效果有待檢測
醫院在分管教學副院長下設綜合管理的科教(研)科,下設各科教研室,通過聽課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試講制度、教學督導制、調停課制度、教學檢查制度等管理、監督教學質量,各教研室遵照執行以確保教學質量。
但在實際操作中,建設、監控等環節還有待改進。在建設環節組織機構、管理規章和運行機制還不健全或建立但執行力低,質量職責不明確;制度范圍未能覆蓋全過程和全體人員;重分工輕合作;沒有質量標準或者有而不執行。在監控環節表現在監控機制不健全,甚至因為人力原因,管理和監控部門重疊;缺乏評教、評學;未開展課程、專業和醫院評估。在信息反饋環節主要是有信息收集,少信息分析,弱信息反饋,有錯不改。在改進環節重檢查、輕控制、缺改進,沒有形成閉合循環等。
4 改進措施
4.1 加快建設步伐,端正教學態度
醫院應自上而下充分貫徹醫院學院化發展方向,有效改善固有的醫療優于教育教學的觀念,理清教學、醫療、科研三者的關系,統籌兼顧、互相促進。“教學相長”本就是經過實踐證明的客觀規律,附屬醫院應以醫療為基礎,教學為中心,醫療主體的發展能為教學提供有利條件,為科研提供新的課題;教學是中心,只有良好的教學質量才能為醫療、科研培養優秀人才,優化醫院師資;科研是導向,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能豐富教學,有效推進教學改革和醫療新技術革新。
4.2 完善質保體系,嚴格檢查評估
附屬醫院的質量保障多由臨時抽調人員或原醫(科)教科兼任,弊端在于專業人才匱乏,制定制度部門就是審核監督部門,造成職權上的矛盾,不利于監督、發現、改進問題,就算發現問題執行力也不高;不利于前瞻性的從醫院自身特點出發,在校本部相關文件及指令下制定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
4.3 嚴格質量標準,堅定優勝劣汰
醫院承擔的是與校本部同樣的教學任務,所以學校方面一定要堅持以高等醫學院校教學的內在要求全面指導醫院的教育教學建設[3] ,要以同樣的質量標準檢查教學,教學檢查還要有針對性,比如反饋改進專項檢查等。校方對在教學工作方面表現優秀的醫院和管理人員應給予獎勵,對在教學檢查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通報和改進幫助,對不合格醫院應取消資格。
總之 ,醫教協同是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培養有效臨床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完善的師資力量、對學生培養過程的監控及檢查評估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對醫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探索及實踐。相關人員應加強探討和研究 ,促進這一高等醫學教學模式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偉崗,韓德民.學院型醫院建設[J].中國醫院,2015,19(3):11-13.
[2] 周艷紅,李春平,竇忠. 醫學院校非直屬附屬醫院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9):1368-1369.
[3] 王錦帆.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1):50-51.
[4] 楊志安,沈燕英,黃愛萍,等.構建學院型醫院的實踐[J].中國醫院,2009(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