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強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能源大國,煤炭資源占我國總能源的70%,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生產與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煤炭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煤礦開采工作的逐年增多,煤礦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由于煤礦開采的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瓦斯爆炸、礦井突水、頂底板等事故,其中瓦斯爆炸事故最為頻繁。絕大部分的瓦斯爆炸事故基本上都是由于煤礦通風環境較差造成的,因此通風安全隱患則成了影響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在此基礎上闡明了進行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對通風安全隱患的評估以及排除方法,并探討了進行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煤礦 通風安全 隱患 管理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b)-0137-02
現階段,我國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將“一通三防”作為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標準,同樣,在煤礦企業的通風安全管理上也要著重體現此原則。通風安全管理作為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對煤礦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國近幾年出現的煤礦安全事故,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占據了絕大部分,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在通風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因此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進行評估,并預先對這些隱患進行排除,在此基礎上實施有效的通風安全管理措施是當前煤礦企業在安全管理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必須充分重視起來。
1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煤礦通風可以有效實現新鮮空氣的流通,能夠將有害氣體或者有害粉塵排出井下,為煤礦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工作環境,不僅有利于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也能保證煤礦開采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提高煤礦開采的效率。然而,由于煤礦開采復雜的工作性質,再加上煤礦自身環境的影響,煤礦通風往往會出現一定的安全隱患,給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帶來了問題,從而導致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因此,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對于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減少經濟損失,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所以,煤礦企業應當充分重視起來,從長遠角度出發,落實通風安全管理措施,構建完善的通風安全管理系統,從而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2 煤礦通風安全潛在的隱患
目前,雖然我國在煤礦通風安全管理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總結出了一套通風安全管理理論以及方法,然而,隨著通風安全事故仍然還在不斷發生,明顯的反映了我國在煤礦通風安全管理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進,落實有效的措施,減少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一般而言,煤礦通風安全事故在發生之前總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環境隱患
環境隱患是指煤礦開采區的氣候、開采作業保護設備以及在煤礦開采區所設置的預警保護系統等等。其中,開采區的氣候是人為不可改變的因素,這一點在地質結構較為復雜的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很容易發生通風安全事故。另外,開采區的風向也會影響到煤礦通風安全,所以在這些人為不可改變的自然因素之前我們只能通過加強開采作業的保護以及構建完善的預警保護系統來降低環境隱患所帶來的煤礦通風安全風險。目前,許多煤礦企業在這兩方面的工作都沒有落實到位,導致發生事故之前不能進行及時預警,發生事故時不能為開采人員提供有力的保護,這就極大的增加了事故的嚴重程度。
2.2 管理隱患
根據以往的煤礦通風安全事故分析,管理隱患是造成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產生的重要原因。管理隱患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管理人員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識;第二,沒有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三,沒有將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第四,管理力度不夠,沒有明確具體的權責關系。以吉林八寶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為例,事故造成62人被困,其中只有16人被成功解救出,35人死亡,還有11人失蹤。在很多煤礦通風安全事故中,由于煤礦開采的山體被掏空,造成山體結構不穩定,同時由于通風井口和漏風口較多,井內充斥著大量的瓦斯,所以當事故發生時則會變得特別嚴重。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相關的部門在管理上不到位,沒有對煤礦安全設備、通風系統以及開采操作規范進行有關監督檢查,致使煤礦企業在不規范的條件下進行煤礦開采導致事故的產生。
2.3 人為隱患
這里所指的人為隱患包括兩點內容,第一是指煤礦通風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第二是指煤礦管理者對通風安全管理的重視意識。其中如果煤礦通風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的話,那么則會嚴重影響井下的通風情況,造成通風情況不良,為事故的產生埋下隱患。另外,煤礦管理者如果沒有高度重視通風安全,那么在對通風安全管理工作人員安排上便不能實施到位。人為隱患也是造成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3 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評估
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評估包括四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對井下的通風系統的狀態進行評估。包括評估通風系統的設計是否合理,系統是否具有一定的穩定可靠性,通風阻力大小以及礦井通風有效風量等。其次,是對井下的通風設施以及通風的措施進行評估,評估通風設施是否能夠導致災害產生,通風措施是否能夠有效防止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再次,對井下通風系統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評估,這些問題包括串聯通風、微風、循環風以及無風狀態。最后,是對井下通風系統的抗災害的能力進行評估。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評估有利于事先對各種容易導致通風安全事故的隱患有充分的了解,從而為排除這些安全隱患,降低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奠定基礎。
4 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排除措施
造成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隱患很多,我們只有對這些隱患進行事先排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通風安全,降低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產生的可能性。目前,我國在對煤礦通風安全的隱患排除上一般采用的“安全檢查法”,將需要檢查的安全項目一項一項的進行檢查,并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專業人士的分析得出通風安全系統的運行狀態以及安全性能,并根據分析制定具體的安全隱患排除措施。下面,將對煤礦通風安全隱患排除的內容分成七個步驟來實施:
(1)檢查主通風機工作時的供風量是否符合標準;
(2)檢查各個用風面所得到供風量是否能夠達到通風安全的要求;
(3)檢查有沒有不規范性的操作而造成的串聯聯通風;
(4)檢查通風系統是否與設計規劃圖一致,并及時作出調整;
(5)作為生產采區的主要進風巷道和主要回風巷道須要貫穿整個采區,而不是將一條巷道分段隔開后,一段作為進風巷,另一段作為回風巷道使用;
(6)對礦井常用的通風設施,如風門、密閉、風橋、測風站等,須要仔細全面檢查,如發現有損壞或不良產品立即更換;
(7)安置甲烷傳感器時必須盡量靠近掘進工作面,以便可以盡早發現掘進工作面甲烷濃度的變化,同時必須配備局部通風設備。
5 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管理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通風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實現安全生產和有效管理的目標,煤礦采掘企業不僅需要意識到通風安全的重要性,還須要根據礦井下的實際生產和設施情況,設立一套科學的、可行的、完善的、全面的針對通風安全的管理規范制度。并且要嚴格執行該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有賞有罰,樹立管理制度的權威性,為安全管理奠定制度基礎。
5.2 設計科學化的通風安全管理系統
科學合理的通風系統設計和實際有效的通風操作雙管齊下,才能規避因為這方面的缺失疏忽引發的安全事故。因此,煤礦企業必須要重視通風系統的設置和檢測,可以請專業水平過硬的相關設計人員實際考察,檢測和改進原有的通風系統,為實現安全生產做好前提保障。礦井下的空間十分有限,通道迂回復雜,這就要求設計的時候必須格外重視井下通風,盡可能的完善通風體系的同時,結構不能過于復雜,不利于安裝、檢測和維護。行業規定必須在確保供風達到一定有效率的前提下才可以開展采集工作。依據這一核心要求,設計人員設計通風系統時必須確保供風穩定、風流通暢,風機運作可靠高效,同時盡可能減少非必要浪費。比如,拆除那些不合理的、非必要的原有設施,封鎖廢棄巷道,也可以通過調整減短送風路線、減少轉角,降低供風損耗等。還須要及時開設新的風井,維護相關巷道或擴大風井斷面。以此達成優化和改進通風系統的目的。
5.3 全面排查通風安全隱患
煤礦采掘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將決定了它的高危性。礦井下的實際情況復雜多變,工作面分布零散,通道低矮狹小,一旦發生意外很難及時趕赴現場施行救援。因此,及時的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對于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而安全充足的供風是礦內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通風安全工作。企業可以用安全檢查表對通風的每個部分和每個設備逐項檢查校驗。比如:對整個通風系統而言最重要的主通風機,在排查時必須檢測供風量是否達到相關要求;各個供風面的風量是否滿足實際的操作需要;檢測數臺供風機同時開動后性能是否能相互協調適應共同穩定送風;必須排除串聯通風以免有害、有毒氣體回逆,危害員工生命安全,甚至可能引發爆炸;檢驗通風體系的安置排布與設計是否相符,幫助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通風體系;尤其須要檢驗風門、密閉、風橋、測風站和相關儀器儀表是否切實有效,及時更換廢舊損壞部分做到規避風險;避免甲烷等相關氣體檢測設備靈敏度是否降低,甚至失靈,不能及時報警提示等等。
5.4 完善通風安全管理裝備
除了必須要對通風系統內的所有儀器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消除可能的隱患,還必須確保相關的設備設施性能合格過關。包括根據實際的礦井下挖深度,選擇更合適的通風設備和檢測儀器;及時更換工作層面里原有的老舊的相關儀器儀表,發現報廢了的設備及時妥善處理;主動采購并安置更先進的最新安全設施,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發出警告提示。還須要培訓員工熟練掌握所有設備儀器的使用規范,對相應通風設施諸如風門、密閉、風橋、測風站等的建造要求也必須嚴格培訓。必要設備,如主通風機、電子監控警報器、化學防護面罩、供氧設備等,要至少有一套備用的設備可以進行更換,并且要確保備用設備是有效可用的,還是以主風機為例,必須保證在十分鐘內開動并可以滿足供風需求。所有的筑造設施和使用設備,都必須在相關建造或使用要求規范下嚴格準確執行。
5.5 建立信息化的通風安全管理系統
通風信息控制系統是包括風機控制、一氧化碳傳感器、設備狀態檢測、火災報警控制和循跡防滑控制系統(即TC控制)等多種檢測設備和控制系統系統在內的復合型信息化系統。通風系統利用中心計算機和TC控制體系收集并分析其他設備反饋的數據,自動接通或關閉不同的風機。當檢測數據達到報警級別時自動接通風機加大通風或發出安全警報。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即時精準的檢測數據和動態的礦坑布局實現了隨時監控的可能。而模擬諸如爆炸、火災等惡劣條件下的災害逃生演習,對于加強礦工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救能力,幫助企業完善安全教育和安全生產工作也是十分有效的辦法。
5.6 打造專業化的通風安全管理隊伍
煤礦通風安全可能存在的隱患,除了因為設施設備老舊損壞或通風系統的不科學不完善外,還有很大可能是因為有人為因素。此處的人為因素不是說有人故意破壞設備或制造漏洞,而是指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由于個人對相關技術技能掌握不到位或者安全意識不夠強而導致的問題。因此,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點外,還須要對相關員工和領導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只有人人都明白礦井下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時,安全的這根弦才真正被繃緊了。有了對“安全”的極大重視,還須要培訓他們正確規范的使用生產設備和檢測監控設備,尤其是自救設施的培訓,必須多次反復演練,直到徹底掌握為止。這事關重大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必須引起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只有自上而下貫徹落實“安全”觀念,邀請專業人員培訓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人人重視、人人防范,才能使整個生產管理團隊全體高度關注安全問題,盡最大可能的規避相關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5.7 加大對煤礦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
不僅企業要自覺做好通風安全的教育培訓和檢測排查工作,行業內部有權威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相應生產、管理條例,才能使得生產和管理有據可依。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合理控制和監督行業生產工作,并對企業給予相應的幫助,同時要賞罰分明,建設達標獎勵制度,促進安全生產實現。
6 結語
眾所周知,煤炭、石油、鋼鐵是國家生產制造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煤礦的安全生產對國家的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以一通三防為核心的當前行業管理制度,尤其突出了“一通”的重要性,因此,對于通風安全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必須提到重中之重的高度。該文針對這點做了系列的分析闡述,希望對促進通風安全的相關探究和開展工作有所幫助,實現全行業的安全生產、規范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 畢衛東.淺議煤礦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6):49.
[2] 顧春.關于加強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管理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業家,2013(23):75.
[3] 何超.關于煤礦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的探討[J].廣東科技,2014(14):148-149.
[4] 張新倉,王瑞義.淺談煤礦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措施改進[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2):187.
[5] 王春霞.煤礦井下通風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措施[J].河南科技,2014(12):209-210.
[6] 韓志偉.試論煤礦井下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