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疆++董明華++徐永超
摘 要:目前我國對高速公路的維護工作,特別是對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的維護工作不夠重視。加之對維護費用計算的方法并沒有統一標準,導致許多管理部門無法準確撥付維護費用使得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維護工作很難開展,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該文系統分析了當前國外的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維護管理現狀,并基于此給出了對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高速公路 維護 體制 機電系統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b)-0226-01
1 國外概述
自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起,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先進發達國家相繼進展了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步伐,其主要項目是各先進國家都將公路養護工程通過招投標的競爭機制面向社會專業維護公司或組織,將維護工程完全推向市場,形成公路養護市場化。這一舉措可以充分發揮維護專業優勢,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地優化配置。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將公路養護工程全面推向市場以后,通過實踐驗證,維護公司或組織的責任心大為增強,維護效率也大幅度提高。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美國公路平均養護成本在能夠有效完成維護工作保障路況完好的前提下,下降到最低,實現了全國公路養護成本的最小開支;日本路況完好率處于世界前列,保障了全國交通暢通、安全、舒適運行。雖然這些發達國家同屬資本主義國家,但由于各國國情存在差別,因此各國的公路管理體制和制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其都以保證公路的安全、高效、舒適運行為管理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為創造出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而開展工作。在管理、服務形式上,各國高速公路大致可分為收費型高速公路和免費型高速公路兩大類。免費高速公路一般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并委托地方公路管理運營部門實施管理和養護工作。由于高速公路建設投資金額巨大,大多數國家都采取吸引社會、民間各界資金的方法來實現建設高速公路的資金融資。目前,美國公路網建設較早,建設資金以地方投資為主,大多以實現免費通行;日本的特許經營公路路段是由日本道路公團這一組織采用國有經營的方式來組織生產、管理的;英國政府起步較晚,目前逐步實現由私人咨詢公司或管理公司替代政府管理的目標。
1.1 美國
美國的國家道路網絡稱“洲際與國防公路”。美國的高速公路建設,有一套投融資以及維護管理的機制。每個項目的認證都需要長期的調研考察,并由行業專家或組織牽頭,組織專門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政府官員和相關學科專家,進行研究、提出針對性設計方案。高速公路建設資金投入以地方縣市為主,以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投資為輔,日常的維護費用主要由州政府撥付,美國聯邦政府則從宏觀角度對洲際公路網進行整體設計和管理。聯邦運輸部內下設公路管理局,美國公路規劃、建設、養護都是由該部門負責的,并根據國家所處時代特征,向聯邦政府提出建議,對各級公路建設和養護提供管理和資助。
1.2 瑞典
瑞典是較早實行公路管理體制改革的國家之一,其公路建設和養護工作是由成立于1841年的瑞典國家公路局(SNRA)負責的。當時該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公路進行規劃和建設,二戰以后,公路的養護工作也歸該部門統一管理。瑞典公路養護工作一般認為劃分成常規性維護、階段性維護、緊急事故維護三大類。瑞典公路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國有公路實行養護的市場化和養護管理程序化,其是在不斷摸索和改革建立起來的。通過建立獨立的專業維護公司,引入招投標機制來實現市場競爭,有效提高維護效率。
1.3 日本公路維護體制
與美國不同,日本政府一般不直接參與國家的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工作,特別是高級別的公路運營和管理。這些工作則是由日本道路公團、首都高速道路公團、阪神高速道路公團、本洲四國聯絡橋公團以及眾多的地方道路公社這些組織來負責建設、運行和管理的。近年來日本政府以對日本主要道路公團進行了改革,目的是將其轉入民營,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道路運營管理模式缺乏競爭,導致工作效率低。雖然這些道路公團曾經對日本的道路建設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道路公團的管理體制弊端越發凸顯,由于不存在市場競爭機制,管理部門難以充分發揮其職能,導致行政腐敗、管理滯后、生產無序等問題越發嚴重。因此日本道路公團民營化改革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1.4 西班牙公路維護體制
西班牙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有其自身的獨創性,真正實現了管養分離。在西班牙,公路管理部門和公路維護部門是分離的,其公路管理部門只參與公路運營和管理工作,不再組織人員和隊伍進行公路的維護工作,這樣可以節省出巨大的人員開支。公路維護工作則是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委托給社會上專門的維護部門或組織來完成,不但維護效果明顯,維護效率也大大提高。這種資源優化配置的形式是大多數發達國家公路維護體制改革的一個明顯優點。
1.5 德國公路維護體制
德國的公路維護是根據道路等級來劃分的。在德國,聯邦政府籌集資金進行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和維護,州政府則負責一般等級的公路建設和維護,但其受聯邦政府的指導和監督。公路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養護管理站,站內維護設備配置齊全,能夠獨立完成維護作業。德國的這種縱向管理體系適應該國公路建設管理,能夠及時對公路進行維護,保證了公路通暢、安全和舒適的要求。
2 國外維護體制的啟示
通過對上述幾個公路網絡發展較成熟、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較早國家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介紹,雖然各國有國情不同引起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形式和方式不同,但從改革的內在來看具有以下相似之處。
2.1 維護管理體制改革目標一致
各國的維護管理體制都是本著實現公路順暢、高效、安全、舒適目的,實現各國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通過高效的維護工作,保障公路各系統處于最佳使用狀態,從而為促進本國的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提供保障。
2.2 維護工作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
維護管理部門把維護工程推向市場,通過公開競爭機制的形式獲得某一部分工程任務。
2.3 管理部門與維護部門分離
管理部門與維護部門各盡其職,維護管理部門從事公路計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工作,使其部門人員得到最大限度的精簡,提高工作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維護部門負責維護工程,充分發揮專業強項保證維護工作順利進行。
2.4 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效率高
由于管養分離和引入競爭機制,不論管理部門還是維護部門都重視自身的技能水平,積極的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適者生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 史子然,楊云峰.美國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J].國外公路,2000(1):2-9.
[2] 吳五星.瑞典國家公路的養護與管理[J].湖南交通科技,200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