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曦
摘 要:近幾年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若要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不但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還不可缺少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積極參與。本文以我國金融機構為出發點,深入探討了碳金融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推進發展的可行性措施,為我國碳金融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金融機構;碳金融;問題;發展
隨著低碳環保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低碳經濟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在此時代背景下碳金融應運而生并且如雨后春筍般繁榮發展,碳金融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拔得頭籌奪取經濟競爭領先地位的關鍵,在此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碳金融發展最為突出,而針對我國碳金融發展情況來看仍然處于落后狀態,金融市場和產業結構還不完善、健全,綜合分析我國低碳金融的發展情況發現,我國經濟仍然受傳統經濟模式影響,調整經濟結構存在較大阻礙,且無法在有效時間內將低碳項目所帶來的成果轉換為經濟效益,因而對于低碳項目而言存在極高的匯率及價格風險。不僅如此,現階段國內乃至國際方面針對碳金融交易的相關機制并不成熟,從國內碳金融發展情況來看還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碳基金市場和碳交易市場。針對以上情況,要有效推進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投入到碳交易活動中,并充推行和落實排污權抵押貸款,從而能夠將寶貴的環境資源轉換為豐富的經濟利益。因此,采取何種措施或者方案更好的迎接挑戰、把握機遇,是當下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發展情況
1.初步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場
從碳交易層面來看,近幾年中我國碳交易的CER簽發量以及注冊成功的相關合作項目數量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且在國際碳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我國于2008-2010年分別在上海、北京、昆明、湖北、天津、山西、重慶、大連等地區成立了環境能源交易所以及排放權交易所等一系列相關機構,這些機構的成立為我國碳金融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初步確立了碳金融規章制度
我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運用政府職能指導信貸資源逐步向節能環保方向邁進,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環保總局以及人民銀行等一系列機構聯合發布了有關運用環保政策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的建議,旨在通過此舉強化信貸監管工作以及環境保護工作的配合與協調,不僅如此,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還在同年發布了指導節能減排授信工作的相關意見,“綠色信貸”制度初步建立,在緊接其后的發展中我國逐步制定并推行了“綠色證券”和“綠色保險”等一系列相關制度,至此我國針對低碳金融的政策架構初步形成。
3.市場參與主體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拓展
現階段,我國碳金融市場主要以商業銀行和政府設立公募基金為參與主體,而私人投資機構以及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也逐漸呈增加趨勢。早在2007年,中國工商銀行首先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建設“綠色信貸”的意見,并且率先開創了信貸環保的一票否決制度;緊接著招商銀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參與UNEP金融活動并制定出全面、系統的“綠色金融”行動計劃;在此方面興業銀行則是通過與IFC合作推行能效貸款,積極探索低碳項目融資的新途徑,值得關注的是興業銀行是我國第一家宣布在融資項目中遵循赤道原則的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和北京銀行也相繼與國際金融機構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
二、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對于CDM以及碳金融機制的了解不全面,專業人才與專業機構相對貧乏
由于我國在碳金融方面的交易起步較晚,交易市場發展不成熟且缺乏規范、系統的CDM與碳金融機制,因此絕大部分國內企業不能夠及時探尋到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商機,絕大對數金融機構對于碳金融價值的評估不全面、不準確,并且不能夠全面的掌握碳金融交易規則、項目開發、操作模式等一系列具體細節。現階段除了小部分商業銀行對于碳金融投入少量關注以外,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很少在碳金融方面有所涉及,其中,即使是參與了碳金融交易的商業銀行也很難深入到其核心,對于CDM的政策法規、專業知識等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從而致使其在碳金融領域的發展沒有可靠的業務能力支撐,造成這種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構的嚴重缺乏,形成了銀行在參與到碳金融中的巨大阻礙。
2.我國碳金融市場缺乏科學、健全的監管制度,在世界碳交易中身處劣勢
跟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碳金融市場仍然處于落后地位,這不單單體現在碳交易平臺、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場所不健全,同時還體現在國內碳金融交易市場缺乏碳期貨、碳掉期交易、談證券等各類科學的利益補償機制及創新型金融產品,不具備與國際金融機構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現階段國內碳金融交易僅停留在少量參與CDM交易階段,而在碳金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配額交易市場卻鮮有涉足。最關鍵的一點是,當下我國的碳金融市場較為落后,導致我國在世界碳市場以及其價值鏈中身處低端地位,不能夠充分發揮我國資源豐富的先天優勢,從而喪失碳金融交易中的定價權。
三、全面推進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1.全方位拓展碳交易保險業務
在實際的碳交易過程中往往存在極大的風險,而實行碳交易保險則能夠有效規避風險,保障碳交易穩定、順利的進行。自2009年起,國內各保險機構已經相繼開展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各類試點工作,對于發生污染事故率較高的企業、不同工業園區、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理企業、污水處理廠、運輸及儲存危險化學品等六大領域實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積極開發碳交易保險類型、拓展碳交易保險范圍等形式,有效為相關企業規避可再生能源以及節能項目中的環境風險。同時,還可以運用為開發CDM項目的企業以及碳交易合同的買方提供全面、穩定、安全的保險,科學合理的轉移項目違約風險,充分適應碳金融交易的快速發展。
2.充分利用政府職能扶持碳金融發展
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有效將碳金融歸納到整體低碳經濟規劃體系中,科學制定扶植政策并通過合理手段安排國家環保投入相關資金。要實現這一工作目標首先需要通過國家財政設立相應的基金,從而為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業務提供穩定的補貼支持,并集中力量全面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為相關金融機構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其次要從金融監管及貨幣政策等方面入手,構建一系列與節能減排等項目息息相關的信貸規模引導政策,擴充碳金融貸款利率的變化幅度,放寬相關針對碳金融貸款資本金的要求,從而為金融機構的常規業務轉變為碳金融業務提供良好條件;第三還需要考慮外匯管理的作用,深入了研究并構建出碳金融的綠色通道,著重關注如何將跨區域型碳資源的自由流通轉變為可實現的資本項目先行目標;最后需要從稅收角度入手,針對相關金融機構實行碳金融業務收入的稅收優惠扶持政策。
3.積極開展碳金融的融資租憑業務
簡單來講,融資租憑實際上就是一種集結了租憑、信貸和貿易為一體的服務,以有效分離租憑主體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為特點的創新型融資手段。在實際開發建設CDM項目過程中通常需要運用大量的先進設備,通過融資租憑手段能夠充分發揮金融租憑機構的作用,為項目企業購置相應設備,使企業能夠在出售碳減排指標過程中獲得收入從而用于支付租金,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保障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4.有效發行一系列碳基金產品
就目前情況來看,碳基金在世界碳市場的資金來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此方面深圳發展銀行以及中國銀行也相繼推行了一系列與二氧化碳排放額度相關的基金理財產品,為廣大客戶開放了購買相關綠色環保類型金融產品的機會,并在社會中引起強烈反應使綠色環保金融產品灼手可熱。發行碳基金產品不僅是在可行的前提條件下有效支持低碳產業,還能為環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扎實的資金保障。
四、結束語
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碳交易市場,并且成功拓展了國內碳交易以及其他種類排污交易,有效提升了低碳項目的貸款,然而在我國低碳金融的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及約束。因此,要有效推進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的發展,不僅要從商業銀行入手,集中力量鼓勵和支持其通過聯合境外投資實體、金融機構或者參股國際碳基金等形式進行碳市場交易,全面拓展碳金融市場的各項業務。同時還需要積極構建系統、規范的碳交易市場,全面落實和強化碳交易的監督管理工作,實現碳交易市場管理的法制化,充分發揮媒體、消費者群體、非政府組織、公會、公眾輿論、智囊團的作用,從而使我國金融機構碳金融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鏘頔.我國碳金融發展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時代金融(下旬),2011(11).
[2]楊瑞琦.中國碳金融發展問題研究[D].2011.
[3]王偉炫.構建我國碳金融發展體系的探討[J].中國發展觀察,2010(12).
[4]杜華青.基于“義利關系”的碳金融發展動力機制研究[D].2011.
[5]王偉炫.我國碳金融發展體系的探討[J].天津經濟,2010(12).
[6]鄒穎.影響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議[J].新金融,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