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菲菲
當前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不深,生活能力不足,心里也不夠成熟。來到大學學習生活后,大學生面對一個陌生的新環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方面的難題,以及就業壓力等等各種問題,往往很難自己解決。如果大學生的心理困惑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大學時期,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為主,但家庭的影響依然存在。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老師或輔導員能比得上家長對學生的影響,特別是在學生的思想行為等方面。個人家庭里的氣氛、家長的言行舉止、各個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都會默默地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和思想。所以,應該發揮家長的作用,參與子女思想道德修養等諸多方面的教育。
發揮家長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是提高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家庭與學校臨近,家長參與學校的事務更方便更容易。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更直接也更重要。上了大學后,學生遠離父母,家長與學校的聯系減少,但高校也應該積極創造條件,讓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
每個家長肩負著培養其子女成人的責任,同時也應分享其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由輔導員來承擔,但單靠輔導員個人的努力很難完成。通過發揮家長的作用,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在輔導員開展工作的同時,讓家長參與進來,有時家長的一句話,比輔導員的千言萬語更有效果。
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
1.幫助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一些剛上大學的學生,情感上依賴父母,生活習慣上不夠獨立。在幫助其適應大學生活上,除了輔導員、同學以及其自己的努力外,還需要其家長不斷的支持與鼓勵。
2.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接觸社會較少,對社會各方面的了解不夠全面,很多學生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對社會、對人生存在錯誤的認識。
3.幫助大學生提高自信、克服各種困難。有些學生在學習或人際交往上不夠自信。有些學生的基礎不夠好或者學習方法不正確時,在大學的學習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如果不及時引導,會影響其今后的學習。這也需要家長在背后幫助。
4.幫助大學生克服惰性、抵御各種誘惑。大學生有大量的空余時間,有些學生沒有把時間放在學習或社團活動上,而是整天呆在宿舍里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虛擬的社交網站上,對其他方面都不感興趣,不利于其成長。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讓家長給學生壓力,使其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
5.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是每個人最大的恩人,大學生要學會感恩首先從感激父母開始。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作用。總之,家長可以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發揮重大的影響作用。
雖然家長的作用很大,家校溝通的方式很多,但真正行之有效的做法還不多見。目前,有一些家長一些家庭不積極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抱有一些錯誤的思想,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在教育上就要負全部的責任。也有一些家長,不但不配合,而且暗地里縱容自己的孩子犯錯,或者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一些錯誤的做法。這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
另外,很多高校不重視讓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很多輔導員也只有在學生嚴重違反校紀校規或出現重大問題時,才聯系家長,平時則不聞不問。以至于有一些家長一接到老師電話時就緊張。其實,每個家長都關心自己孩子,都希望學生能在大學校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影響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家長參與的方式單一,往往是輔導員或班主任打電話匯報學生的在校情況,家長是被動地參與,效果不佳。
很多家長與大學生的的交流不足,往往只是有學生給家長打電話,而且談論的內容往往很單調,除了錢以外,只能簡單地叮囑一下。如果學生不是主動與家長談起的話,很多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情況知之甚少。學校有責任有義務讓家長了解其子女在學校中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西方發達國家,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非常普遍。在我國,有很多家長愿意參與到對學生的教育中來,只是由于大學離家較遠,平時與學生接觸減少,沒有恰當的途徑。高校要做的,就是要提供各種便利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其子女的教育課程、教師、輔導員、宿舍和生活習慣等等。只有了解其子女在學校的各種情況,才能參與進來,對其子女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一般來說,家校的聯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新生家長會。主要是介紹學校的情況,往往比較簡單,有關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功能比較少,但可以讓學生家長迅速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
2.電話溝通。包括輔導員給家長打電話與家長給輔導員打電話。但是,由于一個專職輔導員所帶學生普遍超過兩百人,而且輔導員平時的工作任務又多又繁雜,空余時間少,并不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除非學生違紀或重大事故,否則很少主動給學生家長打電話。電話溝通效果好,但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
3.信件。信件使用越來越少,但成本低,可以用來寄送學生期末成績通知單,和與學生有關的材料。
4.問卷調查。可以讓學生帶回去讓家長完成一份調查問卷,能夠大范圍地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和學生個人成長的意見和看法。
5.輔導員博客。利用網絡,現在很多高校要求輔導員要開通博客,并且要定期更新。這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輔導員的工作,增進對學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一些可以接觸網絡的家長了解輔導員以及學生平時的學習與生活。
6.QQ、微信群。QQ、微信并不只是青少年的事,如今也有很多家長通過QQ與老師聯系。如果能夠把更多的家長通過QQ、微信群組織到一起,平時學校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就能夠及時地讓家長了解,同時也能在線上探討學生教育的各種問題。
7.學校網站。學校網站是目前很多家長比較全面了解學校的便捷方式。這要求學校網站及時公布學校的各種活動消息。
8.短信平臺。利用飛信等短信群發平臺發送信息,作用在于傳達消息。
9.特殊節日里開展思想教育。比如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等日子里,讓家長參與進來,一是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也能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情感。
10.家長聯誼會。有一些學校每年定期召開家長聯誼會,學校邀請家長來學校參加各種活動。
11.學校信息系統。有一些學校專門開通網絡,讓家長登錄該系統,就可以查詢學生的成績、綜合素質考核、獎勵與處分等等情況。但開通這樣系統的學校還不多。而且,這些記錄,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在校的真實情況,還需要與其他方法一起運用。
12.家長理事會。外國很多著名大學都設立家長委員會,不僅參與學生教育,還出席學校的各類重大會議,提出自己的意見。這類常設的機構,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教育,也有助于家長參與到高校的管理與決策上來。
如果能合理地一起應用一種或多種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途徑,讓家長參與大學生思想教育,高校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家長參與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學校也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輔導員、班主任或任課老師能夠更順暢的與家長交流溝通。另外,也要讓各位家長懂得,對學生的教育是多方面共同努力下的結果,不能只是依靠學校,更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學校與家長緊密聯系,完善各種溝通途徑,思想教育的成效一定會更加顯著。
[1]張淼.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2]李廣寶.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張新慧.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引發的現實思考[J].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4).
[4]劉芳.從大學生政治參與看高校德育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