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股市短期持續暴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現在上至國務院、金融監管部門,下至證券交易所、證券和基金行業協會及券商、基金、上市公司等各類市場主體,都相繼出臺了救市措施,如中投公司等“國家隊”和市場機構都拿出了真金白銀投入股市,買進在交易所交易的開放式基金、大盤藍籌股、幾類主要指數成分股等。從7月6日的股市行情來看,救市己產生了初步效果。
自6月中旬至7月初,中國股市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暴跌行情。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及時出臺政策措施,市場機構自發采取行動,共同救市,并在7月6日取得初步成效。當天,上證指數以紅盤報收于3775.91點,上漲2.41%。但是,當天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1.39%和4.28%,股市仍有待穩定。
針對當前中國股市的現狀,從監管部門到市場機構及廣大投資者都應當高度重視股指受挫對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各方需協同努力,盡快穩定資本市場,保護改革開放成果,維護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良好大局。
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上證綜合指數從6月12日的最高點5178點暴跌至7月3日的最低點2629點,跌了1549點,跌幅為29. 91%=期間,深成指從最高18211點暴跌至最低11953點,跌了6258點,跌幅為34. 37%=創業板指數從最高4037點暴跌至最低2458點,跌了1579點,跌幅為39.11%;中小板指數從最高12084點暴跌至最低7825點,跌了4259點,跌幅為35. 24%。在兩周多時間內,滬深兩市的股票總市值損失約21萬億元,使廣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受到較大損失。
導致A股此輪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杠桿”的不當加大,即場內融資融券的規模不斷放大,場外各路不明配資又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杠桿”融資的規模迅速加大,導致前期許多股票股價暴漲并累積泡沫。此后,場外配資倉惶出逃并引發股價暴跌,短時間內股價暴跌又引發各路配資強行平倉潮,隨即釀成股指下跌。
許多投資者看得很清楚,最近兩周多數交易日,每到上午10點多鐘就會出現一波平倉潮,到下午兩點左右又會出現一波。
一些投資專家分析認為,此輪“杠桿”牛市中出現的暴跌,如果不能及時控制,還有可能引發第二波、第三波暴跌的發生。自去年牛市形成以來,由廣大投資者購買形成的公募基金規模在1.5萬億元以上,如果股市再持續暴跌,不排除會引發基金贖回潮,這又會引發股市新一輪暴跌。在各路配資機構中,像“影子銀行”機構,包括信托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民間投融資公司等己深度參與場外配資,其配資規模在監管機構即時監測之外。僅信托公司的資產規模己達十幾萬億元,其中不排除有一定規模的資金通過配資方式進入股市。如果大盤指數大幅下跌得不到控制,就可能引發交易日盤中平倉潮。可以想象,如果“影子銀行”機構的配資股票出現爆倉并強平,最終會影響到接受其融資服務的實體經濟項目,如房地產等,也就是說可能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因此,如果任由此輪股指下跌程度擴大和深度演化,就可能使股票市場的風險向包括銀行業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及實體經濟延伸。
鑒于股市短期持續暴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現在上至國務院和金融監管部門,下至證券交易所、證券和基金行業協會及券商、基金、上市公司等各類市場主體,都相繼出臺了救市措施,如中投公司等國家隊和市場機構拿出了真金白銀投入股市,買進在交易所交易的開放式基金、大盤藍籌股、幾類主要指數成分股等。從7月6日的股市行情來看,救市己產生了初步效果。但是這只是“初步的”效果,要達到股票市場基本穩定,還需要上述各方協同努力,一致行動,將各種救市政策措施和投資資金有機配合,并持續一段時間,方能達到預期目標。
7月6日一大早,傳出希臘公投否決國際救助方案的消息,進一步引發市場對于希臘債務危機可能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擔憂,市場避險情緒上升,隨即引發亞洲和港股市場的動蕩加劇。港股當天開市之后便斷崖式下跌,最低跌幅達到14. 56%,盤中一度跌逾1313點,最低見24750點。截至收盤,恒指跌3.18%,跌幅達827點,報25236點,為2012年5月16日以來最大跌幅;國企指數跌2.99%,報12231點。
各種跡象表明,希臘債務危機不僅可能引發希臘發生金融危機,而且可能造成歐洲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盡管其程度有待觀察,但是其有可能引發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市場的波動,并且通過香港市場傳導到內地金融市場。對此,香港和內地金融監管當局應及時加以預防,采取有效對策。
就目前的局勢看,中國內地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加強溝通、協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既要防范內地股市波動風險和香港股市波動風險在兩地市場之間的相互傳遞,還要防范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可能對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的沖擊。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