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紅,劉猛道,字尚永,趙加濤,付正波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國家大麥區試品種白粉病抗性鑒定評價
楊向紅,劉猛道,字尚永,趙加濤,付正波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2013—2015年承擔全國區試大麥品種對白粉病抗性鑒定評價,共16個品種。結果表明:NDM01-01參試品種為高抗;NDM01-10、NDM01-14為中抗;NDM01-07為中感;NDM01-02、NDM01-05、NDM01-06、NDM01-08、NDM01-09、NDM01-11、NDM01-12、NDM01-13、花30(CK)、云大麥2號高感大麥白粉病;NDM01-03、NDM01-04極感大麥白粉病。
大麥區試品種;白粉病;抗性鑒定評價
大麥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病菌大麥專化型(Blumeriagraminis)引起的真菌病害,普遍發生于世界大麥產區,是我國冬大麥區的主要病害,尤其在云貴高原和東南沿海地區較為嚴重[1]。保山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屬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正是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提供了大麥白粉病產生的重要條件[2]。大麥白粉病近年來表現出新特點:每年白粉病爆發時間不大一致,爆發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嚴重度增加。保山是鑒定、篩選抗白粉病大麥新品種的理想地區之一。基于此,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新育成大麥品種的抗病性,為全面評價國家大麥區試品種提供依據,2013—2015年保山綜合試驗站承擔了國家區試大麥品種對白粉病抗性鑒定與評價工作。
1.1品種材料及其來源
參試品種共16個:NDM01-01、NDM01-02、NDM01-03、NDM01-04、NDM01-05、NDM01-06、NDM01-07、NDM01-08、NDM01-09、NDM01-10、NDM01-11、NDM01-12、NDM01-13、NDM01-14大麥品種均為國家大麥區試品種,由浙江省農科院提供;花30、云大麥2號為高感對照品種,其中花30由浙江省農科院提供,云大麥2號由保山市農科所提供。
1.2鑒定地點及設計
試驗在保山市隆陽區永昌辦事處下村保山市農科所試驗田進行,海拔1 650m,東經90°,北緯24°;前作水稻,土質沙壤,肥力中等、均勻。每一參試品種播種兩行,采用順序排列方式。鑒定圃采用開畦條播,等行距配置方式,行長1.7m,行距0.25m,2次重復,鑒定圃兩端各種植2行保護行。
1.3鑒定方法
采用自然誘發鑒定方式,調查記載標準根據《全國區試大麥品種對白粉病抗性鑒定與評價實施方案(試行)》進行。
1.4調查方法
在大麥乳熟期進行病情調查。每份材料隨機調查25個莖[3],采用“0~4級法”(表1)和0~9級法(表2)分別調查記載侵染型和嚴重度,調查2次,根據《全國區試大麥品種對白粉病抗性鑒定與評價實施方案(試行)》綜合得出抗性評分。鑒定有效性判斷:當鑒定圃中的感病或高感對照材料達到其相應感病程度(HS)以上,該批次抗白粉病鑒定視為有效。

表1 大麥白粉病成株期浸染型級別、癥狀及其抗性評價描述

表2 大麥白粉病成株期嚴重度0~9級標準

表3 供鑒品種對白粉病的抗病性表現(侵染型、嚴重度)及其評價
2.1鑒定結果有效性判定
2013—2015年高感對照材料花30和云大麥2號感病程度為8HS,均在高感以上,3年抗白粉病鑒定結果視為有效。
2.2參試品種白粉病抗性表現及應用
2.2.1由表3可見,NDM01-01參試品種連續3年對大麥白粉病抗性均表現為高抗,占所有參試品種的6.25%。2013、2014年表現均為1HR(高抗),2015年表現為2HR(高抗),抗性穩定。可結合該品種的其他特性作為種質資源重點培育抗白粉病新品種加以利用或將該品種在某一區域示范推廣。
2.2.2由表3可見,對大麥白粉病表現中抗的品種共2個,包括NDM01-10、NDM01-14,占所有參試品種的12.5%。NDM01-14連續3年對大麥白粉病抗性表現為中抗(4MR),抗性穩定。可結合該品種的其他特性作為種質資源重點培育抗白粉病品種加以利用或將該品種在某一區域示范推廣。NDM01-10在2014年對大麥白粉病抗性表現為高感(8HS),2013年和2015年表現為中抗(4MR),與NDM01-14相比較抗性不穩定,波動較大,但考慮其具有一定的抗性,可結合該品種的其他特性作為種質資源培育抗白粉病品種適當加以利用或將該品種在某一適宜區域示范推廣。
2.2.3由表3可見,NDM01-07對白粉病抗性表現為中感,占所有參試品種的6.25%。2014年表現為高感(HS),2013和2015年表現為中感(MS),有較小波動,抗性基本穩定。可結合該品種的其他特性作為種質資源培育抗白粉病品種少量加以利用或將該品種在某一適宜區域示范推廣。
2.2.4由表3可見,高感大麥白粉病的品種共10個,占參試品種的62.5%。NDM01-02連續3年對大麥白粉病抗性表現為高感,2013年和2015年表現為高感(7HS),2014年表現為高感(8HS),有較小波動,抗性穩定;NDM01-05連續3年抗性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穩定;NDM01-06在2013年表現為中抗(4MR),2014年表現為高感(7HS),2015年表現為高感(8HS),抗性波動較大,抗性不穩定;NDM01-08在2013年抗性表現為中感(MS),2014年、2015年分別表現為高感(9HS)、高感(8HS),抗性基本穩定;NDM01-09在2013年抗性表現為中感(MS),2014年和2015年表現為高感(8HS)、高感(7HS),抗性基本穩定;NDM01-11在2013年抗性表現為中感(6MS),2014和2015年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基本穩定;NDM01-12連續3年抗性均表現為高感,2013年表現為高感(7HS),2014和2015年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穩定;NDM01-13連續3年抗性均表現為高感,2013年表現為高感(7HS),2014和2015年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穩定;花30(CK)連續3年抗性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穩定;云大麥2號連續3年均表現為高感(8HS),抗性穩定。以上10個參試品種,在一定區域內,不宜作為抗白粉病為目標的種質資源,也不宜示范推廣。
2.2.5由表3可見,大麥品種NDM01-03、NDM01-04極感白粉病,占參試品種的12.5%。2個品種在各年份抗性結果一致,在2013年表現為高感(HS),2014年和2015年都表現為極感(9VHS),抗性穩定。以上2個參試品種,在一定區域內,不宜作為抗白粉病為目標的種質資源,也不宜示范推廣。
大麥品種NDM01-06、NDM01-10抗性不穩定且波動較大,是否由于2013—2015年外界因素發生了變化或其他原因還需要繼續驗證。
調查時采用的0~9級法調查記載大麥白粉病病情級別是正在試用的新方法,目的是對病情級別更細致劃分,但是由此帶來調查上的困難,對較為相近的級數之間判斷因存在誤差,會得出不一致的評價,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1]朱靖環,劉猛道,華為,等.139份大麥種質材料苗期和成熟期抗白粉病鑒定評價[J].麥類作物學報,2015,35(5):615-616.
[2]鄭家文,楊祚斌,屈生華.云南省大麥生產及抗白粉病育種進展[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1):36-37.
[3]黃金堂,李清華,陳海玲.大麥種質資源白粉病抗性鑒定與應用[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9(1):101-102.
2015-07-08
楊向紅(1987—),男,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啤飼大麥新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工作;E-mail:yxhbo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