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濤
(南昌工學院民族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淺析杜甫的詠畫詩
鄭濤
(南昌工學院民族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杜甫的詠畫詩不僅展現了唐代輝煌的繪畫藝術成就,而且對后世的詠畫詩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可以借此了解杜甫獨到的藝術審美觀和詩歌作品里透露的人生旨趣。
杜甫;詠畫詩;偏好;旨趣
詠畫詩又叫論畫詩,指內容上以反映、評價繪畫作品為使命的詩歌。唐以前的詠畫詩數量很少,所詠題材多為人物畫,成就亦不高。而詠畫詩真正發展并達到第一個高潮是在唐朝,其中以杜甫的成就為甚。
杜甫嚴格意義上的詠畫詩共計21首,分別是《畫鷹》、《天育驃圖歌》、《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畫鶻行》、《畫馬贊》、《題壁上韋偃畫馬歌》、《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戲為韋偃雙松圖歌》、《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姜楚公畫角鷹歌》、《題玄武禪師屋壁》、《觀薛稷少保書畫壁》、《通泉縣署壁后薛少保畫鶴》、《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觀李固清司馬弟山水圖三首》,《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此外,杜甫還有兩首詩涉及到繪畫以及一篇題畫文。
據統計,杜甫詠畫詩中的動植物類題材較多,這體現了杜甫的審美偏好和與此相關的深層思想情感。其中有4首詠畫馬,3首詠畫鷹,1首詠畫鶻,1首詠畫鶴,2首詠畫松,這些都是大自然中罕見的駿異非凡的動植物。可以說這些非同尋常的飛禽走獸、參天古松與杜甫非凡的胸襟抱負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非常密切的契合。例如,杜甫早期詠馬詩《房兵曹胡馬》云:“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這氣宇不凡、剽悍雄健的馬表現了詩人執著無畏地追求自己遠大政治理想的雄心和信心。但杜甫后期的詠馬詩,特別是罷官之后,所寫的《瘦馬行》、《病馬》、《白馬》等則感懷于人生喪亂,世事多艱,體現了作者無所依靠的疲憊心態。

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絕七絕其他總數杜甫4950200121
由上表可以發現,杜甫的詠畫詩在體裁上對古體,尤其是七古有著特殊的偏好。就詩歌體裁特征而言,七古在創作時有其獨具的優點和局限處。其優點是它不似近體詩那樣講究聲律和對仗,也沒有嚴格的字數和句數的限制,容量大而受束縛少,有利于詩人盡情揮灑情懷。但七古形式上的少束縛容易滋生出堆砌散漫的毛病,所以除《題壁上韋偃畫馬圖》與《姜楚公畫角鷹歌》篇幅不長外,其余的杜甫七古詠畫詩均為長篇。
不過,杜甫的七古少有雜亂漫漶的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詩人在創作時對意象營構、篇章布局頗具匠心。如《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杜甫極盡夸張想象之能事,突破畫面的時空限制,以無比繁富的意象,縱橫裨闔,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多次切換,使原有的畫境得以大大開拓,使之比原畫更含蓄、更深廣,更富于歷史深度。
杜甫的詠畫詩一方面真實地描述了一批唐畫,并表達了對中國民族繪畫的審美要求;另一方面,則往往借助畫上的形象或發出郁憤的感慨,或勾起無限的情思,以一抒胸中塊壘。
熱愛祖國,始終關懷著國家的命運,是杜詩思想性的重要方面,這一思想內容同樣反映在詠畫詩中。如在《題壁上韋偃畫馬歌》中,在描寫了韋偃所畫的馬以后,發出了“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的感嘆。看了畫上的馬,想到馳騁疆場、與人同生共死的戰馬,念念不忘國家的災難,流露出始終不渝的愛國思想。在《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中,先贊頌了曹霸所畫之馬,寫了玄宗昔日養馬之盛,篇末轉而嘆道:“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里,龍媒去盡鳥呼風。”玄宗昔日的盛況,隨著安史之亂的到來,亦已成為過去,撫今追昔,無限感慨。
積極進取也是杜甫的一貫思想。在他年輕時所寫的論畫詩《畫鷹》中,描述了所畫蒼鷹的雄姿神態,最后發出了“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的勃勃聯想,從這一聯想中我們可以感觸到他的雄心壯志。
還有一些論畫詩表達了對那些才華橫溢的畫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的郁憤之情。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記述了曹霸高超的畫藝和前后不同的境遇,昔日畫凌煙閣功臣、畫御馬,能令至尊含笑,今日畫行路常人,反遭俗子白眼。今昔異時,喧寂頓判,最后發出了“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土稟纏其身”的感慨。杜甫這首論畫詩不只是嘆曹霸,亦是嘆自己壯志不得伸的郁郁情懷。
在關于山水畫的論畫詩中,也常注入作者對社會、人生的看法,其中大多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在《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中,描述了劉單父子所畫的山水畫以后,結句寫道:“若耶溪,云門寺,吾獨何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這是詩人因看畫障而神往于山林隱逸生活,進而反顧自身而發出的由衷感嘆。
首先,杜甫的詠畫詩于后世人們了解和研究當時的繪畫狀況乃至社會狀況有著很高的史的認識價值。杜甫在其詠畫詩中不僅逼真形象地再現了他所見到的一些繪畫作品的內容及其藝術效果,還向人們生動傳神地展示了當時一些名畫家的風采與他們的思想經歷,為我們了解盛唐畫壇的狀況與多方面成就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在一定程度上亦彌補了古典繪畫史料的不足。
其次,杜甫詠畫詩中所體現出的獨特的審美觀與其中所闡發的繪畫創作及鑒賞理論對后世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杜甫重視畫骨傳神、謀篇布局等繪畫技巧,一方面豐富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理論,另一方面也于后世繪畫創作與欣賞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再次,杜甫以其成功的詠畫詩創作對后世詠畫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總體而言,杜甫詠畫詩無論就其持論之精、寓意之深,描摹原畫之生動準確,還是在詩歌意象、篇章布局的精心營構上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對后世的詠畫詩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清)仇兆螯《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2]談云雷《談杜甫的論畫詩》,南京理工大學學報,3003年12月第16卷第6期
[3]余紅微《杜甫題畫詩中的“動”與“骨”》,黑龍江史志,2009.06
[4]李霜琴《杜甫兩川詩研究》,2004年福建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I207.22
A
1671-864X(2015)11-0057-01
鄭濤,江西南昌,南昌工學院民族教育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