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震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刑事訴訟專家輔助人制度簡評
——以新《刑事訴訟法》第192條為視角
陶震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設立了專家輔助人制度,目的是想以此保證被告的對質權,進而提升鑒定人的出庭率,推進庭審實質化。但是,新《刑事訴訟法》施行后,鑒定人的出庭率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專家輔助人制度并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筆者試圖通過本文對專家輔助人制度存在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以期能夠有所裨益。
刑事訴訟;專家輔助人;鑒定人
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边@是首次將專家輔助人引入刑事訴訟程序,確立專家輔助人制度,對于認定鑒定意見的真實性、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專家輔助人的權利、義務不明確。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并沒有明確規定專家輔助人的具體權利、義務。正是因為這一點,實踐中專家輔助人不知道自身行駛權利的邊界,更不清楚自己應承擔的義務,所以,專家輔助人時常處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再者,由于專家輔助人的法定權利和法定義務不明確,法院對專家輔助人的不當行為的約束尺度掌握不好。由此可見,權利、義務不明確是導致專家輔助人在刑事審判中收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專家輔助人的資質標準不明確。新《刑事訴訟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專家輔助人的資質標準,這是立法上的一大缺陷。也正是由于資質標準不清晰,導致了實踐中專家輔助人的資質參差不齊,到底究竟什么樣的專家才是符合專家輔助人的身份,可以上庭就鑒定意見提出意見,這存有很大的彈性空間。當然,也可能導致不符合相關資質的人進入訴訟,妨礙訴訟的正常進行,甚至是浪費司法訴訟資源。其次,是采納申請方認為的標準,還是采納法官認定的標準,這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明確專家輔助人的資質要求。應當是具備相關專業領域的相關經驗、知識或是技能,或者是在行業領域具有相當的從業資歷且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能夠具備同鑒定人進行質證的資質。
(二)規范專家輔助人的權利、義務。專家輔助人在刑事審判中屬于訴訟參與人,應當和鑒定人并行。再者,由于
專家輔助人是針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因此,要想讓專家輔助人真正在訴訟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明確其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及其權利和義務。比如,應賦予對相關技術資料的知悉權、對鑒定意見中涉及到的專業性問題的說明權、對鑒定人的質詢權、獲得報酬權利等。應承擔的義務:誠實認真的提供專業意見、保守相關秘密、不得泄露隱私、依法參與訴訟,接受當事人和法官的詢問等。
[1]裴小梅:《論專家輔助人的性格—中立性抑或傾向性?》,《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2]汪建成:《專家證人制度研究》,何家弘主編:《證據學論壇(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邵劭:《論專家證人制度的構建—以專家證人制度與鑒定制度的交叉共存為視角》,《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D925
A
1671-864X(2015)11-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