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蘭
(山西省霍州煤電集團總醫院 山西 霍州 031400)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習慣的改變,急性膽囊炎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患有此病后,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將會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而臨床上對于此病的治療,一般是采取手術的方式,但為提升治療的效果,還必須配合相應的護理。鑒于此,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33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6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所有的患者皆符合急性膽囊炎疾病的有關診斷標準[1],同時還存在體溫>37.5℃,白細胞計數檢查俠顯示在10×109/L,且伴有急性右上腹疼痛、反跳痛以及壓痛。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即綜合組、常規組,每組各有33例。綜合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介于45~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9±6.8)歲;由發病至就診時間在9~75h。常規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介于46~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2±7.1)歲;由發病至就診時間在10~73h。兩組患者在臨床基礎性資料(性別、年齡等)的對比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患者予以傳統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即入院后,對患者予以各項常規檢查,且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全面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臨床醫師。在此基礎之上,對綜合組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為: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需接受手術治療時,往往會出現一些負性心理,例如緊張、害怕、不安等,而這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極為不利。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互動,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且有針對性的對其實施心理疏導,以緩解其負性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可向患者說明有關疾病或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以促使其正確面對自己的疾病,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2)術前準備:在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神態、生命體征等進行密切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如休克,應告知醫師以作處理。另外,術前需對患者展開各項常規檢查,即B超、X線、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等,在此期間,需向患者說明做檢查的意義,以提升配合度[2]。叮囑患者多食用一些含有較高熱量、纖維,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后,在術前12小時,不可進食,術前6小時,不可飲水。
1.2.2 術后護理
(1)體位護理:術后,取平臥位(去枕),且使頭偏向一邊,在麻醉消退之后,取半臥位,以降低切口的張力,從而促進切口的快速恢復[3]。麻醉消退之后,定時為患者翻身,通常是每隔每小時一次,從而避免褥瘡的出現。
(2)引流管護理:護理人員應妥善處理好引流管,尤其需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且確保引流管的順暢,確保引流管處在一個無菌、密閉的狀態之下。另外,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引流處進行清理,且每日對引流袋進行更換;手術后,如果在2~3天內,每天的流量低于15ml,即可將引流管拔除。
(3)飲食護理:在飲食方面,在手術后的第4~6天,可叮囑患者食用一些流質食物,并依據病患的實際身體狀況,予以半流質食物,之后慢慢到普食,且確保營養的補充,從而保證其身體水電解質處在一個平衡狀態。
(4)疼痛護理:術后極易出現疼痛,對此,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急性膽囊炎手術后出現疼痛是一種正常現象,因而,告知患者無需太過擔心、緊張,且采取其他方式如聊天、聽音樂等,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若疼痛無法忍受,可遵醫囑對患者予以鎮痛藥物。
通過治療,病患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已經消退,且經實驗室檢查顯示為正常狀態,為顯效;通過治療,病患的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好轉,而實驗室檢查顯示趨于正常狀態,為好轉;通過治療,病患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并未得到改善,實驗室檢查顯示依然存在異常,為無效。
自擬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展開調查,該表滿分為一百分,九十分以上為十分滿意,七十至八十九分之間為較為滿意,低于六十九為不滿意。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數據,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加以分析與處理。其中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情況分析:具體見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綜合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9%(30/33),常規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2.7%(24/33),組間有效率相比較,存在顯著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情況比較[n(%)]
(2)護理滿意度情況分析:綜合組中有16例十分滿意,15例較為滿意,2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93.9%(31/33);常規組中有12例十分滿意,14例較為滿意,7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78.8%(26/33),組間滿意度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上,急性膽囊炎是一種較為多見、多發的普外科疾病,其發生原因十分復雜,一般是因膽管梗阻、膽囊結石嵌頓等所誘發的;一旦患有此病,將出現腹部絞痛的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5]。若患有急性膽囊炎,就必須及時予以有效的治療,而治療的措施一般就是手術切除。然而,僅僅予以手術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配合相應且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本研究中,筆者即對綜合組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其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0.9%,顯著高于常規組(72.7%)。由此可見,對急性膽囊炎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效果確切,且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值得在臨床上推行。
[1]任書華.臨床路徑護理在急性膽囊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04(3):379.
[2]劉莉.急性膽囊炎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8):4927.
[3]左春蓉,解青蘭,李國華,等.急性膽囊炎的綜合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14,21(22):303 -304.
[4]趙霞.對100例急性膽囊炎圍術期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下半月),2014,14(3):199 -200.
[5]白美瓊.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綜合護理對策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5,12(11):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