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海南省澄邁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海南 澄邁 571900)
前置胎盤指的是孕婦妊娠晚期胎盤覆蓋或下緣達到宮頸內口或者附著于子下段,也是孕婦妊娠晚期發生出血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種很嚴重的并發癥[1]。本文選取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前置胎盤患者,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進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對兇性前置胎盤發生率的降低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據,進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前置胎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滿足《婦產科學》所制定的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診斷標準。其中有11例患者為邊緣性前置胎盤,有22例患者為部分性前置胎盤,有12例患者為完全性前置胎盤。同時隨機選取了45例正常產婦作為對照組,病理性妊娠產婦已經得到排除。
1.2 方法
前置胎盤患者選取標準[2]:(1)全部患者都具有剖宮產史(2)患者沒有任何精神類疾病(3)患者沒有惡性腫瘤疾病(4)患者無腎臟、心臟以及肝臟等主要器官性病變(5)患者與其家屬有知情權。
45例前置胎盤患者為實驗組,45例正常產婦為對照組,通過回顧性分析記錄下患者孕產史、年齡、流產史、前置胎盤史、剖宮產史、胎盤狀態、妊娠結局等內容。調查過程中可通過查閱相關病例、詢問當事人及其醫護人員等方法來獲取資料,并將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然后得出結論。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 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實驗組平均孕次為(2.7±2.1)次,產次為(1.5±0.6)次,平均年齡(30.6±3.2)歲,自然流產史平均(0.8±0.5)次,人工流產平均(2.4±1.3)次,全部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前置胎盤史者所占的比例也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剖宮產史者所占的比例也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在以上方面比較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表1和表2。

表1 兩組孕婦孕產次、年齡以及流產史對比表

表2 兩組產婦前置胎盤史以及剖宮產史對比表
從表1及表2可知,孕產次次數多、剖宮產史、流產史、前置胎盤史、年齡等因素都是會造成兇險性前置胎盤發生的危險因素。
2.2 前置胎盤和妊娠結局實驗組有29例患者出現產后大出血,早產兒28例,死亡人數以及新生兒窒息人數均高于對照組。同對照組孕婦相比,產科并發癥、孕產婦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兒窒息、死亡等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實驗組產婦新生兒情況以及妊娠結局情況具體見下表表3。

表3 對照組與實驗組產科并發癥、孕產婦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兒窒息、死亡等情況對比表
正常孕婦的胎盤是附著在子宮體的前壁、側壁或者是后壁的,而前置胎盤則是指妊娠晚期(28孕周之后)胎盤覆蓋或者下緣達到宮頸內口,或附著于子宮下段,而兇險性前置胎盤則是指患者曾經有過剖宮產手術,并且此次的妊娠胎盤是附著在子宮癲痕處[3]。隨著人們分娩觀念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孕產婦剖宮產率也在不斷地增加,進而兇險性前置胎盤的發生率的在不斷上升,因此,相關醫師人員必須對此重視起來。根據大量的相關報告報道,高齡、多次分娩、多次流產、多次妊娠、吸煙史以及剖宮產都是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4]。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逐漸將子宮肌層動脈壁中的正常肌肉替代,由于血管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損害而導致子宮動脈管腔受到限制,妊娠時便會制約胎盤血液的運行,胎盤為了能夠攝取更多的營養成分就會漸漸擴大面積,最終延伸至母體子宮下段而造成胎盤前置[5]。剖宮產、多次分娩等均會傷害子宮內膜,引發子宮萎縮性病變或子宮內膜炎,當患者再次受孕時就十分容易發生胎盤穿透肌層或穿透蛻膜,從而導致胎盤供血不足或血管形成不良等情況的發生。
前置胎盤患者由于胎盤的位置是附著于子宮下段,會妨礙胎兒入盆并易導致胎兒窘迫、胎位異常等現象,從而增加了剖宮產率[6]。隨著孕婦孕周的增加,子宮下段被拉長,然而子宮下段與此處覆蓋的胎盤并不能夠同步延伸,進而引起胎盤與子宮下段之間發生分離,最終出現感染、出血現象。生殖道的大量出血常常會造成妊娠終止,然后致使新生兒早產。前置胎盤孕婦由于子宮收縮力差,子宮下段肌層比較薄弱,在孕婦分娩后其血竇不能閉合縮緊,從而造成產后大出血。剖宮產可以通過對創傷面止血的方式來減少患者的出血量,所以前置胎盤患者分娩方式的第一選擇就是剖宮產。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的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孕婦應該特別注意,前置胎盤導致妊娠結局不良的風險很大。因此,孕婦應該盡量避免晚育、多孕產次、多流產史、吸煙等危險因素,并通過產前保健的加強來降低早產、前置胎盤、新生兒窒息死亡等不良情況的發生。
[1]郭秋明.前置胎盤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對妊娠結局的不良影響[J].當代醫學,2012,19(21):387-388.
[2]顧穎.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15(33):198 -199.
[3]葛俊麗,曾蔚越,段麗君,等.前置胎盤類型與妊娠結局[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18(06):547 -548.
[4]龔俊,馬海燕,董芳芳.前置胎盤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37例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3,19(07):288-289.
[5]江靜穎.胎盤附著部位對兇險性前置胎盤妊娠結局的影響及高危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27(23):378-379.
[6]張巖,柳友清.兇險性前置胎盤58例臨床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6(02):335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