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在瑞士,有這樣一家奇葩銀行,儲戶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這就是風靡瑞士的新型養老方式:時間銀行養老。
“時間銀行”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即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在未來自己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顧時,再把存在“時間銀行”里的“時間”支取。申請者必須具備身體健康、善于溝通、充滿愛心等條件,而且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長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賬戶內。
克里斯蒂娜就是“時間銀行”的一位儲戶。她今年66歲,是一名失獨老人,唯一的兒子在8年前因一場車禍去世。2011年,克里斯蒂娜從中學退休后,便開始為自己日后的養老問題擔憂。她走了很多家養老院,但養老院內都人滿為患,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叫她在家里等,等空出床位了再來。更為關鍵的是,克里斯蒂娜不想去養老院養老,她喜歡呆在自己的家里養老。正當克里斯蒂娜為自己的養老問題發愁時,剛好瑞士圣加侖市推行“時間銀行”養老。在了解了“時間銀行”養老的一些細節后,克里斯蒂娜覺得自己現在的身體仍充滿活力,于是她欣然來到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申請照顧老人。“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幫克里斯蒂娜找到了一名服務對象——87歲的老人利薩。克里斯蒂娜每周去利薩家里兩次,每次工作2個小時,幫老人做些家務,如整理房間、推著老人出去散步、到超市購物、聊天等。在服務滿1年后,“時間銀行”就會將她工作的小時數統計起來,并頒發給她1張“時間銀行卡”,等到她病了或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里的“時間銀行卡”去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支取她存進去的“時間和時間產生的利息”。屆時“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在驗證過“時間銀行卡”信息后,就會每天指派專門義工到醫院或她的家中去照顧她。
瑞士的“時間銀行”養老,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社會問題,比如可驅趕老年寂寞感,收獲相互之間的友誼,等等。很多瑞士民眾都很支持這種養老方式,據瑞士養老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為此,“時間銀行”設立了門戶網站,義工及需要幫助的老人可通過門戶網站互相交流信息。另外,對于那些已經把時間“存起來”,但最后由于各種原因(如住進養老院等)不使用“時間”的老人,“時間銀行”便把這些小時數折合成一定的金錢或物質獎勵,送還給老人們。由于“時間銀行”養老方式非常符合時代的發展,于是在其他地區得到迅速推廣,政府也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瑞士聯邦社保部副部長格爾特耐爾說,“時間銀行”養老服務與傳統的養老院和“在家養老”服務并不存在競爭關系,它是“在家養老”的一種補充,彌補了瑞士公共養老院的不足,讓古老的傳統重新煥發魅力。
“把時間存起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再用。”如今,一場“時間銀行養老”的新型養老革命正在瑞士悄然興起。瑞士的“攢時間養老”,能讓更多的瑞士老人在垂垂暮年時,老有所養、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