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多元基礎

2015-10-12 11:09:46陳世柏
桂海論叢 2015年5期
關鍵詞:中國夢

陳世柏

摘 要:海外移民中國夢是海外移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是其中國夢建構的基礎。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包括種族認同、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因此,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基礎是多元的,既有自然物質和文化基礎,也有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其中,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是它建構的自然根基,海外移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其文化基礎,海外移民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其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其經濟基礎,中國政府以國家利益為基準的考量和日趨寬容的政策選擇是其政治基礎,海外移民對個人命運和國家地位關系的思考是其社會心理基礎。

關鍵詞:海外移民;中國夢;中華民族;認同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5)05-0025-06

海外移民①中國夢的建構是基于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在晚清以前,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只是歷史認同,包括種族認同和文化認同。歷史認同是強調傳統的家庭價值、氏族起源和對次種族的忠誠以及代表華族過去光榮歷史的象征,它是民族成員不可退出的族屬命運。晚清后,由于中國封建政府的激勵以及維新派、革命派等民間力量的宣傳和誘導,海外移民興起了中國民族主義,形成了對中華民族的政治認同。政治認同則是社會成員選擇和判斷的主觀意旨,二戰后許多海外移民加入僑居地國籍,落地生根,他們在政治上認同于僑居國而不是中國,但是他們仍然以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為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國政府實行日趨寬容的僑務政策,中國與海外移民的合作日益密切,海外華人新移民興起了兩種認同傾向:一是華人的跨國認同,二是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認同。以跨國移民為代表的新移民把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融為一體,追求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共贏與共享,從而提升中國夢的內涵,促進中國夢向世界夢轉化。

一、自然根基: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

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既是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自然根基,也是其建構的情感基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是人類永恒的思考,也是海外移民不得不面對“根在何方”的問題。目前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的是,華僑是指仍保留我國國籍的具有中國血統的僑居國外的我國公民,華人泛指具有外國國籍的海外中國移民及其后裔。但是當相當大部分的土生華人與當地土著通婚形成龐大的混血華人群體之后,這類混血華人不但在血緣上已非純華人,而且已經相當程度混有當地土著的血統。那么,這些混血華人(華裔)的身份歸屬到底是什么?他們是否在種族上和文化上認同中華民族?其實,華僑、華人和華裔,他們在僑居國形成了一種跨國界的種族文化族群,即華族。盡管種族特性在華人族群認同方面的影響力隨著異族通婚的日增而日趨減弱,但是華人的族群認同除了種族特點之外,族群文化意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華人群體而言,其組合的紐帶,首先是人種與血緣紐帶,并在共同的歷史、語言、行為方式甚至共同經濟生活上形成穩定的華人共同體,即華人社會或華族。因此,華人群體或華族,指的是人類學和文化社會學意義上的族群(ethnic group)。”[1]可見,二戰后華族盡管在政治上構成了其僑居國的國家多元民族的組成部分,但是從人類學和文化社會學意義上看,他們仍具有中華民族的血統,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具有族群文化意識,這是他們在種族和文化上認同于中華民族的根本前提。李明歡教授認為,“傳統中國人的生活取向是血緣高于一切,其價值的主要尺度存在于他終生歸依的那個集團之中。尤其對于從傳統鄉村走向海外的第一代移民而言,無論立足于何處,其生命之根總是聯系著故鄉那個與生俱來的群體,而他的人生價值也總是希望在那個群體中得到確認。”[2]無論海外移民身處何處,無論他們怎樣與異族通婚,他們總希望慎終追遠、追本溯源,尋找自己的身份歸屬。

海外移民在種族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并由此產生了對中華民族的一種根的意識。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著名學者王靈智教授對根的定義,根的第一層含義是生命的延續,第二層含義指身份歸屬地。從這個層面上看,根象征著海外移民的種族及文化取向。有了根的意識就可能會產生尋根的行動,從早期移民的落葉歸根到改革開放后的新移民的回歸運動,從華僑華人的光宗耀祖到華裔的崇宗敬祖、尋根問祖,這些都是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海外移民根的意識的體現,都說明了海外移民強調中華傳統的家庭價值、宗族起源與種族分支的忠誠等原生性元素,都是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種族認同的有力體現。《國語·晉語四》曰:“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海外移民在尋根宗親活動中,尋根謁祖,編修家譜,同姓聯宗,數姓聯宗,敦睦宗誼,共謀發展,依靠宗親的團結,大家慎終追遠,發奮圖強,團結協作,有利于提升僑鄉社會和華僑社會的凝聚力,有利于海外移民形成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海外移民形成對故鄉和中國、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親合感和認同感。王賡武教授指出:“這種認同之所以稱為‘歷史認同是它強調傳統的家庭價值、氏族起源和對次種族的忠誠以及代表華族過去光榮歷史的象征。這一切都有助于維持住華人性。”“我們是相同的血緣共有一個家,黃皮膚的旗幟上寫著中華。”[3]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對華人性的維持,雖然只是一種初級性的認同,但它能喚起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樸素的原始情感,為海外移民的中國夢建構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文化基礎:海外移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價值的認同

人類文化學家葛茲(C.Geertz)曾提出,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集體身份認同往往包含兩種不同的因素:“初級性認同”和“公民性認同”。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就屬于初級性認同,而公民性認同則包括政治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認同,文化身份代表一個民族的精神歸屬,它建構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為規范,并且以民族成員對這個民族的尊嚴、自信、歸屬和安全感等形式表現出來。海外移民在文化身份上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這是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文化基礎。endprint

海外移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價值的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以土地為基礎的人生本位價值的認同。根據文化生態學和生態心理學觀點,生態類型可以影響文化類型。中國夢是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偉大理想和目標,其關鍵是中華文明的復興,而思想文化因素則是人類適應生態環境的必然結果。中國文明最早發源于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區,這里氣候多變,土壤肥沃,適宜農耕。于是人們就以土地為生產工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以農業為主的生計經濟。由于人們的衣、食等主要生活資料都來源于土地,因此,土地被人們視為賴以生存的命根子。為了使人們在土地旁邊守成,農業社會在價值觀上強調“土地崇拜”“安息于土地”和“安土重遷”,正所謂“天地者,生之本也”(《荀子·禮論》),“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春秋繁露·服制象》)可見,人們對土地產生了一種嚴重的依賴和眷念心理,并由這種心理擴展衍生成一種濃厚的地緣意識和宗親觀念,這種文化價值取向逐漸成為自古以來炎黃子孫眷戀故鄉、熱愛故土和關心鄉親的重要源泉。海外移民到海外謀生和安家,即便遠離家鄉,但他們仍然保持著與故鄉故土從情感到物質的關聯,這種既“走”又“守”的移民心態對安土重遷作出了新的注解,使“安土重遷”與“移民發展”這一雙看似對立的人生取向,在中國人對于“家”和“家鄉”之濃厚情感與執著認同的基礎上,獲得了統一[4]。

二是對以家庭為基礎的群體本位價值的認同。梁漱溟認為,中國人的社會組織是在家庭基礎上的以倫理組構的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套著多層的無數小家庭,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層系”,倫理關系表示一種義務關系,“一個人似不為其自己而存在,仿佛互為他人而存在”。在傳統中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依靠個人的力量耕種土地和收獲作物往往顯得異常艱難,因此務必以持久而穩定的小團體作為運作的單位。“最能持久而穩定的小團體當然是以血統為基礎的家族,于是以家族的維護、和諧及團結乃成為最重要的事情,進而自易形成以個人為輕家族為重的集體主義(collectivism),而且,由于家族是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核心,因而易于將其它團體也以家族視之,將其內的人際關系加以家庭化,此即形成所謂家族主義(familism)。”[5]家族主義強調光宗耀祖,提倡孝親忠國,正所謂“先祖者,類之本也”(《荀子·禮論》)“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梯,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君”(《孝經·廣揚名》)。海外移民以家族觀念為核心,以家族的延續、和諧、團結與榮盛為己任,只要有一個海外移民在僑居地立足,他就會通過移民鏈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家族成員陸續引帶到自己所僑居的國家,幫他們找工作和住所,直至安頓。有的還創辦家族企業,促進家族的昌盛,“從更特殊的層次來看,任何華人的關系紐帶都必須從廣泛的家庭關系開始,因為這是華人生意和社會結構的基礎,家族血統的延續和光宗耀祖的愿望被視為華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6]可見,以家庭為基礎的群體本位價值有利于親情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家族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從而促進海外移民中國夢的實現。

三是對以倫理為基礎的道德本位價值的認同。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倫理關系及其道德規范,正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曾子·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曾子·大學》)。從這種價值取向出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傳統習慣于從關系中去體認一切,把人看成群體的分子,不是個體,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體生存需要、有倫理道德自覺的互動個體的結論,并把仁愛、正義、寬容、和諧、義務、貢獻納入這種認識中,認為每個人都是他所屬關系的派生物,他的命運同群體息息相關。”[7]這種以倫理為基礎的道德本位價值取向有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增強中華民族成員之間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從而對海外移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涯若比鄰”“四海皆兄弟”“手足情,同胞親”,海外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念祖愛鄉、尊老愛幼、守望相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美德,他們把家庭取向、鄉土意識與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合在一起,把祖國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三、經濟基礎:海外移民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其對經濟利益的追求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種美好夢想,它是一種觀念形態,中國夢的實現既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又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目前學術界對于中國夢建構基礎的研究大多是文化層面去探究。筆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固然是中國夢建構的重要基礎,但是經濟基礎才是中國夢建構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中國人們對物質需要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中國夢建構的根本動力。首先,人們夢想的產生是由社會存在所決定,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馬克思曾說過:“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8]也就是說,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也是人們產生夢想的基礎。其次,中國夢的最高價值尺度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根本價值追求。幸福是人類發展孜孜以求的價值目標,對幸福生活和幸福社會的追求,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幸福。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9]所以,人民對物質需要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動力。

海外移民中國夢的構建既是建立在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歷史認同和政治認同的基礎之上,同時又是海外移民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其對經濟利益追求的結果。19世紀后半期,隨著海外華僑社會的發展,華僑資本正式形成,在新加坡,“華民十五萬,富甲各埠。除衙舍公產外,所有實業,華人居其八,洋人僅得其二。”在馬六甲、檳榔嶼,“華人開采錫礦十余萬眾,富至百萬者數人。”[10]133華僑在南洋的投資總額,“僅次于英國、荷蘭之大投資者。”[11]海外移民經濟實力增長以后,他們就開始用資金反饋僑鄉,“華民每年匯洋銀至廣東者,多則一千五六百萬圓,少則一千余萬圓。四年扯算,每年洋銀入中國者可一千二百萬圓。然此僅就舊金山言之耳,他如古巴、秘魯、西貢、新加坡及南洋諸巨島,華民不下數十百萬,其商傭所得之銀輸回中華者,奚啻數倍于是。”[12]二戰后隨著東南亞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海外移民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海外華人經濟總和相當于整個臺灣,華人年總所得約為2718億-3171億美元,也即,約占世界經濟總值的1%,約相當于中國大陸經濟總值的1/3”[13]。海外移民經濟實力的壯大,為他們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endprint

海外移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又成為了其復興中華民族的根本動力。晚清時期,華僑富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殖民主義的經濟剝削和壓榨,隨著華僑資本的形成,海外移民迫切希望清政府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如“光緒五年正月,寓小呂宋華商陳最良具呈:以小呂宋官員苛稅虐政,請援。”[14]在菲律賓,當清朝官員王榮和等于光緒十二年到此地巡查,所到之處,“華民分訴日(西)人虐待情形,懇請派官保護,自籌經費。”[10]135同時,各地華僑還紛紛派代表向地方督撫大員和駐外公使請愿,要求清政府實施保護。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促進中國國力的強大是保護海外移民經濟利益的重要前提,而保護和追求他們的經濟利益是海外移民建構中國夢的主觀目的和根本動力。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市場規則日趨完善,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中國的強大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安全、穩定和和平的環境,中國的發展為海外華人資本提供了極好的機遇。據統計,“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改革開放所吸引外資的80%來自東南亞,而這些外資的80%又來自海外華人。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外資投入國,改革開放以來實際利用外資的總額已達3400億美元;中國近20年保持了世界第一的經濟增長水平;大陸、港、臺等華人資本對亞洲的投入已超日本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大陸為港、臺地區的最大投資場所和最大順差貿易伙伴。”[15]中國是海外移民的祖籍國,這里既是他們的文化發源地,又是他們經濟發展的巨大市場驅動力。搶占中國廣闊的市場,促進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可以最大程度地追求海外移民的經濟利益,這是海外移民復興中華民族的根本動力。

四、政治基礎:中國政府以國家利益為基準的考量和日趨寬容的政策選擇

海外移民對中國的政治認同是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關鍵。海外移民之所以對中國產生政治認同,這與中國政府以國家利益為基準的考量和日趨寬容的政策選擇密切相關。晚清以前,由于中國封建政府實行禁止移民、敵視海外移民的政策,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只是歷史認同(包括種族認同和文化認同),他們只知有家(和家鄉),不知有國家和政府,他們那時還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晚清以后,隨著海外華僑社會的發展,海外移民的經濟實力有了迅速增長,南洋一帶甚至涌現了一批華僑巨商,華僑資本正式形成。清朝有些有識之士和地方官吏逐步認識到海外移民是中國一支重要經濟力量。薛福成等人認為,海外移民“雖居外洋已百余年,正朔服色,仍守華風,婚喪賓祭,亦沿舊俗。近年各省籌販籌防,多捐巨款,競邀封銜翎頂,以志榮幸,觀其拳拳本國之心。”[16]他們希望利用海外移民的經濟力量籌振籌防。而晚清政府國庫空虛,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清政府轉向海外華僑尋求財源,以彌補和支持國家財政空缺,挽救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因此,到晚清時期,清政府對海外移民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實行保護和利用僑民政策。清政府的護僑和利僑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以外交手段為主要方式保護海外華工,維護他們的利益。1874年,清政府先后派出陳蘭彬、容閡等分別前往古巴、秘魯訪查華工受虐實情,并就華工受虐事件向當地政府提出嚴正抗議和進行交涉,以保護華工權益。二是設置領事館保護與管理僑民。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個領事館。此后,晚清政府在世界各主要國家均設立公使館,并在重要華埠設立了46個領事館。駐外公使館、領事館的正式建立使海外移民的保護有了政治的保障。三是1909年清政府頒布《國籍條例》和《國籍條例細則》,條例明確規定:凡中華種族之人,不論是否生于中國,均屬中國國籍。晚清政府從法律上明確華僑的中國國民身份,有利于海外移民的國家認同。四是動員、勸誘華人移民對國內捐贈和投資。19世紀70年代以后,清政府以南洋地區華埠為主要目標,不斷派遣專使向華僑社會勸誘捐贈,投資國內。為此,還制定了《鼓勵華商興辦實業條例》,吸取僑資,興辦實業。

晚清政府對海外移民的保護和利用一方面喚起了他們對中國的忠義之心,進而形成復興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正如晚清重臣李鴻章所言:“今若于秘魯、古巴各島分別遣使設官,拯其危急,從此海外華民皆知朝廷于絕島窮荒,尚不忍一夫失所,忠義之心不禁油然而動,有裨大局,誠非淺鮮。”[17]另一方面,使海外移民原來關心家鄉親人的地緣血緣觀念,逐漸發展為關心祖國前途命運、要求祖國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觀念。海外移民以前往往以地緣血緣觀念為基礎,關注其家族、家鄉利益,晚清政府的護僑利僑措施客觀上引導了海外移民關注和參與其家族、家鄉之外的中國國內事務,進而重視國家及民族的命運與前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海外移民逐漸突破家鄉夢的瓶頸,打破血緣和地域界限,把資金投向非祖籍地,把家鄉夢的踐行范圍進一步擴向非家鄉,從而擴向全中國。這種對中國的政治認同是海外移民民族主義產生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政治基礎。總之,從“禁僑”“限僑”到“護僑”“利僑”,清政府華僑政策地漸進式開放,激發了他們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促進了他們對中國命運的強烈關切,推動了他們對中國的政治認同,不斷構建和加強了他們的國家和民族觀念,從而建構了海外移民的中國夢。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海外華人中的新移民人數越來越多,由于新移民與中國國內人民擁有大致同樣文化和政治認同,并具備加入全球化浪潮后的中國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國際經驗,因此,新移民成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其與其它國家關系發展的有利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以國家利益為基準,鼓勵和吸引新移民人才以多種形式報國。1993年中國政府把“回國服務”的口號正式更改為“為國服務”,從而使地理意義上的回國不再成為新移民參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及全球化進程的先決條件。共同的文化和民族認同以及新移民成為人才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實使得中國政府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旨在同時滿足國家的核心利益(外交政策的主導性)和新移民的利益需求。2004年8月,中國綠卡體系正式出臺,該政策將關注重點從所有歸國人員轉移到擁有國際經驗和全球視野的高級人才上來。2006年12月,國家人事部為高層次留學回國人才開通“綠色通道”。2009年底,由中組部牽頭,中央制定了“千人計劃”,旨在“分層次組織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18]在中國政府日趨寬容的僑務政策之下,中國與海外移民的合作日益密切,在海外,華人新移民興起了跨國認同和中國民族主義兩種認同傾向。華人的跨國認同彰顯了跨國移民認同上的多元性,華人的新民族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則反映了他們對中國的認同。在此背景下,以海歸派為代表的回歸移民開展了“本土回歸運動”,有些甚至成為國家政府機關、高校、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企業等部門負責人。他們一方面把全球化的理念帶回本土,把西方政治、文化、文明的精髓反饋中國,直接致力于推動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另一方面他們在祖籍國和居住國之間架起合作的橋梁,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全球化的進程,從而推動了中國夢向世界夢的轉化。以散居者為代表的域外移民開展“心靈回歸運動”,他們在想象的共同體之內參與、關心過問與祖籍國有關的一切活動,有的通過現代通訊技術、電影電視、因特網、博客等現代媒體對中國發出遠程關懷,有的則通過宗教儀式、社團活動、宗親聯誼、華文教學和文娛節目等形式,致力于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與創新工作,以加強對中國的文化認同和民族意識歸屬;以高技術移民為主體的跨國移民則成為人才環流的實踐者,他們經常在居住國、中國與第三國之間“循環”流動,逐步形成以祖籍國-移居國為軸心,輻射世界各國的華人跨國知識網絡,從而在與中國的跨國交流合作中彰顯祖籍國的觀念,并在多種形式的為中國服務過程中實踐他們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因此,中國政府日趨寬容的僑務政策既為海外移民的跨國流動提供了較為有效的制度安排,同時又加深了海外移民同中國的互動,強化了海外移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endprint

五、社會心理基礎:海外移民對個人命運和國家地位關系的思考

海外移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對個人命運和國家地位關系的思考是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社會心理基礎。可以說,海外移民中國夢既是基于其特定的歷史體察和文化沉淀形成的,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歷史和現實的反思而作出的反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為了謀生背井離鄉,到達海外后,他們在海外以地緣、血緣紐帶建立了移民社會。由于以前生長于封閉的農業社會,所以他們到達海外初期仍沉浸在濃郁的鄉土氣息里,小農意識仍很強烈,缺乏整體的國家意識,正如廈門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專家莊國土教授所言,“民族主義海外傳播以前,華僑的宗族、鄉土意識高于民族意識,正是國內這種狀況在海外的反映。由于華僑社會認同于家鄉甚于國家,因此,華僑依地緣、語緣、族緣組合幫派社團。華僑在僑居地認同于某一幫派、社團,對祖國則認同于家鄉、親族。”[19]然而他們所建立的移民社會卻無法改變他們個人的地位和命運,他們遭到了殖民者殘酷的經濟限制、排擠和掠奪,“彼和蘭者,睹唐人之日聚,暫有厭舊之心,重加剝削,橫征無藝,征之柴山,征之蔗蓈(制糖廠),征之酒庫,征之亞廊(鴉片),征之戲臺。人身所需,有照身票,有新客票,衣票、火票、山票、海票、路票之費,甚至身票、死票亦借以為利。”[20]此外,僑居地的排華運動此起彼伏,他們在政治上常被當作劣等民族對待,遭受著非人的折磨,有的甚至慘遭殺戮,生命毫無保障,“惡夷等恃福凌貧,喪良藐理,視合同如故紙,等人命于草芥。衣食工銀惟知吝嗇,憔悴憊倦莫肯恤。常見苛求,恒加打罵,或被枷鎖而力作,或忍饑寒而耕鋤,在東家既屬苛殘,官府依然阿比,縱爾鳴冤,反遭譴責,時時聞屈死之慘,處處有自盡之哀。”[21]然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但沒有盡到保護海外移民的職責,反而與狼共舞,為虎作悵,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一道共同欺壓和掠奪他們。荷蘭“紅溪慘案”發生后,乾隆帝甚至言曰:“天朝棄民,不惜背棄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他們真正成為了“海外棄兒”。排華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移民社會中“家”的觀念,使海外移民跳出這個狹隘的圈子,從 “國”這個大的方面來考慮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他們在不斷思考個人命運和國家地位的關系,并開始把自己的命運與中國聯系起來,從而產生了更多的對中國的希望和認同,建構了國家和民族觀念。“華僑中有頭腦的人總是想把中國造成一個體面的國家。”[22]可以說,清末海外移民對祖國的全面關注與認同是以對中國的政治認同為核心的,同時又離不開他們對中國的種族認同和文化認同,正如顏清湟教授在討論海外華人民族主義的起源時指出:“華僑對中國命運的強烈關切是華僑民族主義的主要特征。這種強烈的感情部分起源于種族和文化,部分起源于社會和政治的條件。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富強的中國,以便提高他們在海外的地位。華僑民族主義既是移民對他們祖國的熱愛的表現,也是他們用以抗衡居留地政府的敵意政策的武器。”[23]海外移民在社會生活中面臨的現實環境使他們擺脫了小農意識,使他們從愛“家”的狹隘觀念上升到關心祖國前途命運的國家觀念,從而建構了海外移民中國夢的社會心理基礎。

綜上所述,海外移民的中國夢既是基于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特定的歷史經驗、民族情感和文化沉淀形成的,也是海外移民對自己生活的歷史和現實的反思而作出的反應,還是中國官方和民間等外部力量積極推動的結果。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是其中國夢建構的基礎。海外移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實際上是不同類型的海外移民的群體和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坐標下,根據不同情境做出的自主選擇。海外移民因時因地制宜,其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趨向多元雜合,因此,海外移民中國夢建構的基礎也是多元的。

注 釋:

①本文中的海外移民泛指移居中國國境之外的中國人,屬于國際移民范疇。中國海外移民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即華僑;二是加入外國國籍的華人;三是在海外出生的中國人的后裔,即華裔。

參考文獻:

[1]莊國土.關于華人文化的內涵及與族群認同的關系[J].南洋問題研究,1999(3):1.

[2]李明歡.“相對失落”與“連鎖效應”:關于當代溫州地區出國移民潮的分析與思考[J].社會學研究,1999(5):90.

[3]王賡武,林金枝.東南亞華人認同問題的研究[J].南洋資料譯叢,1986(4):93.

[4]李明歡.海外華人移民的現代篇[J].讀書,2009(8):76.

[5]楊國樞.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及蛻變[J].中華心理學刊,1981(1):40.

[6]Steven Harrell.Why Do the Chinese Work So Hard? Reflections on an Entrepreneurial Ethic[J].Modern China,1985(2):203-226。

[7]龐 樸.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N].光明日報,1986-01-06.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1.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2.

[10]王彥威,王 亮.清季外交史料:第74卷[M].北京: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11]楊建成.三十年代南洋華僑僑匯投資調查報告書[J].南洋研究史料叢刊:第7集,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1983:35.

[12]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M].長沙:岳麓出版社,1985:89-90.

[13]蔡德奇,江永良.華僑華人的新發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126.

[14]崔國因.出使美日秘國日記[G].光緒十五年九月初七日.

[15]單 純.談談海外華人經濟[J].群言,1999(7):44.

[16]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1958:3241.

[17]沈云龍.李文忠公全集·奏稿[M]//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灣:文海出版社,1966:863.

[18]劉 宏.海外華人與崛起的中國:歷史性、國家與國際關系[J].開放時代,2010(8):87.

[19]莊國土.論清末華僑認同的變化和民族主義形成的原因[J].中山大學學報,1997(2):87.

[20]溫廣益,等.印尼華僑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148.

[21]陳瀚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一輯第3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5:965.

[22]張永福.南洋與創立民國[M].北京:中華書局,1933:21.

[23]陳麗娟.華僑·華人·中國民族主義[J].讀書,2004(5):15.

責任編輯 任浩明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國夢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7:27
家政女王的“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6-09-22)2016-09-22 07:31:35
為什么“中國夢”無意挑戰美國
環球時報(2014-07-18)2014-07-18 14:01:40
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4-03-25)2014-03-25 07:41:28
英國公司發布“中國夢”調查報告
環球時報(2014-02-26)2014-02-26 02:05:18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2-04-16)2012-04-16 08:14: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免费|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性欧美在线| 国产第四页|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色站| 亚洲va视频| 午夜在线不卡| 色久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亚洲第一成网站|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中国毛片网|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国产热| 69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91精品国产一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a级高清毛片| 青青操国产视频|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69视频国产|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浓毛av| av无码久久精品|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婷婷丁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在线看国产精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在线欧美一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日本91在线|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