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財經DOMESTIC FINANCIAL

據安永最新發布的《全球IPO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共有190家公司新股掛牌,籌資總額達到人民幣147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65%和316%,數量和融資規模上都遠超2014年同期。除了A股市場,包括香港和臺灣在內的整個大中華區上半年整體表現突出。2015年上半年大中華區各交易所的交易宗數和融資額分別占全球IPO的38%和39%,合計241次IPO共籌集400億美元,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交易宗數增長134%,融資額增長143%。按融資額劃分,上海和香港兩大證券交易所摘得2015年上半年全球交易所融資額排名狀元和榜眼,滬港兩地成為上半年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快報摘自中國經濟周刊)
摩根資產管理7月13日發布“摩根投資者信心指數”(簡稱JPMICI),結果顯示香港本地投資者對未來6個月的投資前景信心增強。JPMICI整體指數上升12點至123點,所有分類指數均上升。“恒生指數”分類指數升幅最大,升17點至137點;“香港經濟環境”上升10點至115點;“香港投資市場氣氛”上升14點至125點;“全球經濟環境”上升6點至109點;而“投資組合價值”和“增加投資金額的意欲”分別上升11點至128點和122點。魔根資產管理執行董事崔永昌表示,近期市場調整會帶來短暫影響,但投資者長遠仍然樂觀。大約半數的投資者認為中國內地經濟改革帶來的不明朗因素、歐債危機重現和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是第三季度面對的最大風險。崔永昌同時指出,中國大陸和香港是2015年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快報摘自中國新聞網)
路透最新調查顯示,受訪分析師認為,中國料將進一步降息降準,以力保今年經濟增長7%。若再擴大推出的政策助力,將創下中國人行自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強力的寬松周期。受訪分析師指出,預計12月前中國將降息25個基點,再降準100個基點。為刺激經濟,中國央行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四次降息至4.85%,并兩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18.5%。這一連串放松政策舉動應會幫助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但2016年經濟增長前景料小幅惡化。根據39位分析師的預估中值,中國經濟明年料增長6.7%,略低于4月時預估的6.8%。中國政府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4-6月當季經濟增長持穩于7%,與第一季增速相同。這與對中國經濟進一步降溫的押注形成鮮明對比。(快報摘自中國證券網)
科技部部長萬鋼7月23日表示,近年來,我國生物產業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4年生物產業產值達3.16萬億元。萬鋼23日在天津開幕的2015國際生物經濟大會上介紹說,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科技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晶體結構,治療T細胞淋巴瘤新藥西達本胺上市,人工角膜“艾欣瞳”投產。生命科學論文發表量和生物技術專利獲得量均居世界第二。萬鋼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在支撐引領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生物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快報摘自新華網)
日前,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發布了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按營收排名,共有106家中國企業上榜(含港澳臺企業)。這些上榜中國企業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其中有17家企業出現虧損。以虧損最為嚴重的中國鋁業公司為例,其虧損額達17.58億美元;此外,鞍鋼集團虧損額也達12.98億美元。整體來看,這106家中國上榜企業及旗下子公司中,共涉及154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上周五,有127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占比達82.5%。然而有近三成上市公司股價漲幅,遠不及同期滬指25.85%的漲幅。截至上周五收盤,這154家上市公司中,有43家股價在10元以下,占比達27.92%。此外,超七成公司市盈率超過25倍,估值偏高。其中,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股票有41只。(快報摘自中廣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7月27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上半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59373億元,同比增長6.3%。上半年“營改增”減稅1102億元,累計減稅逾4800億元。據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納稅人共計509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94萬戶,占18.47%,小規模納稅人415萬戶,占81.53%。上半年,“營改增”共減稅110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直接減稅600億元,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502億元。從2012年實施“營改增”以來,已累計減稅4848億元。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言人郭曉林告訴記者,“按照改革計劃,今年要完成生活服務業、建筑業和不動產、金融保險業等行業‘營改增’,涉及近1000萬戶納稅人。” (快報摘自經濟參考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7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中表示,中國股市動蕩并不會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人民幣是否要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評估過程。拉加德表示,中國股市雖然最近出現下跌,但是上證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仍保持80%,令人矚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的評估顯示,中國經濟具有韌性,相信能夠抵御目前股市下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中國股市成長時間和歐美成熟市場相比相對較短,中國還處在“學習曲線”上,無論是投資人、還是監管方都處于學習的過程。IMF相信中國監管方希望市場能夠有序發展的意愿,也會繼續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最后,IMF注意到在7月中旬,中國仍在推進改革進程,因而認為目前的市場下跌不會對人民幣是否要納入SDR評估造成影響。(快報摘自騰訊財經)
隨著中國本土公司變得愈加國際化,外國雇主的吸引力正不斷下降。2013年,還有38%的中國畢業生希望到外企工作,到2014年已下降到21%。如今,中國大學畢業生把高工資和晉升機會作為最重要的職業要求。而西方雇主仍把企業文化和人際關系作為職業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國,國有企業已被視為比跨國公司更具吸引力的職業選擇,原因在于政府就業崗位能夠提供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在工資方面,中國的雇員們已習慣了福利和津貼成為收入的一部分。55%的中國公司有餐補,近47%的企業提供住房和交通補助。過去幾年中,中國所有行業的工資水平都出現上漲。2014年,中國有一半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上漲6%至10%。70%的人希望明年繼續加薪。中國勞動者對行業的偏好也在改變。多年來,制造業和建筑業一直是就業市場的主要力量,但服務行業正快速趕超。(快報摘自環球時報)
《交通運輸部關于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指導意見》日前印發,明確提出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要打破各類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創新投資運營機制,改進政府投資安排方式,進一步完善“多元籌資、規范高效”的投融資體制,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根據《指導意見》,對于特許經營收入能夠覆蓋投資運營成本的項目,可采取建設-運營-移交(BOT)的方式或者由政府授權相應的機構代行出資人職責與社會投資者共同組成特別目的公司的方式,負責項目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等活動,待特許經營期滿后,將項目移交給政府。對于特許經營收入不能完全覆蓋投資運營成本的項目,可采取政府對BOT項目在建設期(或運營期)給予適當政府投入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政府與社會投資者共同成立特別目的公司的方式,政府投入作為特殊股份,參與重大決策,不參與日常的管理。(快報摘自中國證券網)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將發行超過1萬億人民幣(1600億美元)債券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發債主體將為以農業發展銀行等為主的政策性銀行,將在接下來幾年里發行超過人民幣1萬億的規模的債券,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最快的一批債券可能于下個月便發行,可能將受到央行和其它部門的政策支持以保證市場的充分需求。消息人士稱,本次債券的期限將為10年期或更久,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大城市基建項目,以及扶貧項目。就在上周,中國央行已分別追加注資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480億美元、450億美元;中國財政部則注資農業發展銀行(農發行)1000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快報摘自新浪財經)